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楠(甘肅省平涼市第二中學)
探析高考改革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要求
鄧亞楠
(甘肅省平涼市第二中學)
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更加重視,尤其是高考的改革,以及《高考考試招生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頒布,不僅僅是對考試時間、內容、分數的調整,也涉及到了教學要求,以及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內容。它更加注重國民素質教育,從而為學生民族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此,就高考改革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要求,結合教學的對策進行分析,希望對于我國教育《方案》的完善和有效落實,起到積極的促進意義。
高考改革;思想政治;教學;新要求
《方案》的頒布,除數語外必考科目,學生可以在其他學科中任選三科進行考試,這樣的考試科目設置,引起了學生、家長、社會以及教師的關注。尤其是教師方面,因為高考改革對于該課程的教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以便更好地兼顧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首先,結合社會時事,像科技、民族精神方面等,考查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觀察能力,以及價值觀等。其次,多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題型多以基礎知識為主,進行知識點的延伸和總結。同時,題目中應不乏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點,考查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最后,高考內容中,也出現了語文、歷史、數學等方面的內容,考查學生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師傳統教學中重學習成績、輕學生自主學生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及重提醒、輕引導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轉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原則,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釋放學生的天性。專業發展的改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探究的好習慣,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加強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使用,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民族精神、綜合素質的提升。
1.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教師是學生學習書本知識的橋梁,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掌握的質量和水平。對此,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開放式、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學習的質量和品質。
例如,教師在講解“文化生活”教學內容時,首先,教師應將文章中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等提前給學生講述,讓學生帶著共性問題進行自習;然后,針對給出的共性問題進行教學;最后,通過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以及知識拓展。開放式的教學,不僅可以打破師生、學生之間的尷尬,并且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充分地轉換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模式。
2.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正確地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對此,教師要靈活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如分層教學,將學習成績好,以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提醒式的教學;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引導性和點撥式的教學;而對于學習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則要采用提問式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講解“文化傳承與創新”時,教師可以通過幾個最基本的問題,包括文化是什么、為什么、你怎么看、應該怎么辦等幾個問題,逐步從基礎知識進行過渡,使其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做事缺乏理智,而政治品德課程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同時,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更能挖掘出學生的情感價值,讓學生的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對此,首先需要教師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基礎知識、概念、規律、理論等;然后將知識理論有效地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聯系實際問題中得到訓練,提升能力;最后讓學生通過關注社會熱點、時事,使學生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有助于自己健康心理的構建,以及優秀美德的養成。
綜上所述,通過高考改革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思想政治高考內容等方面發生了改變,同時也頒布了適合現代化教育的《方案》,但是改革的質量和效果,以及學生的適應能力與教師的教學有最直接的關系。對此,教師應充分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做一名合格的知識導學者,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做出更多的貢獻。
[1]季敏.新高考改革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5(6):214-215.
[2]陳永.高考改革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要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24):80-81.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