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紅 劉曉彤
?
網絡媒體中“數據新聞”的運用研究
——以網易新聞“數讀”為例
王金紅 劉曉彤
摘 要:本文通過對網易新聞“數讀”中的“數據新聞”進行具體分析,從信息圖表的運用、議題的選擇、對新聞的報道技巧和呈現手段,以及新聞報道的數據來源等幾個方面入手,分析網易“數讀”欄目對“數據新聞”的運用,找出“數讀”欄目的不足,進而探討我國網絡媒體“數據新聞”的運用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網易“數讀”;數據新聞;數據可視化
網易新聞作為新聞報道的一個重要媒體,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數據新聞機構——“數讀”。在“數讀”之中,網易新聞通過數據說話,以向受眾“提供輕量化的閱讀體驗”,向外界展示了“數據新聞”的特點。
1.1 在信息圖表的運用方面
網易新聞的“數讀”欄目,其新聞信息圖表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色彩艷麗、內容豐富。網易在其“數據新聞”的配圖中,經常運用多種色彩,視覺效果強烈,給予讀者較高的視覺沖擊,并呈現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網易的“數讀”欄目,一方面所用圖表色彩豐富,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數讀”欄目中所配的圖表色彩鮮明。網易經常會使用許多色彩較淺的顏色來做鋪墊,然后再用一個刺激性較強的顏色搭配其中,以這種相互襯托的方式表現新聞。網易新聞還重視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表現不同的新聞內容。
第二,運用了大量信息圖表數據,信息量很大。其懂得運用數據表達文字所無法傳達的信息,并且,將零散的數據加以整合,向受眾報道清晰客觀的新聞。在《中國成垃圾食品消耗增長最快國家》這篇文章中,沒有長篇大論,僅運用圖表就將信息直觀傳達給受眾,給人清爽的感覺。
第三,欄目的圖片內容非常淺顯,易于理解。“數讀”欄目的編輯人員在設計每期圖表時,都遵從簡潔的風格,給讀者一種清新的感覺,這種基本原則使“數讀”欄目有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
第四,在對圖表顏色的選用上非常用心,懂得依據新聞主題合理搭配色彩。在《垃圾焚燒排放標準低,過半工廠不達歐盟標準》一文中,在圖表中,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選用的都是灰色,這一顏色加深了文章的主旨,灰色給人壓抑的感覺,在了解文章的內容后,讀者會有一份危機感——垃圾焚燒廢氣排放過多,污染了人們周圍的生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健康,應該提高重視,注意低碳排放,保護環境。
1.2 在議題的選擇方面
網易“數讀”欄目大多選用國內新聞,國際新聞較少,而在國內新聞里,社會新聞、經濟新聞、民生新聞所占比例較高,政治新聞、環境新聞所占比例較少。截止到2016年4月1日,網易“數讀”欄目中社會類“數據新聞”為59篇,經濟類“數據新聞”為48篇,民生類“數據新聞”為26篇,政治類“數據新聞”為20篇,環境類“數據新聞”為16篇;國際新聞的數量與國內社會新聞數理相當,為61篇。
“數讀”欄目有關時事新聞的作品,大多是某段時間內媒體關注量很高的熱點話題。同時,網易“數讀”欄目的議題覆蓋范圍廣,議題的選用大多關乎人們的日常生活。由于大數據擁有海量數據信息,這使“數據新聞”不僅表現出現時的走勢狀況,還將過去的情況進行了匯總研究,拓展了報道的深度。“數據新聞”不僅關注報道對象的本體,還將與之相關的東西一同關注,拓展了報道的廣度。
1.3 在新聞的報道技巧和呈現手段方面
“數讀”欄目經常用對比、襯托、側面烘托等手法,系統表達新聞的內容。其“數據新聞”的報道,將零散的、不易被發現的信息,通過科學高效的方法進行整合,經過這樣的加工重組,信息變得更為豐富,讀者得到了更完整的新聞報道。
