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洋(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安徽亳州 236800)
基于網絡中心的信息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
李宏洋
(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安徽亳州 236800)
在信息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針對所遇到的問題,結合專業特點,進行了依托于學校網絡中心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在實訓基地中,學生圍繞職業能力模塊學習,在對應崗位進行實踐;在考核機制的管理下,以項目式的方式開展學習和工作;與老師及團隊成員充分溝通與配合;參與到校企合作中。通過這模式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完善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為實訓基地建設提出新的思路。
網絡中心 實訓基地 現代教育技術 職業能力 網絡技術
為了順應社會對現代教育技術人才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就業率,高職高專層次的信息技術專業的建設思路中,強調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專業課程的設計及實訓基地的建設,同時建立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本文將對其中的實訓基地建設方式進行研究,提出依托于學校網絡中心進行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
實訓基地是學生參與實踐工作,將理論與實際結合進行訓練,鍛煉職業能力的重要場所與基地,相對于傳統的普通實驗室,實訓基地的特點是系統化、項目化、任務目標實際化、教師的教學目的在于任務的指導及動手能力的提高,強調校企合作等。這些實訓基地的功能要求提高了基地建設的難度,存在以下問題。
1)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2)實訓基地所完成的實訓項目過于理論化;3)實訓基地的實訓項目不夠綜合;4)校企合作缺乏驅動力;5)教師缺乏實際的工程能力;
我校對信息技術專業進行了“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建設,當時,在學校機構改革中,由多名信息技術方向的專業教師兼任了網絡中心的工作。以此為契機,將網絡中心的工作與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專業特點間有機的聯系起,進行了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研究。
1.構建職業能力模塊,圍繞核心課程學習,在實訓基地進行崗位實踐
通過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能力模塊劃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期望,有重點的進行專業學習,具備基本的能力之后,進入網絡中心的對應崗位從事實際的工作,在實踐工作當中,進一步提高自身,完善職業能力。同時,在各崗位之間可以進行人員的適當流動,使學生在有特長的同時也能兼顧基本的專業能力,而較優秀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各個崗位的實踐工作,成長成為能力較全面的人才。
2.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以項目式的方式工作,有效激勵學生
網絡中心的工作分為長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及短期的目標達成性工作,為了能有效的激勵學生,我們仿效企業的績效考核及項目管理方法,對這兩類工作制定了具體的考核標準,學生在實踐崗位上的日常表現及在項目實施當中起到的作用與相應的成績評定相掛鉤,加強了實訓效果的管理。
3.老師制與小組制相結合,培養團隊精神
進入實訓基地的學生,都會根據其職業方向分配一個老師,一般是網絡中心對應崗位的負責老師,這名老師指導下的學生形成一個小組,小組中的同學之間通過團隊協作與互幫互助,培養團隊精神,共同完成工作任務。
小組的指導教師有著豐富的崗位職業經驗,能夠從宏觀上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從技術角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幫助學生攻克技術難題。同時,老師還負責該小組相關項目的項目承接與任務分配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在團隊中的作用。
4.通過校企合作,激勵企業的參與,激發學生的熱情
網絡中心經常會與一些信息化產業方面的公司合作,如學校信息化建設、項目外包等,而這些類型的公司往往就是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通過學校網絡中心這座橋梁,將企業與學生聯系起來,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職業的需求,掌握職業技能。
在企業參與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網絡中心出面與企業進行協商,讓企業對學生進行技術培訓,使學生成為企業在校內所建設的信息化項目的校內管理員,協助企業進行項目管理與維護。
這種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具有一般的基地建設的方法,同時通過與網絡中心的緊密聯系,充分利用其資源,解決了在基地建設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1.充分利用經費,提高投入產出比,促進經費投入
學校在決定設備的購置,項目經費的預算時,需要考慮經費使用所達到的效果。從這個考慮出發,我們將實訓基地建設與學校信息化建設有機的聯系起來。對于實驗室的設備,在當做實驗設備的同時也作為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實驗平臺,以及培訓信息化管理員的培訓場所。而高端的網絡設備,除了架設在網絡中心起到其作用,還能讓學生見習及在教師的指導下操作,使學生了解到先進技術,增廣見識。這種充分發揮設備效益的方式,提高了經費的使用效率,促進了經費的投入。
2.實訓的項目來源于實際的工作任務,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
網絡中心的工作任務就是實際的工作需求,將這些工作任務以項目的形式讓學生完成。項目完成的過程中,不再具有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根據工作需求的變化,通過全面考慮,靈活機動的完成,這樣的過程要求學生必須具有更完善的能力,更好的應變。同時,不同的項目,如硬件維護、網站建設、課件制作等,則從耐性、細致、技術技巧、集中精力等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了鍛煉。
3.綜合各種資源,使實訓項目更立體
由于網絡中心能夠綜合地利用信息技術的各種軟硬件相關資源,就使得項目的設計能夠進行跨越式的綜合,我們設計了兩個綜合實訓項目,一是局域網的搭建,綜合了網絡工程、路由與交換配置、網絡安全設置等。二是網站建設,綜合了虛擬服務器架設、網頁設計、建站系統等。這些項目更立體、更全面的綜合增加了各種資源的有機聯系,使學生更全局性把握項目的實施,更善于利用各種資源。
4.通過網絡中心這座橋梁,促進校企的雙贏
這種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即能夠激勵企業參與學生的實訓,又能夠讓學生有機會進一步的了解企業的運作與人才需求,有多家企業參與到這種模式中,并有部分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畢業后直接就進入了這些企業進行工作。
通過對依托于網絡中心的信息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進行研究和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了專業建設,但仍存在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與實踐工作間如何平衡,考核機制如何避免流于形式,課程如何進行更深入學習等,都有待進一步的改革與研究。
[1] 李行. 基于信息技術實訓基地能力培養需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J].職業,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