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燦
(東營市東營區第三中學教育集團文匯分校 山東東營 257099)
小學語文課堂個性化閱讀教學探究
江 燦
(東營市東營區第三中學教育集團文匯分校 山東東營 257099)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觀下,“以教為主 、以學為輔 ”的統一復制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形成了,禁錮和鉗制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思維。本文依托全新閱讀教育理念,闡釋了個性化閱讀教學概念,從個性化教學意義、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誤區、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這四個方面,創新閱讀教學模式,倡導個性化閱讀方式,以激活每一位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
個性化閱讀 意義 策略 誤區 對策
閱讀是人類智慧的重要源頭,具有無限的教育價值。長久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著重分析理解,而相對忽視感悟與運用,這無形中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小學語文課堂顯得呆板沉悶,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灌輸,個性沒有施展的平臺,導致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學生語文素養較低,創新能力嚴重缺失。個性化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是非常重要的。個性化閱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閱讀潛能,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參與度,用閱讀教學搭建孩子個性發展的平臺,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充分的展示自我,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健全道德情操。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學生一改被動閱讀弊端,真正投入到主動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到閱讀的樂趣,閱讀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因為喜歡閱讀而熱愛語文,從而建構全新高效的語文課堂,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所謂個性化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對話,這種對話存在于師、生以及文本之間。在閱讀課堂上,根據現有認知框架和學生個體差異,教師注重學生個體體驗,啟發他們對文本意義進行自主探究,確保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個性出發,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對學生的看法,教師要充分尊重,同時要鼓勵他們將心中的疑問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實現思想上的交流,提高閱讀的效果。個性化閱讀區別于傳統閱讀方式的理念在于:它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差異性,加深其對文本的理解,啟發他們在此基礎上創新。
新課改局面下,個性化閱讀是創新閱讀方式,可以深刻影響學生閱讀理念,促使學生自由發揮,自我建構,并能夠在更寬松的氛圍下閱讀,這是有很深遠意義的。
1.個性化閱讀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新穎的,能夠讓學生更自在的參與文本理解,也能夠實現自我與文本溝通,更自由的體驗,突顯主體身份。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閱讀情況,制定更有效的指導,促使學生進行深入解讀,并個性化的闡釋,彰顯自我主體價值。
2.個性化閱讀教學可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個性化閱讀教學是獨特的,對于學生學習來說,可以是創造力的激發,也可以發展高超的想象能力,能夠帶給他們思考問題的可能性,從思維的角度,不斷的獲取能量,有效的磨練自己,創造出更加豐富的意涵。
3.個性化閱讀教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
學生成了主人,成了閱讀課堂的主角,擁有自我掌控閱讀的權利,教師輔助作用更突顯,學生會注重自我解讀,獨立完成既定的閱讀任務,并提升對文本的把握能力,為今后閱讀發展奠定基礎。
1.過分強調閱讀的自主性,忽視教師的主導性
很多教師對“自主”進行了片面的理解,在教學中,給了學生“無限的自由”,學生可以想什么就說什么,自身的主導作用沒有發揮出來,使個性化閱讀無法有效開展。
2.過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而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
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但這種重視應該掌握好“度”。對學生學生游離文本、曲解文本的知識“生成”,首先要寬容,其次要引領,在尊重文本的基礎上,支持學生從多方面來解讀文本,多元理解。
3.片面強調個性化閱讀,淡化了“雙基”訓練
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閱讀教學也承載著訓練學生對字、詞的運用;累積基礎知識的任務,但是很多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將精力都放在了活躍氣氛上。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學習是需要動力的,而這來自于興趣,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個真理也運用到閱讀領域。閱讀個性化目標的達成,需要興趣的牽引,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夠深入的閱讀,更充分的把握閱讀過程,對知識更全面的掌控。
因此,興趣才是教師關注的要點,也就是說,教學過程中,興趣是處理好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可以允許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選取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印象深刻的段落進行研讀,而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使閱讀的氛圍輕松、愉悅,這樣學生才能放松自己去閱讀,也會有勇氣去展示自己,思維的創造性才會發展。在進行《開國大典》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將文章的主體脈絡梳理清楚,然后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并且引導學生站在攝影記者的角度去思考,想要將哪些畫面記錄下來?想要用怎樣的文字,對畫面進行解說。不同的學生,選取的畫面是不同的,并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去撰寫解說文字,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出來。
