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萌
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對小品《投其所好》中的語篇解讀
○孫啟萌
“批評話語分析”的研究源自20世紀70年代末,誕生至今近40年來,被學者們廣泛運用于話語分析和學術研究當中。通過對批評話語概念的梳理,在其理論背景、分析方法學習的基礎上,結合當下的政治環(huán)境對2015年央視春晚小品《投其所好》的臺詞進行批評話語分析。
批評話語 《投其所好》 政治環(huán)境 話語分析
“批評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亦稱“批評性語言研究”,屬后現(xiàn)代的理論范疇,始于1979年英國East Amglia大學所倡導的“批評語言學”研究。之后,F(xiàn)airclough在1989年出版的《語言與權力》一書中首次提出“批評話語分析”[3]這一稱謂。近40年來,CDA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批評性話語展開研究。其中包含Pecheux為首的話語分析研究,Wodak為首的話語歷史研究,Van Dijk的社會認知研究,Kress等的社會符號學研究,等等。[4]根據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來看,國內關于CDA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其中一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理論知識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如劉麗華(2008)的《批評話語概覽》,辛斌的《批評話語分析:批評與反思》(2008)及其所著的《批評話語分析:目標、方法與動態(tài)》(2013)等都是對理論的總結和思考。也有學者將批評性話語研究與認知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結合起來,例如張輝和龍江(2008)的《論認知語言學與批評話語分析的融合》,認為二者在研究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并論述了對二者進行融合的主要途徑。筆者將在批評話語理論的研究內容和方法的學習的基礎上,用理論指導實踐,結合當下的政治環(huán)境,從語言組織,人物建構,語言功能等方面對小品《投其所好》中幽默的臺詞展開深入的批評話語分析。
本節(jié)主要總結批評話語研究的內容及其研究方法。
(一)研究內容
首先,在Fairclough看來:“話語就是一個行使和實現(xiàn)權力關系的場所。”因此,話語不僅僅包含語言的結構組織和概念意義,它也用來傳遞更多的社會信息。而批評話語分析正是在語篇概念意義理解的基礎之上,綜合運用語言的功能觀,心理語言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研究視角,考察語篇中所包含的人際關系、意識形態(tài)、社會問題以及它們與語篇的產生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用Dijk的話來講就是:批評話語分析是話語分析研究的一種類型,主要研究在社會和政治環(huán)境下,社會權力的濫用和不平等是如何通過語篇和談話得到體現(xiàn)、再生產以及受到控制的。Fowler等人提出批評話語分析是在對語篇分析的基礎上揭示話語和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辯證關系。總之,語言產生于特定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當中,二者之間相互影響,話語能夠揭示意識形態(tài)、話語霸權和性別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CDA將主要的研究內容放在社會問題上,給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論支持。
以上,我們了解了學者們對于CDA的定義及其研究的總體內容。總結起來就是研究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政治權力和社會關系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二)分析方法
我們在上一節(jié)已經了解到,話語中包含著語篇與社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這種性質決定了批評話語分析的方法也是復雜多樣的。我們可以采用語篇語言學、批評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語言學的分析方法,也可以采用社會學、社會符號學、社會認知等分析方法。這些方法之間是可以互相補充的,而不是孤立的。
小品《投其所好》的臺詞,由于其表演性質,語言的組織具有特色。詼諧幽默的話語中,說話者善用隱喻、雙關,透露出對現(xiàn)實的諷刺。同時,整個語篇以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在對話中能夠體現(xiàn)人物的身份建構。其次,聯(lián)系該話語產生的語境——近幾年來國家大力進行反腐運動,更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該話語產生的目的和功能。當然,對于每個語篇,全面方位的剖析是很難做到的,因此,針對該小品話語的特點,筆者將采用以上提到的分析方法,通過對語料的觀察分析,從語言、人物、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去考察語言的使用及其產生的效果。具體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分析:1.語言層面的分析;2.人物身份建構、關系分析;3.語篇社會功能分析。
