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超(江蘇省睢寧縣嵐山中學)
運用“學講方式”,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季超
(江蘇省睢寧縣嵐山中學)
素質教育的蓬勃發展和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為課堂教學的高效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支持,語文作為初中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目前,“學講方式”成為當前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基于此,以“學講方式”的概述為主要出發點,分析“學講方式”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價值,并探討運用“學講方式”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策略,旨在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講學方式;語文課堂;以生為本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學進去,講出來”為主的教學方式成為當前教學模式的一種全新突破,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就如何運用“學講方式”,打造高校語文課堂提出幾點看法。
“學講方式”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以自主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以“學進去,講出來”為主的教學方式主張在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合作、質疑等方式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側重于“學進去”的教學成果,“講出來”體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用尊重、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互相合作、溝通交流的方式為同伴提出問題的解決思路,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促進學生自我的全面發展。
“學講方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舉措,是我國素質教育推行和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將“學講方式”運用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之中,充分調動自身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效果朝著精益化的方向發展;其次,“學講方式”具有針對性和發展性的雙重特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深化學生的自學層次,鞏固教學成果,保證學生自學成果的實效性和高效性;最后,“學講方式”在語文課堂中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充分激發教師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潛力,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強化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教育意識,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有針對性的語文教學計劃。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鉆研、探討,以新課程改革教育目標為基礎,明確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對教材的細節作精準化的掌握。例如,在人教版《背影》這一內容的講解中,要對父親的背影、表情及行為舉止進行細致化的研究和探討,并且留有足夠的空間供學生獨立思考。
(二)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教師要創設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重視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將學生置于自主探索問題的情境中,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要以寬松、愉悅為主要原則,構建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問題的設置要能夠引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人教版《天凈沙·秋思》中教師要針對詞中的內容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如這首詞所描寫的情境、作者當時的思緒情懷等,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及理解,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及解決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初中語文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途徑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側重對學生情感能力的開發。首先,加強學生的交流合作,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交流能力,在合作中拓展思維的范圍;其次,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調動多種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一種更為直觀的教學途徑;最后,互動式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將課堂的主動權交予學生,保證課堂的活躍性。
綜上所述,“學講方式”是“學講計劃”教學方式的轉變導向,通過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環境,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教學理念、情境創設及教學方式三方面入手,保證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的實效性。
[1]宋曉敏.談“學講方式”下的語文合作學習[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5):111.
[2]徐玉萍.談初中語文的“學講方式”課堂創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7):99.
[3]孫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貫徹“學講計劃”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26):205.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