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23動車事故”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侯彥恒
(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媒介文化批評機制下新聞輿論監督的困境與解困
——以“7.23動車事故”為例
侯彥恒
(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730070)
在世界文明的進程中,媒介文化從無到有、從限定性到非限定性,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新聞輿論監督作為媒介文化的一種批評機制,近年來,通過不懈發展獲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在媒介競爭日益激烈的生態環境下,與其他形式的媒介文化相比,依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其中,客觀事實缺乏、片面化現象、行政審查干擾嚴重等問題,對新聞輿論監督起到一定的限制和打擊。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如何進一步使新聞輿論監督發揮出更大的效果?是媒介文化在新時期的發展中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將以“7.23動車事故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描述、分析和探討。
媒介文化;新聞輿論監督;“7.23動車事故”;輿論困境;改善措施
輿論監督就是新聞媒體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并促使各項事務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準則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新聞輿論監督是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新聞輿論監督既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2011年7月23日晚上,D301次動車組列車(由北京南站開往福州站)在行駛到甬溫線永嘉至溫州南路段的時候,和前行的由杭州站開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動車組列車發生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導致D301次列車第1至4位脫線,D3115次列車第15、16位脫線。經初步調查脫軌原因是D3115次列車遭到雷擊后失去動力停車。此外,在此事故發生前溫州南站的信號燈設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當時應該顯示綠燈的時候卻意外地顯示了紅燈,致使沒有能夠給后面的車輛提供應有的信號,而相關的調度人員也沒有發出應有的預警信息,所以造成D301次列車和D3115次列車的追尾事故。據調查,此次事故造成35人死亡,210人受傷,其中初步確定身份的有19人,包括兩名外籍人士。[1]事故發生后,在各方力量的幫助下,死傷者被分送到溫州市區及其附近的8家醫院。
(一)輿論報道過程中存在客觀事實缺乏的現象
新聞的顯著特點就是了解事情的真相,把事情最真實的一面傳達給民眾。在“7.23動車事故中”,我國新聞媒體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雖然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種種原因,此次事故的輿論報道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客觀事實缺乏的現象。例如,關于此次事故的傷亡人數,官方媒體報道出來說是死亡35人、傷亡200多人,但是有細心的觀眾就會注意到,東方衛視的新聞前線采訪報道人員說死亡人數為60多人,然而電視屏幕上打出來的數字居然是35人,這樣的做法,顯然在掩蓋客觀事實。在這樣一個全面皆微博的時代,微博已經成為民眾討論話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任何信息都很難逃過微博的討論。所以,新聞媒體作出的報道,不免會影響到新聞的公信力,不利于新聞媒體進行輿論監督。
(二)輿論報道過程中一些觀點存在片面化的現象
在“7.23動車事故”發生后,有不少的新聞媒體盡量把事故的真相報道給廣大的民眾,但是要知道,我國的新聞媒體機構基本上都是處于“國營”的狀態,在關鍵時刻,新聞媒體單位更多的還是作為政府的喉舌,代表政府發聲。據有關調查顯示,多家電視臺的報道內容,多是政府有關部門與領導的慰問、新聞發布會以及全國各地所采取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祈福活動,而對于事故真相的報道則呈直線下降的趨勢。這樣的輿論報道內容與報道程序明顯呈現出片面化的狀況,不免會讓民眾質疑新聞媒體此舉是否有為政府有關部門轉移民眾注意力與關注點的嫌疑。
(三)輿論報道過程中行政審查干擾嚴重
在當前這個信息傳播途徑多元化的時代里,網絡媒介的普及,讓真相得到了最大化的暴露。中央電視臺《朝日新聞》的記者趙普曾經在微博中這樣寫著:“追尾事故發生后,央視派出幾路記者數十人直播,當進一步調查真相給大家解釋的時候,卻有想不到的困難!下面是當事記者發給我的話:對不起,我也好內疚,這次的采訪我心力交瘁。我和現場近在咫尺卻不能近身一步,和警察幾近肢體沖突。好多說不出的惡心、失望,鐵道部真的是破罐子破摔了,他們要干嘛?”[2]而CCTV的多吉-謝爾-姬緣也在微博上這樣寫道:“一方面要報道真相,一方面多方阻攔,真憋屈!當事記者都哭了!”[3]
