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麗(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十街中學 云南玉溪 651111)
淺議九年級化學教材的插圖功能
周蘭麗
(云南省玉溪市易門縣十街中學 云南玉溪 651111)
插圖是化學教科書的一種重要表達形式,圖文并茂是新課標化學教科書的重要特點之一。初中化學教材中插圖有100多幅,這些插圖,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增強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積極發展。
教教材不如用教材。新課程標準下的九年級化學教材,增加了許多精美的,富有時代感的插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重視挖掘插圖的潛在教學功能;充分應用插圖的功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積極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初接觸化學,總是懷著一顆好奇心,想知道化學到底涉及哪些內容,所以,化學教材一旦領到手,總是從頭一直翻到尾,但往往先關注的就是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因此,從第一節化學課開始,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從欣賞插圖入手,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欣賞有關插圖,激起學生走進化學世界的濃厚興趣。例如:翻開人教版教材的第1頁,便可看到磁懸浮列車,水立方等許多與時代接軌的東西,第4頁圖8是鳥和魚生活在一起的圖片,學生們看到這張圖片,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鳥和魚怎么能生活在一起呢?教師抓住學生這一興奮點,引導學生討論、探究,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驚奇中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奇,科學技術的偉大。看到28頁圖2-5氧氣的用途 ,就要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氧氣為何能煉鋼、氣焊氣割,氧氣起什么作用?再如看到圖2-6就要引導學生想一想,氮氣是怎樣用于磁懸浮列車、化工原料和食品防腐的?看到教材30頁圖2-8大氣污染,就要引導學生讀一讀圖,了解導致大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總之,教師要善于通過教材中豐富、精美的插圖,激發初學者學習化學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教材中有很多微觀方面的知識,作為初學者,很難相信其真實性,更難理解一些微觀結構及變化,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善于發揮插圖的功能,充分利用插圖的通俗性、直觀性,促進學生認識理解抽象的化學知識。例如,學生看到49頁科學家用最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到的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中國”兩個字的照片,對原子的真實性便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形象、直觀,富有趣味性。又如,第三單元課題2原子的結構中圖3—13,在介紹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時,編入了這樣一幅插圖,鈉原子說:電子走開,我要形成相對穩定結構!氯原子說:我需要電子,我也要形成相對穩定結構!鈉原子一腳把一個電子踢開,氯原子用一個網兜把電子網過來。接著,鈉離子和氯離子手挽手成了好朋友。這樣擬人化、幽默化插圖的引用,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既利于學生掌握抽象的概念,又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飛速發展,工業的突飛猛進,人類對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已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初中化學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揭示了環境污染及危害。教學中,我通過利用這些插圖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用“工廠排出的煙塵污染空氣”、“森林受到酸雨的破壞”和“雕像受到酸雨的腐蝕”的圖片讓學生直觀了解酸雨的“無窮危害”、用“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樹木枯死”的圖片,讓學生意識到我們浪費水資源對子孫后代的影響;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水體污染、森林破壞、土壤退化和土地沙漠化以及有毒有害化學品泛濫等相關圖片,說明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通過對這些圖片的透視,可使學生認識到化學不僅給人類生存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也給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破壞,給與我們息息相關,共同相處的其它生物造成生存威脅,最終將給人類自己帶來可怕的災難。通過對教材插圖意境深層次環境教育功能的挖掘,可激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憂患意識。使學生知道學好化學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有利于形成“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
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插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通過對部分插圖的欣賞和內容延伸,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材中還刊印了許多著名的化學家肖像,如:拉瓦錫、道爾頓、張青蓮以及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侯德榜。談到拉瓦錫,就要讓學生學習他堅持不懈、善于總結的科學精神;談及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侯德榜,就要講述他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明了“侯氏制堿法”,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就要以此激發學生愛國之情,鼓勵學生樹立報國之志,等等;另外,教材插圖中還有許多反映化學科技前沿發展的圖片,如有廣闊應用前景的C60、奇妙的碳納米管、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磁懸浮列車、可燃冰、形狀記憶金屬等,看到這些,就要引導學生感受人類在認識化學世界所作出的成就,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學習目標。
以人為本是當今社會的基本要求,而健康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作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同樣在教材的部分插圖中,以不同地方式體現了對學生安全健康教育功能。比如:上冊圖1-28(酒精燈的使用)、1-30(加熱方法)、1-35(試管的洗滌)等是對學生在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方面的安全教育;圖12-5(香煙煙氣中的有毒物質)、12-6(肺癌患者的肺)形象、直觀、富有代表性的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傳統的學科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學科相融、文理相通已大勢所趨,運用多學科知識及綜合技能解決人類面臨的新問題已舉不勝舉。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要淡化學科界限,化學教學插圖同樣巧妙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如下冊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中圖8-1(東漢晚期青銅奔馬)、圖8-2(河北滄洲鐵獅子)、圖8-18(我國古代煉鐵爐圖)等圖片,不僅展示了我們祖先精湛的制作工藝,而且體現了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科技,將化學知識與人文歷史交融在一起。還有上冊圖7-36(太陽能電池)、7-37(風力發電);下冊圖7-9(奇妙的鐘乳石);第十一單元課題2化學肥料、十三單元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中插圖等,分別滲透了與化學、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相關的知識聯系,表明了化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將不同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的系統化。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我們只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圖的潛在功能就能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理解化學知識的能力,產生探索化學世界的動力,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