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八灘第二中學 崔海波
讓學生在想象中進入古詩意境
江蘇省濱海縣八灘第二中學 崔海波
詩歌是作者在一定的情境中有感而發,同時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思想情感,然而古詩特定的結構形式卻又使學生難以深入體會這種意境。怎樣引導學生突破這一學習難點呢?筆者巧妙采取多種形式的想象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情境性想象 補充性想象構圖性想象 發散性想象 典故性想象
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的古詩,古詩有別于其他文體,它具有時代性、概括性、跳躍性和含蓄性。要讓學生達到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經其事的境界,就必須根據古詩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誘發學生展開想象。
古詩是作者在一定時代背景下心理狀態的反映,體現了詩人的喜怒哀樂,充滿了對生活的態度,對時代的情感。
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一詩導入時,我讓學生試想象一下,一個人從早到晚在外勞動,晚上回來的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沾濕了,該是什么樣的感受與心情……然后投影出示本詩詩句,讓學生想象一下詩人所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圖景,使學生眼前浮現出:在南山腳下的豆地里雜草長得很茂盛……于是詩人一起床就到南山下鋤草,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中,衣服都被草木上的露水打濕了這樣一幅美麗的“帶月荷鋤歸耕圖”,學生從想象中感同身受到作者并沒有勞動的艱辛,反而非常快樂。為什么有這樣的快樂呢?我再讓學生朗讀“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聯系當時詩人的生活背景,想象他的“愿”是什么:從字面上看,是想多收些豆子,若從作者的處境和心情揣測,那么他的愿望就是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通過這樣一系列想象,真正讓學生如臨其境,與詩人思想共鳴。
古詩語言精辟,有很大的跳躍性,必須通過想象充實內容,才能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全詩只有四句,卻描述了八月十五中秋普天之下都在望月懷人的闊大場景。而前兩句寫月景,卻不帶一個“月”字,所以要理解詩的意境就必須通過補充性想象。如首句寫月色只用兩個字——“地白”。那么“地白”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地白”?啟發學生想象——是因為月明而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二句中的“桂花”,學生想象可能是月中的桂花,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第三、四句,詩人望著明月,推己及人,想象普天下人一定都和自己一樣望月懷人,從而巧妙地擴大了望月的范圍,而且把自己的“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
古詩言辭精練,含義深刻,有時一首詩便是一幅內容豐富的畫面,甚至是多幅畫。我想學生對畫面體會到了,其中的意境也就感受出來了。
如杜甫的《春望》,在詩中,作者描寫了三幅圖畫:一幅是“國破圖”,國都已被叛軍攻破,祖國山河依然存在,長安城到處是一片狼籍,草木叢生;一幅是“觸景生情圖”: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忍不住悲愴濺淚;看到鳥兒在樹上不斷地鳴叫,那鳥鳴聲讓詩人魂悸心驚;還有一幅是“焦慮憂思形象圖”,詩人滿頭白發如冰雪,因焦慮而頻頻搔首。我先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頭腦中一一勾畫出這些圖畫,并用語言描述出來,然后再讓學生用素描將一幅幅畫下來,從而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之中加深了對詩意的理解,切身地感受到詩人感時恨別的感情。
古詩語言概括性強,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這需要通過學生發散性的想象,才能深刻地體會詩的意境。
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起一經”“四周星”“山河破碎”“身世沉浮”“惶恐”“零丁”“汗青”等詞義概括性都較大。“起一經”,包括了詩人進入仕途的整個過程;“四周星”,包含了詩人起兵抗元頻繁不斷戰斗的四年;“山河破碎”,涵蓋了南宋局勢危殆的整個情形;“身世沉浮”,囊括了詩人一生沉浮;“惶恐”與“零丁”都是“一語三關”,既指地點,又指與這兩個地點相關的事件,還指自己的心情;“汗青”,用的是喻義。這些都需要引導學生作發散性想象,即對原有的內容通過想象的作用擴大和展開,從而有助于理解詩意,尤其是蘊含其間的寧死不屈,為祖國、為民族、為正義事業而奮斗一生的戰斗豪情和至死不變的愛國精神,并對學生有強烈熏陶感染的作用。
古詩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古今中外,尤其是用典的頻率較高。而詩人的用典主要是借歷史事件來委婉地表達情感。
如《泊秦淮》第一、二句描繪了一幅詩人在輕輕的暮靄和淡淡的月光籠罩寒意可感的河水,籠罩沉寂沙灘的情境之中,將船停泊在靠近河邊的酒家。作者渲染這悲涼氣氛的目的是什么,學生難以明白。而第三句直敘“商人不知亡國恨”,讓學生難以捉摸,為什么這么敘說呢?第四句給予了答案——“隔江猶唱《后庭花》”。至此學生還是不能明白,《后庭花》與亡國有什么關系呢?在學生了解《后庭花》典故后,我讓學生想象“酒家”中是什么樣情景,學生便明白了,原來晚唐統治者們當時“猶”像250年前南朝君主那樣竟然在唐王朝面臨嚴重危機時,仍在酒店里面縱情聲色,過著荒淫的生活。這樣學生對詩的意境也理解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憤之心也觸摸到了。
總之,我們在古詩教學中,要根據古詩的內涵,誘發學生進行想象,有利于學生深刻領會詩意,讓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賞詩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