上面摘錄的只是兩位央視記者的微博所言,在此次事故中,鐵道部等有關部門的舉措已經引起了民眾的公憤,現在又試圖通過行政審查干擾來阻撓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這樣新聞人即使不能在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傳達事實的真相,但是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傳播。只是依靠這樣的途徑,真相不僅無法捂住,反而還會讓公眾質疑政府的公信力。
(一)尊重事故本身的事實
新聞講究的是事實,是把事情的真相傳遞給廣大民眾的途徑與手段。但是在“7.23動車事故中”,新聞媒體單位由于種種原因,背棄了新聞界堅守的職業道德底線,對于事故的真相進行了不真實的報道。
不管在我國還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都特別重視媒體對政府行為和政府官員的監督作用。但是在我國,很多的新聞媒體單位由于屬于政府或者隸屬于事業單位,在做新聞報道時會出現畏首畏尾的現象,對于政府官員或是政府工作人員的過失行為,不能或是不敢進行事實真相的報道,反而成為欺騙人民群眾的工具。因此,當前應該對我國的新聞單位進行機構的改革,讓其能夠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真正做到代表人民的心聲,為人民說話。
(二)適當減少事故報道過程中的審查環節
在“7.23動車事故”的輿論監督報道中,除此之外,在事故報道過程中,設置眾多的審查環節,在時間上造成拖延,導致很多重要的信息不能及時傳達給民眾。眾多的審批程序勞心勞力,沒有什么益處。因此,為了提高新聞媒體的工作效率,為了保護民眾的知情權,減少事故報道中的審批環節,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對新聞的報道內容以及觀點態度等都進行了審查,也讓很多內容一刪再刪,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被中途攔截掉,沒有辦法傳達給民眾。此舉不僅是浪費了新聞媒體的工作成果,也嚴重地傷害了民眾的知情權。
(三)進一步加強新聞報道的職責和法制意識
新聞的本質就是真實客觀,能夠反應事件的真相。但是在“7.23動車事故”調查報道的過程中,由于受到了一些阻撓,新聞媒體單位就放棄了民眾賦予其的輿論監督的權力。所以,需要進一步強化新聞報道的責任與法制意識。這是新聞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直接體現,而且,有相關的國家法律也規定了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具有的責任。在動車事故的調查報道中,媒體從業人員所遇到的困境,一方面與我國的某些制度有關聯,另一方面,恰恰缺少的也就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人應該具有的新聞報道的責任與法制意識。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修養,讓他們在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時候,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深刻牢記社會主義新聞工作者的工作任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好黨和人民的咽喉,這才是一個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具有的思想素質與從業理念。
(四)正確引導事故報道過程中的輿論價值導向
在“7.23動車事故”中,雖然廣大民眾都投入了積極的關注,但新聞媒體對于死亡人數混亂的報道,根本沒有辦法引導民眾往良好的方向去聯想,反而會引起民眾對政府的能力產生懷疑。隨著傳播工具與傳播途徑的進一步多元化,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堅定社會主義的原則和黨性,除了進行事實的報道外,還應該堅守一定的政治立場,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7.23動車事故”在引發全面微博熱議的同時,也讓民眾看到了新聞輿論監督陷入了一種空前的困境當中。在事故發生后,新聞媒體由于受到種種限制,無法及時、客觀地進行報道,于是有關人士就轉而投向微博表達觀點、闡述事實的真相。這時,傳統的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多少有些相形見絀之嫌。其實,在“7.23動車事故”中,新聞媒體由于處于政府與民眾的夾層中間,兩邊都很難兼顧周全,所以,我國政府有關部門要轉變執政思維的專制化,只有排除新聞輿論監督的阻力,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才能推動媒介文化事業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1]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已致35人遇難210人受傷[DB/OL].騰訊網,http://news.qq.com/a/20110724/000531.htm,2011-07-24.
[2] 趙普曝央視記者欲調查溫州動車事故受阻[DB/OL].鳳凰網,http://ent.ifeng.com/idolnews/mainland/detail_2011_07/27/ 7973350_0.shtml,2011-07-27.
[3] CCTV-多吉-謝爾-姬緣的微博[DB/OL] . http://t.beibaotu. com/authors/6355,2014-04-01.
G206.3
A
1674-8883(2016)17-0059-01
侯彥恒(1991—),男,河南開封人,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2015級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