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君(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職業教育如何促進勞務經濟的發展探析—以湘西州為例
張正君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當前, 我國仍存在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 這不僅阻礙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還降低了各個家庭的整體收入。勞務水平比較低已經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嚴重問題,本文以湘西州為例,對職業教育與勞務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首先闡述湘西州目前的狀況,之后分析職業教育對于促進勞務經濟的意義進行分析,最后將研究湘西州就促進勞務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對策。
職業教育 勞務經濟 湘西州
近年來,湘西州政府正在逐步地加強職業教育的力度以及財政投入,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舉辦職業教育,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各地也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職業教育招生工作,使湘西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各職業院校積極創新辦學機制,在推進校企合作、創新培養模式、突出辦學特色、拓寬服務面向、增強自身活力等方面成效顯著。在湘西州政府和職業院校的共同推動下,湘西州的職業教育取得了長久進步,職業教育的能力和吸引力進一步增強。目前,湘西州共有職業教育院校及具有職業教育功能的培訓機構和基地83個,年培訓能力達6萬人次左右,其中職業技能培訓年可實現1萬人次,引導性培訓年可實現2萬人次。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程度的提高,包括鄉鎮工業在內的工業部門面臨著技術結構升級,對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工作技能的要求相應提高了。湘西州不斷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和創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提高勞動者索質、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
1.勞務經濟的發展需要職業教育的推動
在勞務經濟的諸要素中,人是基本和最活躍的因素。因為人是生產活動的主體,是生產工具的操作者、制造者和勞動對象的使用者。如果想要提高勞務經濟中的生產力,就必須提高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即勞務人員的素質。勞務人員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為生產力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而要提高勞務人員的素質,推動勞務經濟的發展,就必須依賴于職業教育。[2]
2.提高勞務經濟效益
當前,勞務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逐步由資源、勞動密集型向資本、科技密集型轉變,由單純追求數量向數量、質量并重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再到知識密集型,是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在勞動密集型的勞務經濟中,生產本身對科學技術和勞務人員的素質要求并不高。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生產對科學技術和勞務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必須用現代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因此必須時刻抓住勞務資源的開發和積累,努力提高勞務人員的素質。
3.為勞務人員參與崗位競爭發展自我提供保障
目前,勞務經濟己經置身于湘西州的區域經濟框架之內,廣大勞務人員面臨著日益激烈的職位競爭、技術競爭和資源競爭。這種競爭歸根結底取決于人才和科技的競爭。當今湘西州已經把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具有超前意識的勞務技術人員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由于各地的土地開發,村莊整合,使部分農民失去原有的土地,而這些農民又沒有技術。因此,大力發展各地的職業技術教育,積極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形勢所趨,更是生產生活的必須。發展職業教育,是為勞務人員參與崗位競爭、發展自我提供技能教育的保障。
4.解決勞務人員就業的關鍵
目前,湘西州的經濟發展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是,湘西州的科技文化教育相對落后,勞務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也普遍過低,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大部分勞務人員只好依靠自發的勞動市場和自己的力氣四處打工,這些己經成為湘西州現代化建設的“瓶頸”,因此,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把湘西州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正確軌道上來,讓更多的勞務人員從事更多的領域,從而提高勞務人員的就業率。[3]
1.增加投入,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
據湖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發布的2014 年統計數據顯示,湘西州共有各級各類職業學校20所,其中僅有高職院校1所(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中等職業學校 19所,另有中職部1個。可想而知,僅1所高職院校的力量對應 湘西8個縣市的區域經濟發展是遠遠不夠的,且湘西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中職高職對接性不強,各自為政。 因此,盡管州內中等職業院校比較多,但規模小,對社會影響不大,無法滿足湘西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要改變這種現狀, 首先要確保各項政策性專項資金落實到位,要落實好國家有關教育費附加政策,湘西州也要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加大職業教育則政投入,扶持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湘西州也要鼓勵社會和企業開辦職業教育院校,進一步開放職業培訓市場,鼓勵和吸納社會各方面的投資,大力開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應用性專業培訓。在職業培訓工作中,要給予企業和民辦職業教育院校公平、公正的待遇,引導企業和民間資金進入職業教育領域,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
2.推行勞務預備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積極推行學歷文憑和職業培訓資格證書并重的勞務用工制度,引導初高中畢業生進入各級職業教育院校繼續學習。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考試、考核、鑒定合格者發給相應的畢業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擴大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覆蓋面。各級勞務監察部門要對用工單位執行勞務人員的就業準入制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同時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質量,實行鑒定模式和鑒定技術的創新,確保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切實解決好職業教育院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提高職業教育的競爭力以及吸引力。
3.建立職業教育體系,調整職業教育結構
根據湘西州職業教育的區域性、分散性特點,建立完善的教育綜合培訓中心作為教育培訓的示范基地是非常科學的。通過對職業教育制度的完善以及創新,積極開展更為全面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從而為勞務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對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建立專0項經費,并逐步增加投入,每年以項目形式支持職業教育基地,支持基地開展研究和培訓、編制教材和改善設備條件。隨著湘西州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逐步完善,以扎實的職業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來逐步代替現有的長期應急、臨時的職業技術培訓。有計劃、更系統、更有效的職業教育培訓來逐步代替湘西州組織的號召性、群眾性、應急性的培訓,從源頭、制度、根本上提高勞務人員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1]周濟.促進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光明日報[N].2004.(6):24-29
[2]約翰·韋爾茨,信息社會對教育的挑戰[J].教育參考資料,2002,(1):1-2
[3]陶少剛.應加快我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J].農業經濟問題,2002,(3):12-13
張正君,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教師,1973年出生,湖南瀘溪人,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