對比是“數讀”欄目中最常用的方式。在《女性就業歧視調查:學歷越高越歧視》這篇文章中,通過男性求職者和女性求職者得到面試邀請次數的對比——男性求職者接到面試邀請的次數是女性的1.51倍,表現出新聞的主旨——女性就業遭到歧視。襯托是“數讀”欄目中另一常用的方式。在《海洋塑料垃圾,中國是最大傾倒源》這篇文章中,通過數據展現出中國和其他國家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排放量,以其他國家的排放量襯托出我國排放量最多。
1.4 在新聞報道的數據來源方面
網易“數讀”欄目使用的數據非常準確,“數讀”欄目的數據來源如下:一是國家各部門單位的信息資料,二是國外的調查信息,三是新媒體的數據信息。
“數據新聞”報道中有三個階段不能缺少,分別是獲取數據、處理數據和呈現數據[1]。網易“數讀”欄目把握了數據獲取、處理、呈現這三方面,對每一個報道都進行了深入挖掘,并將其完整呈現給受眾。
網易很多報道的數據來源,都源于已刊發消息,在每一篇報道中所配的信息圖表里,網易都會在圖片角落標明數據來源。如在《30年來北京人口分布變化:從城區到郊區》一文中,“數讀”欄目
的數據來源就是國家各部門單位的信息資料。
2.1 新聞報道時效性不強
雖然“數讀”欄目制作出的報道叫做“數據新聞”,但是,這些“數據新聞”卻不是新近發生的事實,不具有新聞及時性特點。這就表明了“數讀”欄目在數據的搜集、整理以及制作等方面,效率不高。
2.2 對時事新聞的“數據新聞”報道較少
打開網易“數讀”界面,可以看到色彩繽紛的圖片下所展示出的新聞,大多是分析評論式的,其中,對熱點新聞、時事新聞的報道很少。而且,在“數讀”欄目的新聞分類中,大方向上只分出了國際、國內的新聞,沒有時事新聞一條。“數讀”欄目可以在日后發展中,提高對時事新聞的報道量。
2.3 側重于對國內新聞的報道,對國際新聞的報道較少
這一點從網易“數讀”欄目給新聞內容的分類上就可以看出,“數讀”欄目的分類欄如下:全部、國際、經濟、政治、民生、社會、環境、其他。從“國際”往后,全部是國內新聞。“數讀”欄目從2012年至2016年3月,共制作了61篇國際新聞,59篇國內社會新聞。對國際新聞報道的數量與對國內社會新聞報道的數量相當,這就更顯得“數讀”欄目對國際新聞不夠重視。在這個問題上,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數讀”欄目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網易可以增加“數讀”欄目的工作人員,增大對國際新聞的報道量,使網易“數讀”欄目做得更大、更強。
我國網絡媒體行業要不斷加深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運用“數據新聞”應注重以下策略。
3.1 增加數據量大的新聞報道數量
“大數據”技術和越來越社會化的媒體,推動“數據新聞”不斷向前發展,要不斷增多數據量大的深度報道。我國網站提供的“數據新聞”,還是以信息化的靜態圖表為主。網絡媒體應該不要怕費時,要盡量把自己的“數據新聞”做大做深,在對信息圖表的展現上,可以不再局限于靜態的圖表,要多制作動態圖表展示數據。
3.2 增加媒體行業與其他領域的合作要想生產“數據新聞”,如何得到數據是一個問題。媒體行業自身生產出的數據量很少,而且,那些數據大多在新聞報道上是沒有用的。因此,如何得到數據,對媒體行業來講是一大挑戰。媒體業要想獨自解決這些問題是很難的,但是,如果能好好利用外部力量進行跨界合作,這些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3.3 不斷提高數據可視化能力
在“數據新聞”數據可視化方面,我國在2014年就有成功的案例。當時,中央電視臺與百度合作,共同制造了“‘據’說春運”板塊,用可視化的手法將春運人口遷徙呈現在電視屏幕上。
此外,在“大數據”環境下制作“數據新聞”,網絡媒體從業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挖掘、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積極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自身,以便適應行業的變化。“數據新聞”的生產,需要先進的技術和高素質的人才作為其堅實的后盾,我國發展“數據新聞”的任務艱巨,國家及行業內部必須提高重視。
參考文獻:
[1]文衛華,李冰.從美國總統大選看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新聞報道[J].中國記者,2013(6).
作者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