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
(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上馬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遼寧撫順 11311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王金平
(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上馬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遼寧撫順 113113)
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在轟轟烈烈的展開,課改給每一位一線教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依葫蘆畫瓢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首先要從學習開始,作為一名農村一線工作的小學教師,筆者力求在自己的數學教學之中改變自己固有的、已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努力爭取做一個主動學習型、勇于實踐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積累型、敢于創新型教師。
當前,關于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實踐已進入到新的階段,然而,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數學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理解不到位,特別在數學課堂中對目標把握不全。他們往往一走進課堂,就開始把目標緊緊鎖定在課本中的幾個知識點上。對于學生技能的發展,情感態度目標的落實不屑一顧,漠然處之。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也有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卻總不愿也不敢花時間等待,認為這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卻不知自己的目標是一種片面的目標。這種現象在小學各年齡段教師課堂中表現得非常普遍。
目前,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所編制的《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并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標準》中不僅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標準》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那么如何落實教學目標呢?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思考并落實: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是"重結果而輕過程",很多時候都是由教師直接教授,沒有讓學生自己去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但是真正的數學學習教師是不能替代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的。教師只能當好引導者、組織者、協助者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經歷數學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盡可能的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更多的成功的喜悅。同時在活動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模型的建立與應用過程,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過程,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內化過程。這樣的數學活動才是有效的,才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
新課改理念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放到了和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并當作總體目標之一提了出來。強調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指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親近數學、增強數學意識,發展理性精神,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那么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設計的教學活動,營造的課堂氛圍等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師還要用真誠的情感去感動學生,把學生的積極情緒調動起來;需要教師把信任、鼓勵、欣賞、贊許帶給學生,巧妙的引導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發現規律,用教師真切合理的評價,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
《標準》中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要達到領悟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提高數學素養的目的。”這不僅需要改革數學教學,而且在新的素質教育中對每個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中,教師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領悟隱含于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一方面要明確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有一個全新而強烈的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小學數學教材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數形結合、集合、對應、分類、函數、極限、化歸、歸納、符號化、數學建模、統計、假設、代換、比較、可逆等思想方法。教學中,要明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意義,認識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本質之所在、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學生受益終生。數學教學中,只有多方位、多途徑、有計劃、有步驟地反復滲透,才能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從而初步學會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將所學知識由未知轉化到已知。笛卡爾說:“走過兩遍的路就是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最終要為學生所領悟所掌握,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滲透,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滲透,在反復運用過程中滲透,在反思回顧中滲透。然而,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有一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機地結合數學知識的內容,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和反復訓練,才能使學生真正地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實現質的飛躍。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那么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加強課內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從而使學生自覺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如何在教學中全面有效的落實目標,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既要關注基礎、還要關注過程、關注思考、關注情感。只有把這些目標結合起來,才能最終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