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浩瀚
(黑龍江工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傳統藝術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馬浩瀚
(黑龍江工商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傳統藝術種類多樣、內容豐富,在平面設計中加以運用不但有助于發展平面設計風格,而且還有助于推動我國藝術設計的進步。本文闡述了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的符號元素、繪畫元素、民族色彩、圖形圖像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藝術平面廣告設計
平面設計是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主要在二度空間范圍之出表現一種的立體空間感,是圖形對人的視覺引導作用而形成的幻覺空間。要做好平面設計需要在意識、思維上有一個創意,因為意新不僅能準確折射現代火熱的生活,而且也能給人以情操上的洗禮。平面設計要想人們都能理解、接受的平面創意,設計上必須體現對中國元素的傳承與創新。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具有生動、自然的特征,在平面設計作品融入民族的靈韻和才氣,從而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在進行現代平面設計的過程中,將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元素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再創造,讓具有中國特色的平面設計綻放其應有的光彩。[1]
一些具有特征的符號融人到現代平面設計探索中,使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代設計中得以延伸發展,在理解的基礎上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現代平面設計之中,融匯成現代設計藝術的主流,必定會使傳統文化得到再生,并煥發新的生機。
如: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中國香山飯店就是運用江南水鄉青磚灰瓦色調,使現代建筑形成了一種文化上的共鳴;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先生創作的海報設計,在紙紋上運用了傳統手造紙的宣紙竹紋,構成中國山水自然繪畫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現了中國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把作品風格淋漓盡致突顯;奧運會標志:五星,五環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太極拳結合,使得標志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審美價值取向和文化特征;香港鳳凰衛視的臺徽,借鑒了中國“喜相逢”圖案,而且鳳烏兩兩相對,象征了圓滿、吉祥、欣欣向榮的美好寓意,這種裝飾圖案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的特色手法。
水墨畫是傳統繪畫藝術,是創作活動的藝術特征體現之一,水墨畫的創作具有豐富筆墨變化的趣味特征。將中國傳統水墨等創作方式進行結合,使得整個作品的內在意蘊能夠得以體現。如:2008年北京申奧會徽,利用“盤長”這一技術,將中國傳統繪畫融入其中,繪畫的寓意在于表現中國人民的友好以及對世界和平的渴望,會徽的結構仿若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帶著幾筆簡單的線條顯得和諧且富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底蘊。[2]
在平面廣告作品中運用水墨元素運用最具影響力,空間表現在繪畫作品中即為點、線、面及色彩之間的組合,歸屬于二維空間狀態,在一般情況中繪畫作品利用物體的大小、明暗、虛實等進行對比進而為人們營造一種空間感。運用透視方法相互補充。
繪畫作品的時間體現就是作品所表現的時代感被觀眾認同、回味的時間。 繪畫中點、線、面給人們的感覺僅為一瞬,但其完整性讓作品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鳴。繪畫作品本身就是一種秩序性的體現,這種秩序性所表現的特性也不相同。[3]
顏色作為情感表達語言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傳統的五個顏色元素有不同的象征意義,在現代設計藍色是平靜、冥想、智慧的象征。綠色在現代設計中是和平的象征,通常把綠色比作是生活的希望。赤色在現代設計中是溫暖的、興奮的、活潑的代名詞。白色是純潔的、友好的和充滿幻想的象征。黑色是莊嚴的象征。這五種顏色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是聚集其他元素富集于一體的民族個性色彩。[4]
早在漢字出現之前,我國勞動人民就開始利用圖形圖像的方式來進行傳達感情。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帶有內涵和寓意的圖形圖像逐漸的成為了我國最早的民間傳統藝術形式之一。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中的多種藝術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樸素的審美追求,而這些均可以作為平面設計的元素體現了民間傳統藝術中圖像圖像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平面設計的過程中,根據設計的需求合理的進行選擇和應用。
實現民間傳統藝術圖形圖像元素的有效應用并不是簡單的挪用就可以的。在應用的過程中,在充分了解了所選擇的傳統圖形圖像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挖掘、變化和創新,讓其在具備中國民族傳統藝術特色和風格的同時具有現代平面設計的特色和意蘊,從而讓所設計出的平面作品成為中間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設計作品。如:鳳凰衛視的臺標,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崇的一陰一陽兩個主體,燃燒的火焰的形式代表了傳統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將品牌的特點變現的淋漓盡致,是一個成功的案例。[5]
總之,作為新一代的設計者必須立足中國本土, 大量吸取傳統元素的精華,借鑒國內外優秀的設計作品,并抓住設計信息要點,才能讓真正的讓平面廣告設計作品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中國傳統文化造就了其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從而體現了民族所特有的藝術精神,它是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獨特法寶。需要我們將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哲學思想加以融合,創作出民族特色與時代氣息并存的設計作品。[6]
[1]李承華,董德麗.談民間美術對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幾點啟示[J].美與時代.2004(08).
[2]謝秩勇.傳統文化與現代平面設計[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1).
[3]王娟.論佛山剪紙藝術特色[J].裝飾.2008(08).
[4]韓永林.現代設計中民間美術的意義[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5]徐鳳蘭,張永順.現代標志設計中被遺忘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J].大眾文藝,2014,(6):66.
[6]丁成艷.中國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體現[J].價值工程,2013,(25):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