張永瓊
(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 重慶 404000)
高中英語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
張永瓊
(重慶市萬州上海中學 重慶 404000)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就英語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探。
英語 探究式教學 模式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探究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探究式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合作討論、自主探究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下面筆者就高中英語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探。[1]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在創設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經驗對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建構,使知識得以內化,能力不斷發展和提高。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傳統教學方式只重知識的獲取,即只看重結果。而探究式教學策略注重學生參與,關注學生學習能力、技能、創新能力培養和情感體驗。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全身心探究學習,主動去認識、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2]
高中英語語法學習是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往語法教學單一、枯燥,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和思考的意識。而探究式教學讓學生既學語言又學語法。學生在教師的引下積極思考、合作探究、歸納出語法規則,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下面就以高一英語unit4定語從句的教學為例,談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1.情景激趣
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中去,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故事引入、漫畫、人物介紹、多媒體技術等創設問題情景,激起學生的探求欲望和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
(1)創設情景
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錄象——泰坦尼克與冰山相撞導致沉船,老師提問:Is it a luxurious and big ship? What happened to the ship?What about people? 然后讓學生用the ship /si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談論這艘輪船。也許學生會說The Titanic is a ship.It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啟發學生思考,能否把這兩個句子連成一句?怎樣連接?四人一組討論,然后匯報結果,允許學生完善,直到建構句子The Titanic is the ship which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接著展示另一畫面——天壇和文字the city /get the chance to hos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問Where will the 2008 Olympic Games be hold?學生在前面句子的基礎上很快建構出Bei Jing is the city which has got the chance to hos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通過這兩組畫面和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情景。
(2)提出問題
大家都熟悉Titanic和 Beijing,今天我們研究Titanic和Beijing嗎?要研究什么?研究什么和什么之間的關系? 這些提問能快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中去,喚起注意,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兩句The Titanic is the ship which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和Bei Jing is the city which has got the chance to host the 2008 Olympic Games.注意the ship and the city和它們后面的which引導的句子是什么關系?which分別指代什么?
通過創設情景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初步感知定語從句。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老師不能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而是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發揮主觀能動性,找出問題答案。
(1)問題定向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the ship 和the city 的共同點是什么?句中它們被稱為什么? which引導的句子功能是什么?有何相同點?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探究、相互啟發,發表見解,互相補充,得出較完整的答案之后,進行全班交流、從而初步抽象出定語從句的概念。
(2)多向歸一
老師及時匯總學生的探究情況后,和學生一起總結、建構定語從句的先行詞為物,引導詞可用which時,又用多媒體展出兩個著名人物及他們貢獻的畫面和文字the man /make the earliest seismograph /132 和 Howard Carter /1992 /the man /fi nd King Tut’s tomb 以同樣的方式探究,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先行詞為人,且在定語從句中作主語時,定語從句的引導詞是who。接著又引導學生探索用that替換which和who的可行性,總結出他們的共同點。
這兩過程的目的讓學生抓住定語從句的本質,建構定語從句的的概念。教師應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語言表達技能得到了均衡發展,也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3.歸納拓展
歸納拓展是從個別或某類事例中學生探索得出一般結論,然后進行拓展以便學生掌握和靈活應用。根據上面的四個定語從句的例子,啟發學生思考、總結什么是定語從句?哪些詞可引導定語從句?然后歸納先行詞是人或者物時,分別用哪些次引導。再給以輔助練習(用which, that, who 填空)進行鞏固與拓展。
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將各自的觀點、答案進行分析、整理、歸納,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達成共識。
4.評價反思
由于探究教學具有開放性,評價也應是開放的和多元化的。不僅要重視學習效果評價,更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老師做出公正的評價,學生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體驗。同時教師和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會反思,才能不斷進步。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在英語課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克服了以灌輸式為主的傳統教學弊端,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得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靳玉樂主編.探究教學論.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