小品《投其所好》在春晚上播出之后已是家喻戶曉,在欣賞喜劇化的語言的同時,我們是否對它的語言有過仔細斟酌?其實,這其中也包含著耐人尋味的教導意義。主人公郝建和其直屬上司馬晶晶對話的內容主要圍繞如何迎合領導愛好,博得領導歡心,并對自己的升遷帶來幫助。字里行間都透露著諷刺,阿諛奉承和負能量。直到新局長上臺,才給這種歪風邪氣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作為小品,作品中出現(xiàn)的話語會有虛構和表演的成分,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當前社會的真實寫照,反映當前的社會問題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否則,將很難被大眾理解接受從而產生共鳴。本節(jié)我們主要從人物的對話以及其語言組織、詞匯運用、能指和所指、語氣等細節(jié)入手對三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語言層面分析
1.蒼蠅拍
小品一開始,主人公就有了一段對白:“出大事兒了,我們單位的老局長不幸被蒼蠅拍給拍進去了,上面呢,又拍下來一只,額,不是,一位新局長,上位就搞整風。”
該段話中,用了隱喻“蒼蠅拍”。該用法能夠巧妙地表達出郝建內心對于不良風氣以及腐敗官員的厭惡,因此將他們比作“蒼蠅”,遭人厭惡。用“拍進去”來表示腐敗官員被政府部門打擊入獄,邪惡勢力的衰敗。將新上任的局長口誤稱為“一只”,以及“一上位就搞整風”體現(xiàn)出基層官員對于長期以來的腐敗之風的無奈、冷漠,對政府的不信任。
2.拒絕黃,拒絕賭,拒絕乒乓球
馬科長:“聽說你在單位沒事就愛打打乒乓球。”
郝建:“我檢討,我太貪玩了,打乒乓球害人害己,我以后再打乒乓球,我就自廢雙手。我拒絕黃,拒絕賭,拒絕乒乓球。”
這里采用了互文的手法,原話是出自公安部門的公益歌曲,倡導公民拒絕黃、賭、毒。為了試圖迎合領導,主人公將其做了改動,表現(xiàn)出自己承認“錯誤”的誠懇態(tài)度。乒乓球在中國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積極向上的運動,在工作閑暇之際做運動是應該受鼓勵的。然而郝建卻認為是領導不贊同打乒乓球,領導不喜歡的就是不好的。放在大的政治環(huán)境思考,乒乓球指代所有迎合領導愛好的事物,展現(xiàn)出一些工作人員在領導身邊拍馬屁,極力推崇領導所好,領導不喜歡的就堅決杜絕。為投其所好,寧可混淆是非。
3.人生的天梯
馬科長:“郝建哪,這對你來說不是一個普通的乒乓球臺呀,這是你人生的天梯呀!”
郝建:“貴人哪,遇到你之前我這半輩子簡直是白活了,我盡走彎路了,謝謝了!”
該句對話中,將“乒乓球臺”比作“人生的天梯”,將“踏實工作”比作升職路上的“彎路”,這兩處比喻在幽默搞笑的同時,也一樣諷刺了官場的腐敗風氣,人們投機取巧,將各種旁門左道視為實現(xiàn)目標、通往成功的正道。先人們留下的“天道酬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訓誡在這些官員那里已經漸漸淡化。
以上這些語言細節(jié)都十分耐人尋味,在語言技巧和幽默的話語風格之下,呈獻給觀眾的又是另一幅令人堪憂、腐敗不堪的畫面。在欣賞語言藝術的同時,這對社會大眾來說,也是一種批評和警示,企圖讓觀眾也有一點警醒。
(二)人物身份的建構
小品中出現(xiàn)三個主要人物:郝建,馬科長,杜局長。這三個人物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分別是各自所處的社會層級的人物的代表。以下,我們從人物的話語去分析人物的身份特點。
1.郝建
從對話中我們了解到,郝建一個普普通通的科員,一直以來辛勤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但面對復雜的官場顯得極其無奈。
他一上場就用了“蒼蠅拍”“拍進去”來表現(xiàn)自己對于上級出現(xiàn)的腐敗行為的一種厭惡,同時也反省自己的錯誤,生怕丟了自己的“飯碗”。面對愛拍馬屁、不務實際的科長,郝建還是要表現(xiàn)得畢恭畢敬。郝建面對科長,先是“不好意思,打擾您睡覺了”,之后不分青紅皂白就認錯“拒絕黃,拒絕賭,拒絕乒乓球”,為了不丟工作,在領導面前唯唯諾諾,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當科長問他為何不因為自己的愛好撞上領導的愛好而興奮時,他表示不知道為何興奮,并認為不工作陪局長打球是“馬屁精”。科長問:“韋小寶陪康熙摔跤,最后韋小寶成了什么?”答道:“太監(jiān)。”這時,他在對話里用了不合作原則,幽默的同時透露出自己對于這種所謂領導身邊“紅人”的不認可。之后在馬科長傳授其拍馬屁功夫時,郝建說:“聽君一席話,顛覆人生觀哪。”“遇到你之前我這半輩子簡直白活了,我盡走彎路了。”雖然從語言中看出郝建對于愛拍馬屁的反感,但是當馬科長喊郝建“郝科長”時,他也表現(xiàn)出一種喜悅、激動。
因此,郝建代表了身處基層社會的工作人員,原本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面對各種不良行為,內心原本也是排斥的,有自己的原則。但受身邊的種種不良風氣的日夜熏染,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為了不被“淘汰”,這些原本正直的人也逐漸被帶偏,人生觀被顛覆,走上了升官發(fā)財?shù)摹敖輳健薄?/p>
2.馬科長
馬科長開始是以一種趴在辦公桌上睡覺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被喊醒后還稱:“沒關系,我這一會兒一覺。”在與下屬交談過程中,鼓勵郝建利用其乒乓球的愛好陪領導打球,做局長身邊的“紅人”。面對郝建的不解,馬科長又向郝建傳授自己走到這個位置的“寶貴經驗”:研究領導的喜好,喜歡釣魚的就潛到水里往魚鉤上掛魚,喜歡打麻將的拆欽給他點炮,喜歡文物的,把太爺爺?shù)纳崂脕泶┐nI導說什么極力稱贊,就仿佛受到洗禮,永遠站在領導者一邊,等等。之后,在與杜局長聊天時,馬科長百般夸贊局長的球技,恭維局長。馬科長的語言建構一個“馬屁精”的形象。在領導面前想盡一切辦法討好領導,領導不在就無所事事,將工作視為次要,陪領導才是主要。用郝建的話講就是“拍馬屁的功夫是血液里流淌的”。
