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世界新聞報》“竊聽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麗君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關于“竊聽”新聞報道中法制問題研究
——反思《世界新聞報》“竊聽門”
趙麗君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重慶401331)
新聞報道追求“真實”,但在追求真實的過程中,要注重“真實”事實獲取手段的“合法有效”。依照各國的法律,新聞媒體及從業人員都不能成為監聽行為的執行主體,無權使用監聽手段;采用“竊聽”的做法不僅違背新聞職業道德,也違反法律。
真實;“竊聽門”;合法性
“新聞界始終把堅持新聞真實作為一項最基本的業務規范和工作原則。”[1]在該原則引導下,新聞從業者將追求“真實”奉為追求的最高目標。《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引發了學者和從業者對追求新聞“真實”過程中“竊聽”手段使用合法性的反思。
《世界新聞報》通過非法手段(主要是竊聽)獲得眾多名人、政治家、軍人甚至倫敦地鐵爆炸案遇難者家屬的電話而引起公憤。2011年7月,獨立調查委員會成立,調查《世界新聞報》一系列竊聽丑聞;隨后《世界新聞報》停刊;2013年10月28日,竊聽案開庭審理并持續半年之久,其影響仍在持續。
《世界新聞報》使用竊聽手段追求真實的新聞,是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使然,因為“電話竊聽的報紙不止《世界新聞報》一家,這已經不算什么秘密”。[2]《世界新聞報》的前編輯保羅·麥克馬倫甚至表示“非法監聽已是業界慣例”。“竊聽門”被放大有其復雜的政治原因:“英國政府長期存在的管理問題。政府跟媒體之間的勾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制度默許的,本質上是各方勾結和利用媒體政治斗爭的結果。”[3]“正是默多克意在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舉動成為竊聽丑聞被放大的關鍵,因為具有跨國背景的新聞集團的壟斷勢力在英國太過強大,《太陽報》、《泰晤士報》都在它的旗下。”①“竊聽門”事件也反映了《世界新聞報》在管理上存在著重大問題,因為“權利高度集中在一人手中,勢必導致他在組織內部濫用權力”。[3]
撇開上述競爭、政治和管理等因素,作者試圖從法制的視角探討“竊聽”技術使用的合法性。
新聞專業主義是西方新聞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聞職業規范,它要求記者“挖掘事實的真相,把事實的原生態展現在讀者面前”。[4]而新聞媒體在實施監督功能時,按照新聞專業主義的操作方法,對于一些揭丑新聞或者對公眾利益有促進作用的新聞,都必須采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才能揭露真相。科技進步又恰恰為新聞業提供了這種“非常規的手段”。“監聽(竊聽是監聽的一種),采取比較隱蔽的手段或設備等技術手段,對相應的聲音或事態的發展進行探聽的一種行為。”[5]西方各國對“監聽”都有相關立法,“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行使偵查監聽權的執行主體為偵查機關;唯獨意大利《刑事訴訟法》將監聽權授予檢察官或者由司法警察獨立行使。”[6]“英國《2000年調查權規范法》規定:對于合法的通信截收,經國務大臣或在緊急情況下經國務大臣授權的高級官員簽發令狀后,令狀中提到的人包括偵查機關自行執行和由提供幫助的其他人就可以截收通訊;監視的授權主體一般是國務大臣和高級授權官員;警察及海關進行監視其授權主體是警察局、國家刑偵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的高級授權官員及可替代其行使的官員;各種情報機構的人員、國防部官員、皇家武裝人員及其他有必要實施侵入監視的公共機構是由國務大臣授權的。”[7]但即使作為執行的主體,在行使監聽時,必須經過一系列法律程序,并對范圍和持續的時間作出規定:“美國《監聽法》規定,偵查機關需要采取監聽手段時,除經通訊一方當事人事先同意的以外,原則上必須事先申請有管轄權的法官授權(有證監聽);監聽令狀的執行程序,可以全部或部分由政府工作人員執行,也可以由與政府簽訂合同的個人在偵查官員授權和監督下執行”;“法國《刑事訴訟法》第81條第1款規定,預審法官‘應當依據法律進行一切他認為有助于發現真實的偵查’”;[6]“德國《刑事訴訟法》第100條B規定,對電訊往來是否監視、錄制,只能由法官決定;在延誤就有危險時,也可以由檢察院決定;但檢察院的決定如果在3日內沒有獲得法官的確認,即自動失去效力”;[6]“意大利《刑事訴訟法》規定:竊聽由檢察官親自進行,或者指定司法警察官進行”。[6]
依照各國的法律,《世界新聞報》都不該成為監聽行為的執行主體,無權使用監聽手段。但《世界新聞報》一意孤行,采納了這樣一種“非常規的違法的手段”,強調新聞“內容”真實,忽視新聞“取之有道”原則,最終不僅失去了誠信,還構成了違法行為。
《世界新聞報》違背各國的法律,使用“竊聽”違法手段,突破了新聞職業底線和社會公認的標準,不僅違背了新聞職業道德,也違反了法律。因此,該報誠信毀于一旦,黯然落幕,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注釋:①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支庭榮語。
[1]鄭保衛.新聞理論新編[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88.
[2]http://news.cntv.cn/world/20110711/107448.shtml[DB/OL].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07-11.
[3]竊聽風云:默多克新聞帝國危機背后的政治角力[N].南方日報,2011-07-19.
[4][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8012.htm.
[5][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7764.htm.
[6]周平.對職務犯罪“監聽”偵查措施的立法思考[J].中國檢察官,2010(9):20-22.
[7]王國民,鄧立軍.犯罪偵查前沿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67.
G212
A
1674-8883(2016)15-0095-01
趙麗君,女,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