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長春市151中學 吉林長春 130600)
淺談高中地理教師基本素養
高 峰
(長春市151中學 吉林長春 130600)
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著地球的滄海桑田.時至今日,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旅游等人文層面的印記。由此延伸,進而折射出真實的社會風貌。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對于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是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還提出了“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的基本理念
自然 環境 發展 多媒體 師德
自然地理環境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厚度的圈層,即巖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區間內的一個特殊圈層。時刻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比地球的其他圈層的特征要復雜得多。在這里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狀態的物質同時穩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滲透。只有在地球的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產生和繁衍的條件,并出現人類,又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環境。高中地理要初步了解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結構、成因、動態和發展規律;并且研究各自然環境要素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這部分在高中教學中是最難的,教師對于這些知識點的分析和運用一定要游刃有余,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環境問題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人類在改造自然環境和創建社會環境的過程中,自然環境仍以其固有的自然規律變化著。社會環境一方面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也以其固有的規律運動著。人類與環境不斷地相互影響和作用,產生環境問題。到目前為止已經威脅人類生存并已被人類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淡水資源危機、能源短缺、森林資源銳減、土地荒漠化、物種加速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眾多方面。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第一,優化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第二,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第三,統籌城鄉環境建設,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第四,加快環境科技創新,加強污染專項整治,強化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重點搞好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
環境問題的解決靠經濟發展,靠三大產業發展,如何發展經濟由當地的 地理條件如: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社會經濟條件如:交通,工業基礎,文化素質等共同決定的。當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新世紀的標志。用環保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如何協調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最終目的。三大產業的區位條件雖然都明白,但是不同的區域,他的區位條件起決定性的是不同,這是難點,也是社會上的難點,這就要求教師有很高的經濟素養。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是高中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內容之一,例如用GIS軟件制作并輸出專題地圖,3S(GIS、GPS、RS)的應用等。目的是“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優化學生的技能結構,增強學生的現代意識和科技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師不但要掌握多媒體技術,經常使用電化教學,而且要能使用電腦制作出高質量的課件,例如鋒面與氣旋、地球運動、洋流、大氣環流等抽象難懂專題的相關課件。
良好新型的師德就是要求地理教師不但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熱愛教學,熱愛地理,具有奉獻精神,而且要做學生的朋友,要能以同學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要充分發揚教學民主(這是新型師德的重要特征),要尊重學生的天性,能全面地評價學生,要善于用多把評價的尺子發現學生的長處,要賞識學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使學生不但具備21世紀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能完成新課標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只有有了一顆師愛的心,才會有一張微笑臉。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但給學生一張笑臉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給學生一張微笑的臉,會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也知道怎樣去笑看世界。微笑著,欣賞著學生,給其成功感;微笑著,鼓勵學生,做其成長的幫手,助其信心感;微笑著,寬容學生,做大肚的彌勒,育其自責感。是的,只有笑臉下,才有欣賞,才有鼓勵,才有寬容,才有愛。在管理中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更應該有一個寬大的胸懷。溫柔一點,給學生多一些春風化雨;文明一些,給學生多一些生命的關注;放寬一些,給學生多一些個性張揚;寬廣一些,給學生多一些寬容。如果一味的打壓,只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師生間的對抗。教師應該學會心疼學生,像冬天里的一縷陽光,去溫暖學生的身心。讓那一顆顆脆弱而冰封的心靈不斷的解凍,逐漸地向你敞開。用智慧和關愛去關心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和光明,這是教師的職責和使命。得到學生的愛戴,贏得學生的信任,是我們教師莫大的幸福。
最后,就是教師的主戰場課堂.這也是我們發展進步的主要部分.我一貫以來都是在教學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是地理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要特別重視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教必須通過學而起作用,導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學生只有對地理學科感興趣,愿意學,主動學,才能學得好.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要徹底改革過去那種一味灌輸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老套,大膽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充分動腦、動口、動手、用眼和用耳,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實踐證明,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教學信息是單向傳遞的.震中鼓勵的,沒有思想感情的信息交流,學生必然處于被動地位,創造性思維锝不到應有發展,教學效果就達不到應有的要求;反之,在教學中教師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師生以及生生之間進行信息的多向傳輸,學生的思維就會比較活躍,課堂氣氛熱烈,就比較容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在把握好知識傳授的情況下,課堂教學要具有撼人心魄的審美感染力,多一點機智,多一點幽默.另外,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地計劃、檢查、評估、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