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平(四川省合江縣先市中學 四川合江 646204)
淺議初中語文朗讀教學
胡利平
(四川省合江縣先市中學 四川合江 646204)
朗讀就是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生動地再現文章的思想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引起共鳴,激起學生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更重要的是,在朗讀過程中能掌握語言規律,培養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 朗讀 教學
這種傳統的朗讀方法,既符合漢語語言文字的特點,又符合學生審美心理的規律。所以我們要在課堂、課外讓學生動口動心地讀,讀出語文的美,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朗讀,就是用清晰響亮標準的語音將文章讀出來,是一種把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語言的一種形式;將人們的視覺感受轉化成聽覺感受。具體地說,朗讀就是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聲音,生動地再現文章的思想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引起共鳴,激起學生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同時,朗讀既是一種重要的言語能力,也是一種重要的智力活動。經常朗讀可以加強記憶,豐富詞匯。更重要的是,在朗讀過程中能掌握語言規律,培養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語文課程標準認為朗讀教學應當放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1]
要怎樣才能將朗讀教學做好呢,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淺見:
在新課改轟轟烈烈地進行這么長時間以后,還有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透徹。有些教師對語文課的認識還頑固地停留在新課改以前,認為學語文就是學字、詞、句、篇、修、邏、文等常識,在課堂上讓學生讀課文是浪費時間,會擠占老師講解的時間。這樣就把本應訓練語感的語文課變成了純粹地傳授字、詞、句、篇、修、邏、文等常識的知識課,把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搞得支離破碎。課堂上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賣力地講,學生則被動地聽。將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自我素質提高割裂了。我們應該看到,自從新課改開始以后,從語文課程的標準的制定到教材的編排,語文課的朗讀教學已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必須放棄以前的語文教學方法,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朗讀是重要教學方式,其主要作用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發音正確,語言流利,聲音洪亮,態度大方;二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詞句篇章,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文章的氣勢、節奏和韻味;三是有助于學生掌握課文的層次、結構、重點和中心,增強理解與記憶;四是使學生進入藝術形象中去,身臨其境,產生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五是還能使學生加強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增強語言材料的積累,提高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能力。[2]
朗讀是技巧,更是一門藝術,真正的優秀的朗讀,必須處理好停頓、重音、語調和速度四個環節。
1.停頓
停頓就是在朗讀課文句中、句間、層次間、段落間的間歇。朗讀停頓有三種: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感情停頓。
語法停頓包括句子成分間的停頓和標點符號的停頓。句子成分間的停頓是為了使句子的各種成分關系明確,脈絡清楚。標點符號的停頓,頓號較短,分號較長,句號、問號、感嘆號更長,冒號、省略號、破折號的停頓伸縮性較大,層次、段落的停頓又更長一些。
邏輯停頓是由思維邏輯決定的。目的是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個詞語,以便使聽者更容易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春天”后面的停頓是語法停頓,作用是分清主、謂語;“是”字后面的停頓是邏輯停頓,強調“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使讀者引起重視。
感情停頓有時也叫心理停頓,為了表達復雜和強烈的思想感情,必須延長和縮短語法停頓。
2.重音
重音分語法重音和邏輯重音兩種。
語法重音是由語法結構形成的重音規律。就短句子說,謂語部分讀重音,狀語和補語就常常讀重音,定語也常常讀重音。有時為了引起注意,激發情感,有的代詞、副詞也要讀重音。
邏輯重音是要突出或強調某些詞特殊的思想感情,往往需要改變句中原來的語法重音。邏輯重音與語言環境有關,如:“同學們為什么這么高興?”如果表達的是詢問原因,重音則是“為什么”;如果表達的是強調程度,重音則是“這么”。
3.語調
語調就是指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的改變,能把感情表達得準確、鮮明。表示疑問、憤怒、驚異、命令、號召等句子,朗讀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嘆、請求等句子,朗讀要平直。
4.速度
速度的掌握要注意四點:注意人物性格;注意人物心情;注意語言環境;注意氣氛表現。
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體現以上這些朗讀的要點。
設計朗讀課型,應以訓練朗讀為要素。其中心視點應放在“教學思路”上。有了明晰的、科學的教學思路,就有了步驟清晰的課堂教學。有了創新的教學思路,就有了創新的課型設計。我認為教學思路可以從以下這些方法中選擇或組合:
1.教讀——教給學生朗讀方法;2.析讀——通過“朗讀”對課文進行文意、文理分析;3.品讀——就是賞析式地讀,是朗讀教學中的一種“美讀”的方式;4.研讀——就是要研究、體會為什么要這樣朗讀;5.辨讀——在辨析之中朗讀,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詞教學;6.評讀——對課文進行評點,邊評點邊朗讀;7.說讀——說說讀讀,讀讀說說,邊說邊讀,邊讀邊說;8.寫讀——朗讀中學寫,寫中有朗讀;9.聽讀——重點突出配樂誦讀;10.背讀——怎樣指導學生讀好、背好;11.賽讀——用“賽”的方式組織課堂朗讀教學;12.復讀——用“反復式多角度”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13.演讀——用組織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教學;14.想讀——在朗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想像,訓練想像能力和朗讀能力;15.聯讀——將主題相近的課內外文章合在一起進行朗讀教學;16.比讀——將能夠進行比較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朗讀教學。
人們常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是誦讀,在過去的私塾里,老師教學生都是先讀先背再講。古人認為好文章只要多讀幾遍,就會自然上口,不易遺忘。這種傳統的朗讀方法,既符合漢語語言文字的特點,又符合學生審美心理的規律。可見,語文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早已被我們的前人證明。所以我們要在課堂、課外讓學生動口動心地讀,讀出語文的美,這樣才能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1]李靜霞. 淺析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J]. 軟件:電子版,2012(9):89-89.
[2]楊配花. 淺析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作用[J]. 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2):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