當今社會不乏這種“馬屁精”,于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逐漸產生偏離。少數(shù)領導樂享被崇拜,被拍馬屁,奢靡的生活已經讓他們找不到方向,淡忘了人們的需要。
3.杜局長
杜局長是以一個清正廉潔,打擊腐敗的局長形象出現(xiàn)在舞臺上的。面對馬科長的馬屁,杜局長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白其投其所好的目的,不為所動。他教導郝建:“工作要想做出成績,沒捷徑可走,只能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訓斥馬科長:“馬晶晶馬屁精,害群之馬,你的問題有關部門早就掌握了,今天我就是想領教領教,真讓我大開眼界,拿著國家錢不干正事,溜須拍馬走捷徑,等候處理吧!”這段話讓觀眾連聲叫好。因為他的出現(xiàn),代表國家領導層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整風運動給那些讓群眾敢怒不敢言的腐敗官員沉重一擊,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順應了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象征著我們的社會將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和諧。
以上是對三個人物身份及其代表的社會不同階層人物的分析,從這三類不同人物的分析我們也看到了社會存在的問題以及當前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
(三)社會功能分析
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全黨全國人民進行反腐倡廉運動,并多次在會議上提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首先,我們結合語境來看小品,一個小故事折射出一個大的政治氣候。小品前半部分嘲諷腐敗之風,后半部分演繹出清正廉潔之風對腐敗的打壓,反映了政府打擊腐敗的決心,同時使人民群眾建立起對政府的信心。
其次,小品極其幽默諷刺的語言引起廣大百姓的覺醒和深刻反思,使反腐倡廉運動的大力開展獲得了強有力的群眾支持。并且給人們樹立了標桿,今后黨和國家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有了共同奮斗的目標,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而共同努力。
筆者理解語篇意義的基礎上,對話語和話語中出現(xiàn)的人物、語境以及語言功能進行了批評話語分析。對話語產生的環(huán)境,與其相關的社會政治問題,以及其最終產生的效果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我們在看待任何一個語篇時,都要以一種批評的眼光,從多維度深層次對語篇進行分析了解。由于小品話語的表演性質,以及對于語篇剖析的程度有限,所以文章可能存在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
[1]Thao Le and Megao Short. Linguistic an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Thao Le,Megan Short,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C]. New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 2009.
[2]丁建新.批評話語分析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1,(4):305-310.
[3]胡壯麟.積極話語分析和批評話語分析的互補性[J].當代外語,2012,(7):2-8.
[4]李發(fā)根,劉明.批評話語分析模式探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8):18-20.
[5]李桔元,李鴻雁. 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最新進展及相關問題再思考[J].外國語,2014,(7):88-96.
[6]唐麗萍.語料庫語言學在批評話語分析中的作為空間[J].外國語,2011,(4):43-49.
[7]吳建剛.論批評話語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2,(3):42-48.
[8]辛斌.批評話語分析:批評與反思[J].外語學刊,2008,(6):63-70.
[9]辛斌,高小麗.批評話語分析:目標、方法與動態(tài)[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4):1-5.
[10]張輝,江龍. 試論認知語言學與批評話語分析的融合[J].外語學刊:2008,(5):12-19.
[11]朱曉敏. 批評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研究[J].外語研究,2011,(2): 73-78.
(孫啟萌 湖南湘潭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411201)
本文系湖南省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CX2015B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