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第五小學 周 慧
美麗在課堂盡情綻放
——小議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江西省上饒市第五小學 周 慧
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美好的事物和風景,并且天天陪伴著我們左右。而反映這一切的文章作品也是多姿多彩的,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創設情境,調動情感美;再現畫面,領略自然美;訓練語言,品味意境美;豐富實踐,創造生活美。
小學語文 美育 情感美意境美 自然美 生活美
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說過:“我們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作為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細致地品味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賞析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一言以蔽之,讓學生以審美的方式感受和認識世界,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從悅人、感人到育人,就能使學生培養起高尚的審美情趣。由此可見,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大意義。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美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我認為,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情”蘊含在課文內容中,“境”是課文內容所構成的整體畫面。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使小朋友通過感官,置身豐富、形象的氣氛中,可以調動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講述,精彩畫面的呈現,直觀形象的表演,創設一種審美意境,使小朋友入境悟情,潛移默化地接受審美教育。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中,畫了大量形式多樣、形象優美、內容豐富的插圖。恰當地指導小朋友看圖,既培養了小朋友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小朋友的美好情感。
語文教學由于受到時空等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主要通過有關文字、圖片和聲像資料來認識客觀世界。如臺灣的日月潭,黃山的奇石,東北的小興安嶺,黃果樹的瀑布等,我們不可能一一帶領學生去領略、感受這些自然美,于是,就要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幻燈片和聲像資料來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優美的語言是從精彩的詞句中品味出來的。小學語文課文用詞精美、語境生動,學生可通過朗讀,把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可聽可感的審美形象,讓感官經過反復的審美實踐品味語言美,逐步完善學生審美的感知力。
1.加強朗讀,領悟情感美。
“讀與感受”是學生的一種主題活動。近十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讀與感受”比分析更重要。“讀與感受”的過程是任何“精妙”的分析所無法替代的,沒有充分的讀書,就談不上深入的分析,更談不上深刻的感受。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去“讀與感受”呢?我覺得應該注意三點:
(1)讀有目的。多讀不是隨便讀,每讀一遍,要解決什么問題,讀前要提出明確要求,要加強引導。
(2)讀有層次。注意由淺入深,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由讀得準確到讀得有感情。
(3)讀要選擇。注意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既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泛讀全文,又要指導學生精讀重點語段,做到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既要抓好課內精讀,又要引導學生課外泛讀,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2.訓練想象,豐富情感美。
愛因斯坦曾經斷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們知道,形象思維是人類主要的思維方式之一,它的整個思維過程都離不開具體形象,而想象則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美感中的理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的和諧統一是在想象中實現的。在教學中,如果能選擇那些反映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事物,讓學生在初步建立美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有利于學生從中受到美育。如觀察一幅圖畫,可引導學生去想象當時的季節、天氣、環境和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學習課文,可引導學生補充想象一些課文中沒有直接敘述出來的情節;活動課時,可通過聽音辨響,將人類社會活動、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發出的一些聲響有機糅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去想象一些情景片段等。
人類的美感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多寡直接關系到審美認識的程度。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把目光盯在課本上,而應該結合課堂教學的需要,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讓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才能培養出有實踐能力的、社會適應性強的人才。
豐富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根據課文內容,補充必要的知識。
(2)根據教學的要求,組織適當的活動。如參觀訪問、興趣小組活動、辦手抄報、開故事會、演課本劇等。
(3)運用對比方法,學會鑒賞美。
(4)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緊密相連的核心環節。在培養學生發現、感知美的同時,我們還得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練筆習慣,使其能善于用手中的筆、美好的語言,去表達美的發現和感受,這樣,才能真正突出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環節中的有機整合和相互滲透,恰恰能把我們的語文教學提高到一個有力的高度和嶄新的境界。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逐步而非強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這個過程正如杜甫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融會貫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鑒賞美、理解美的能力,這樣才能把審美教育切實地貫串到語文教學中去,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其實,在我們宣揚美和傳播美的種子的同時,我們已經是最美的了!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