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 李鵬飛 趙天晨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試分析微博興起對我國新聞報道的影響
李 睿 李鵬飛 趙天晨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微博的興起借助了信息化技術的交互性和跨越時空限制的優勢,不僅擴大了新聞信息的來源渠道,也通過其特有的模式加快了信息傳播和接受的速度。然而,這些優勢之下也有無法掩飾的不足,尤其是新聞信息傳播過快,真實性和目的性難以在第一時間得到考究,從而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據此,本文分析微博興起對我國新聞報道的影響,希望可以幫助民眾端正心態,正確分辨微博新聞傳播中的信息真偽,推動我國新聞報道的穩定發展。
微博;新聞;報道;信息;傳播
微博的自媒體屬性使得信息的來源變得更具平民化、個性化以及草根化的特點,而且互聯網的平臺使得信息的傳輸和擴散更加迅速,這使得微博平臺的交互性、內容共享以及新聞轉播更加快捷。由于這種超越傳統媒體的速度和便捷性,突發事件往往是從微博被發掘出來,傳統新聞報道模式完全跟不上這種速度。同時,這種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在高速傳播和擴散的同時也逐漸失去控制,尤其是真實性和安全性難以控制。從微博運行以來,不少的謠言在蔓延和滋生過程中確實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如圖1,在《網曝天津爆炸公司總裁背景果然這么深厚》發布后,大量民眾誤信了其中的內容,對事件原委和發展有所曲解,該條微博則是天津市公安局所作的辟謠申明。
同時,也有不少微博借由生活小貼士的方式來賺取關注和點擊。民眾認為對方沒有造假的動機,對該類信息表示“聽取也無妨”的態度,造成了該類微博在平臺上大肆傳播,事實上并沒有事實依據。如圖2所示信息,就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謠傳。

圖1

圖2
以微博平臺為首的信息傳播機制,可以在新聞發布的第一時間迅速制造熱點,并在持續報道中影響輿論的走向,造成該論點的持續火熱。
隨著微博等一眾新媒體的崛起,數據統計和分析的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媒體可以根據自身對用戶習慣的掌握來對用戶進行信息的定向傳輸。換句話說,就是對受眾進行群體的劃分,按照不同群體的需求發送相應的信息。當關聯信息被定向傳輸至某一受眾群體時,就會在短時間內引發該群體的興趣,并引發集中的討論。在形成熱點之后,討論所引發的新話題引起更多群體的注意,最終將該群體的共同話題引爆成為整個社會的焦點話題。但是,這樣迅速的炒爆某一個話題也會造成輿論的偏頗,本就處于高速傳播下的信息檢驗機制會因此受到更大的考驗,劇情的反轉也在不斷發生,影響著新聞對事實真相的揭露。
以2015年5月3日的“暴打女司機”為例。該條信息最早是行車記錄儀的視頻被發布在微博上,隨后被網友瘋狂轉發。視頻時間只有35秒,主要描繪了紅色轎車被逼停后,女司機被男司機拖出車外毆打。視頻一經發布,在很短時間內便引發了熱議,并登上各大網站的熱搜詞條榜首。事件發生兩天后,與事件相關的微博熱門話題閱讀量就已經達到350萬次。起初,網友的討論重點集中在打人男司機張某的囂張態度上,對其進行了強烈的譴責。但是,隨著事件的發展、警方的介入,后續媒體深入報道,輿論風向出現了巨大的逆轉。其實,視頻的完整劇情應當是女司機盧某在不文明駕車之后受到毆打,其行為和情形可以用“惡劣”一詞來形容,容易引發巨大的交通事故,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隨后,網友對該女司機進行了“人肉”搜索,并將其個人信息曝光。
微博作為一個信息傳播和交互的平臺,容易成為輿論導向的發生器。社會事件發生并出現在微博平臺上后,就會受到網民的審視,部分情況下會引發熱點。同時,這個新聞作為熱點也會為輿論環境提供基礎。大多數受眾并沒有真實地接觸到這一事件,只是在輿論風向下跟風討論,甚至別有用心的人借此發揮。盡管存在部分理性受眾,但是也無法對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在輿論“領袖”的引導下,受眾的情緒和話題很容易受到控制,從而引發以微博平臺為媒介的“微博暴力”,如“人肉”搜索、言語謾罵以及惡性P圖等。在這種熱點輿論逐步失控的情況下,保障相關人的人身安全不受到非法的暴力威脅,便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微博高速的傳播和蔓延機制,導致海量的信息往往難以得到及時的甄別,急待相關部門的管理和法治約束。
微博的興起極大地推動了傳統媒體的創新,微博通過自身的方式幫助傳統媒體不斷適應當下社會的發展進程。各媒介在不斷融合的同時,也實現了共同發展。然而,微博時代的到來也導致了信息的泛濫,大量信息高速傳播,卻難以在第一時間被驗證真偽。這給社會輿論與社會和諧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需要我國有關部門積極制定相應的信息篩選和把關機制,或是引導民眾去思考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安全性以及深層意義等,共同促進新聞報道和傳播機制的完善。
[1]余習惠.微博興起對我國新聞報道的影響[J].新聞界,2011(01):52-53+87.
[2]何琳娣.淺析微博興起對我國新聞報道的影響[J].新聞傳播,2014(15):72.
[3]蔡培瀟.微博時代的公民新聞[J].運城學院學報,2015 (02):19-21.
G206
A
1674-8883(2016)15-0352-01
李睿(1996—),男,遼寧大連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李鵬飛(1996—),男,遼寧建昌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趙天晨(1995—),男,遼寧遼陽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