2.教師的引導,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航標
閱讀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對閱讀進行引導,也是非常必要的。針對文本的內容,教師要給與學生有效的引導,學生才能取得好的閱讀效果。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智慧有了展示的機會、創造力得以發揮,對學生的發展非常有利。
(1)引導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活動中勇于質疑
學生自主性情況,已經成為個性化閱讀的重要因素,換句話說,閱讀需要學生參與,這種參與是獨立的,教師充分輔助就可以,學生自我閱讀習慣應該由學生自己養成,并且在閱讀中激發質疑精神,注重自我表達。我們在判斷閱讀教學是否有效時,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學生能夠針對文本提出問題。在講授《秦兵馬俑》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提示和指導,讓學生能夠將《秦兵馬俑》的中心句找出來。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后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分別表現在哪里?兵馬俑都有哪些類型?有著怎樣的個性?秦兵馬俑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怎樣,有哪些成就等等。教師抓住課文中心句進行教學,點撥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朗讀課文來釋疑解難,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領悟的更透徹,從而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2)引導學生做好個性化閱讀的交流。
《課標》指出:“閱讀是一個對話過程,主體有師、生、文本”;“如果學生能對文本有很深的理解,那么就能實現與作者的共鳴,也能針對文本與教師、其他學生進行討論,還能將自己的觀點,清晰的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鑒他人的長處,還能得到啟發,進而對文本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基礎上,自主的品味思考,教師要做好引導,激勵學生大膽發言,通過小組討論,真正實現個性化的閱讀。在教學《橋》時,在感悟老漢“英雄本色”這一環節中,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7-23自然段,找出描寫老漢的語句及關鍵詞,小組內交流老漢讓你感動的句子。邊讀邊做批注: 這是一位怎樣的老漢?小組交流之后,學生有的說:“此時此刻洪水已逼近,面對突如其來危險,人們已慌了,亂了,老漢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黨支部書記,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巋然不動,非常的冷靜、沉著。”一些學生認為:“在利益沖突發生的時候,老漢沒有偏袒自己的兒子,而是將機會給了群眾,他是非常公正的,也是無私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知的空間得到了極大的拓展,思維的廣度更大、認識更深,更有效的推動學生探究活動開展。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聯系生活展現情境,教學《三個兒子》導入時播放孩子給媽媽洗腳的視頻,讓學生看完視頻之后說一說生活中幫父母做了哪些事?學生聯系生活,暢所欲言,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體驗。
在閱讀課堂上,創設情境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就必須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出來,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必須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促使學生對文章能夠有更加深刻、真切的理解和感悟。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將文章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來演繹;或者運用多媒體展示音樂、圖片等,這樣學生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探究的欲望,進而真正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在教學《陶罐與鐵罐》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分角色進行朗讀,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表演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陶罐和鐵罐對話時的神態,幫助學生身臨其境,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使陶罐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愈加豐滿。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借助多媒體,利用圖片、音樂、視頻輔助手段展示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刺激學生的感官,帶給學生一種身在桂林的真實感受,然后用激昂的導入詞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中,強化學生的感受。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運用個性化閱讀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重視,并進行積極的推廣。在教學中,個性化應該是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必須善于思考,進行有效的引導,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內容。在閱讀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這個身份要得到教師的充分認可,并且引導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閱讀模式,改善以往僵硬的閱讀環境,促使閱讀行為更高效,而且也能夠更有效提升閱讀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