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溪 郭玲霞(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中國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分析
李小溪郭玲霞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根據“中國夢”思想特點,分析“中國夢”引導高校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后提出一系列能夠推動“中國夢”逐步滲透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措施,為建設良好、優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奠定基礎。
中國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綜合素質
近幾年,“中國夢”思想逐漸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其在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最新內容、便利渠道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與挑戰。由此可見,如何將“中國夢”思想滲透至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當中,不斷引導大學生成長為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祖國偉大復興任務的人才群體,是現階段我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研究、不斷解決的問題之一。
現階段是我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當代高校青年是支持與承擔國家未來發展工作的重要群體,需要在全面落實“中國夢”完成的過程中付出自身的力量,為此高校在開展新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期間務必要將“中國夢”思想適當地引入,使廣大大學生了解自身在實現偉大復興目標路途上所要承擔的光榮使命與重要任務,不斷增強當代高校青年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他們時時刻刻將“中國夢”與個人夢聯系起來,不斷使自身發展成為滿足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要求的精英人才。
1.引導高校青年正確定位自身的社會角色與歷史責任
當代大學生是國家實現偉大復興歷史任務的重要群體,是不斷推動祖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而且這部分群體了解與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專業的知識內容,所以,當代高校青年的“中國夢”實質上是一場新興夢、創新夢、成才夢、國家夢,承載著千千萬萬群眾對他們的希望。為此,高校青年務必要行走在新時代的最前列,積極正確地尋找自身在實現“中國夢”道路上的位置,對自身未來的發展目標與責任進行定位,盡可能地為“中國夢”付出自己的力量。
2.適當轉變思想政治教育觀念
一般而言,“中國夢”是一種新時代精神的體現,高校要行之有效地將“中國夢”滲透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就務必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尋找與樹立合理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現代教育觀念。而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務必要認真、深入地了解、學習與掌握“中國夢”的性質、特點、含義、內容,而后再對教學觀念、教學方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適當地作出調整,從而不斷地完善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與高效性,不斷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理想目標。
3.將創新元素適當地融入教學方法過程中
正常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工具都難以激發學生對教育項目的參與熱情,為此高校在落實“中國夢”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做到“多交流、多溝通、多貼近、多變動”,應當依據高校青年的興趣愛好、行為習慣、思維模式等特點,不斷尋找出一系列有效開展“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比如微博、微信、QQ郵箱等,不斷借助教育途徑強化當代師生的聯系,并且有效地將當代教育平臺逐漸擴寬至網絡,為廣大高校青年提供實時的問題解決與指導意見。與此同時,高校還應當通過教師的帶頭作用,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調動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從而讓他們自覺主動地了解、學習與掌握當前所教知識。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變這一方面,高校可以適當地通過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與興趣愛好,依據學生的學習思維與行為規律,著重突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合理性、科學性以及針對性的特點。除此以外,高校還能夠通過課堂教育、專題講座、辯論比賽、小組討論等形式,進一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工具與方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不斷改善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效果。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當代高校開展一系列教育項目的重要前提,是行之有效地提升當代青年綜合素質的關鍵途徑,是建設全方位高校教育系統的根本要求。“中國夢”有強烈的時代特點與人文性質,高校若能通過正確定位、改變觀念、創新方法、開展活動等一系列措施將“中國夢”滲透至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必定能在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時代感與使命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祖國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而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基礎。
[1]姜忠鶴,閆杰.實現“中國夢”與促進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研究[J].物流科技,2014(9).
[2]楊莉.大學生對“中國夢”的媒介認知與建構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3(20).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