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軍高保明(.寶雞市相家莊中學 7006;.寶雞市新建路中學 7000)
淺談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
徐小軍1高保明2
(1.寶雞市相家莊中學 721006;
2.寶雞市新建路中學 721000)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品質,這是學好化學的前提和基礎。充分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落實有效教學。
實驗教學 能力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落實有效教學。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力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并帶有情感體驗的意向。化學實驗中如魔術般神奇的實驗現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萬無一失地作好課堂演示實驗,適時地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細心分析實驗現象,從而形成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學生成就感倍增,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抓住這種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品質,這是學好化學的前提和基礎。
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高漲,初步有一定要學好化學的壯志雄心,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讓一個人終身受益,化學是一門新課程,每個學生都能學好它,但是你必須牢記一條秘訣 ——踏實,即要有踏踏實實的學習習慣乃至學習品質。要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聽、讀、思、寫認真且目的明確,聽——要注意力集中,積極主動,邊聽邊記憶;讀——要字字句句見于書,入于耳,發于心,出于口,一絲不茍;思——要邊聽邊思,圍繞明確的問題聯系上下文思考;寫——要快而對,字跡清晰,簡單明了。課后及時復習鞏固。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不愿放棄對新學科的學習,教師特別是初三年級的化學教師,在與學生剛剛結識的時候,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有利情景,對每位學生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多指點、關心、鼓勵、表揚、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堅定不移的學習習慣和品質,堅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實驗、觀察、思維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離開實驗的觀察是一種抽象的、呆板的意念活動;離開化學實驗,觀察實驗現象的能力,恐怕只是一種機械記憶,得不到長遠的發展,更談不上創新思維能力。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觀察是獲得知識的開端,是一切發明創造的必要條件。只有細致地觀察,才能發現問題,引起思維;只有深入地觀察,才能在大腦中留下印象,便于記憶;只有善于觀察和全面觀察,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化學課堂演示實驗大多反應速度較快,實驗現象豐富多彩,為了防止實驗流于形式花樣,在教學中,時常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同時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觀察的方法——即觀察什么和怎樣觀察;在實驗現象的觀察中,讓學生能調用眼、耳、鼻、口、手等各種感覺器官感受到各種信息,引起大腦皮層興奮,促進思維能力,形成知識體系。如初三學生學習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時,常感到困難。我在教學過程中是利用課堂演示實驗來突破這一難點。九年級人教版化學課本中是通過碳還原氧化銅課堂演示實驗為素材來實施教學,但此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際教學中我就此實驗進行靈活、機動、加工處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簡單、準確、現象明顯地演示該實驗,成效較好,同時,還類似地改用現象明顯的氫氣還原氧化銅演示實驗。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即觀察反應前黑色的固體粉末,干燥的試管內壁,通入無色無味的氫氣流;加熱一會兒,觀察黑色固體粉末和試管內壁的變化,準確描述實驗現象,并由實驗現象思考: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并能用文字準確表達此化學反應,學生很容易完成,并寫出H2+CuOCu+H2O。到此,學生興趣激昂,充滿了小科學家、小發明家的神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
在此反應中,哪種物質得到了氧?得氧的物質發生了什么反應?(學生已學過了氧化反應,很易回答,由此趁機追問第(2)個問題。)
此反應中,哪種物質失去了氧?失去了氧的物質發生的反應與得到氧的物質發生的反應一樣嗎?(由此引出還原反應的概念。)
此反應中,_____得到氧,使氧化銅失去氧,氧化銅失去氧,氧化銅發生還原反應?_____使氫氣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
(4)判斷此反應中,哪種物質是氧化劑,哪種物質是還原劑。
(5)初步小結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中有哪些特點和規律?
以上學習過程,學生由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思考,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方法和技能。而且還獲知了多種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為同學們進入高中段學習打基礎。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標理念的核心內容。化學教學中,利用課堂演示實驗,甚至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共同活動與探究實驗或學生活動與探究實驗,讓學生通過動手做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為學生提供了人人參與學習,自主探究的實驗情境;并且在此過程中,成功者獲得喜悅,增強信心,失敗者也能吸取經驗和教訓,激發其認真思考、勇于創新,有時甚至會柳暗花明又一村,探求、發明、創造新的解決方法,有殊途同歸之功效。
在實驗教學中,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學生能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有利。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學生表面上好像理解了,但在解決實際問題和應用質量守恒的計算過程中往往出現錯誤。因此,在教此課題時,先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在一定條件下,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物質,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有什么關系?學生根據已學的化學知識作出猜想,一、反應物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總質量,二、反應物總質量大于生成物總質量,三、反應物總質量小于生成物總質量。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被分成以上三組,并親自動手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且對自己設計的實驗及實驗過程、結論進行分析、思考、討論而后歸納出科學結論——質量守恒定律。這樣的教學和學習過程,學生能真正參與主動學習,科學實驗和分析,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更加準確、深刻,應用就更為準確。這不僅僅培養了學生們的創新精神,也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更贏來了明天的發明創造。
總之,實驗是化學學科最大的特點。在實驗教學中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化學課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為此,在化學教學中,多從實驗入手,多層次、多角度地創設情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值得廣大化學同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