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麗(內江市威遠縣靖和中心校 四川內江 641000)
淺談初中地理評講課的教學策略
溫秀麗
(內江市威遠縣靖和中心校 四川內江 641000)
評講試卷的方法非常重要,不能只是講答案的方式評講試卷。我采用以下方法評講試卷:
評講試卷時,先講當年易考的題型,再講學生存在問題較多的題型,不好的題或學生掌握得較好的題少講或不講。
1.評講選擇題的方法
選擇題是有答案的地理題,因此選擇題比綜合題更簡單,評講試卷時,教會學生選擇題的方法和技巧。常見的方法是:
排除法:教師評講試卷時,要引導學生用排除法做選擇題,先排除能確定是錯誤的選項,可以有效地提高準確率。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ABCD四項中
(1)、如果說法是錯誤的,可以排除,如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居第二位的國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2)、如果屬于不現實的說法,可以排除,如中國人口太多,解決中國人口過多的措施是降低中國人口平均壽命。
(3)、與題中材料無關的,可以排除,如選擇題表中信息反映的是中國人口分布特征,而其中一項選項是中國的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少,該選項可排除。
(4)、由于近幾年的初中地理試題的選擇題部分是單項選擇,因此如果ABCD四項中有三項是同一種觀點的不同說法,那么可排除這三項,剩下的一項就是正確答案。
如圖中關于中國分界線a說法正確的是( )
A、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中國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分界線
C、中國人口地理界線 D、中國內流區和外流區的分界線。
ABCD四項中ABD三項同一條界線,由于是單項選擇題,因此可排除ABD三項,剩下的C就是正確答案。
(5)、說法正確,但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選項,可以排除。發展農業生產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是:A、洞庭湖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該選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可持續發展,可以排除。
從地圖和材料中尋找或分析歸納正確的答案。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地圖中隱含大量的地理信息。如讀利比亞圖,圖例有石油、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國界線,利比亞地圖中有大量表示石油的符號,有50、25、20毫米等降水量線,
據圖分析,關于利比亞資源說法正確的是( )
A、水資源豐富 B、石油資源豐富C、煤碳資源豐富 D、鐵礦資源豐富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圖例中無煤炭、鐵礦符號,因此可排除CD;利比亞圖中有大量石油符號,因此B項是正確答案;利比亞地圖中大部分地區是50、25、20毫米等降水量線,因此可推測利比亞水資源缺乏。該選擇題屬于直接從地圖和圖例中尋找正確答案。
2.評講試題時要加強地圖教學,掌握讀圖方法,提高讀圖能力,提高解題能力
地圖不僅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考地理必定要考“圖”。因此,在地理復習中,要加強地圖知識的教學,教會學生判讀各種地圖的方法,要引導學生把所有地理知識落實在圖上,培養學生從地圖中獲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應采用“三步法”讀圖:
第一步:讀圖名、知圖類
如2014年內江市的地理中考題:斯里蘭卡是印度洋的一個島國。讀斯里蘭卡的圖回答。從圖名我們知識該國四周是海洋,間接告訴一些地理信息。
第二步:看圖例、看點線。
圖例有山峰和河流兩種符號。
第三步:利用圖例、題目、地圖尋找正確答案或分析歸納正確答案
根據島嶼水系特征判斷,基站的地勢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西高東低C、周高中低 D、中高周低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結合圖例可知,斯里蘭卡中南部有山峰,圖中有大量河流,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四周的海洋,推斷出斯里蘭卡地勢中高周低。D項是正確答案。
3.評講試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專題的形式掌握地理知識,讓地理知識系統化、簡單化
評講試題時以專題的形式評講一種題型,評講這種專題題型前,先引導學生綜合復習這類專題所涉及的知識及可能出現的題型,然后再講試卷上與該專題相關的題。講題時先引導學生分析每一個正確答案用什么知識來解答,怎樣解答,然后教師精講該題與哪些地理知識有關,講解解答該題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要求學生規范答題,在組織答案時,應盡可能運用地理術語來答題,盡量不要出現錯字,別字,以提高答題的準確度和得分率。講完該類題后,教師在該題的基礎上變題,用多媒體把相似或相反的題型系統地展示出來,引導學生總結該類型題的解題方法、技巧。如評講2015年內江市地理中考題第19題(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等高線示意圖)的第(1),A地平均氣溫比B地(高低),原因是
。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世界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復習中國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描述該類型題的方法如何規范答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該題主要考的是氣溫分布特點及成因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復習影響氣溫和降水的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引導學生從地圖中分析A地的海拔比B地的海拔高,根據地形對氣溫的影響,分析總結出A地的氣溫比B地低,原因是A地海拔高,氣溫低,影響因素是地形。要求學生掌握影響氣溫分布的原因或因素答題時的差異。這樣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能力,解題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4.評講試卷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將問題、已有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發現問題、尋找規律從而解決問題。如評講了美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工業、人口的有關題型之后,可讓學生利用相似的方式方法去學習分析陌生國家(如敘利亞)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工業、人口。采用這種方式評講試卷,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知識變遷能力和綜合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5.評講試題要求會用常見的答題模式答題
讓學生掌握幾種常見題的答題模式,并引導學生如何用答題模式答題。如分析陌生國家——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學生首先要知道從流量及水位變化、汛期、結冰期、含沙量四個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然后能根據題目中的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的氣候類型圖、氣候特征圖圖分析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河流的流量及水位變化、汛期、結冰期。最后根據題目中敘利亞西部沿海地區的植被情況分析西部沿海地區河流的含沙量。
由于采用了以上評講試卷的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靈活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繁多的地理知識系統化、簡單化,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在中考中能較容易取得很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