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思毅(重慶酉陽一中)
?
讓學生對化學課感興趣的點滴思考
冉思毅
(重慶酉陽一中)
摘要:化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
關鍵詞:新理念;情感作用;生活化;討論交流;動手實驗
在高一的第一堂化學課上老師們都會告訴學生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記憶的內容很多,也很煩雜,沒有多大規律。化學雖然記憶的內容太多,但是如果在化學教學中多點調料、多點浪漫色彩,那結果可能就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新課標強調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學生不再只充當知識的接受者。要改變以前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難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于較簡單的內容,我采取的是把學生與我的角色互換,我請學生上講臺講課,我在下面當學生,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聽課很認真,同時也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作適當的補充。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對調后,會引起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
“愛”是學習的動力。我們對待不同的教育對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待優生我們不僅要為他們“錦上添花”,更多的是幫助他們充分地認識自己,全方位了解自己,深入解剖自己。而對于中間生和暫時差生,首先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點,以優點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在此基礎上,教給他們更多的學習方法,進行必要的基礎補習,給他們“雪中送炭”,這樣所有學生都會得到最好的發展。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物質性質的教學很枯燥無味,但是如果我們盡量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化學的影子,把化學融入在生活中,放飛學生的思維,學生就會成為化學學習活動的探索者、發現者、創造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運用分組討論法教學時要教會學生怎么討論問題,引導學生走進討論交流的濃厚氛圍中。不要忘記教師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要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老師與他們在一起。在討論中使每個人的長處得到發揮,學生的思維在相互啟發、討論、學習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了發展。
總之,化學老師應充分采取各種措施,讓化學課堂充滿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編輯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