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璐
(上海交通大學 媒體與設計學院,上?!?00050)
淺析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
蔣璐
(上海交通大學 媒體與設計學院,上海200050)
新聞發言人、新聞發布會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受到人們關注的,新聞發言人從設立之初就被期待承擔雙重角色,其一是喉舌角色,其二是橋梁角色。要擔任好這兩個角色,新聞發言人就需要有管理和運用媒介內容與媒介渠道的意識和能力。鑒于新聞發言人的發言常常從正面或負面對輿論有重要影響,所以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媒介素養就成為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把關人理論
1983年4月23日,中國記者協會第一次向中、外媒體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言人,并宣布我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發言人既指具體的新聞發布人員,同時也是一種工作機制,它從創立之初就擔任著通報工作、闡述政策、說明情況、聯系媒體等方面的使命,是溝通媒體、公眾和政府部門的重要橋梁,直接關系到透明政府的建立及其執政能力和水平。
(一)民主政治的發展
政府啟動新聞發言人制度,一個最重要的背景就是政府更加注重社會公眾的知情權,不再封鎖自己所掌握的廣大社會公眾欲知曉、應知的公共信息,開始注重并逐步完善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把那些事關社會公眾利益的重大社會信息通過新聞發言人這一管道向社會發布。作為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發言人對于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至關重要。
(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傳播手段越來越先進,當前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信息爆炸、媒介多元的時代,信息和輿論傳播的速度空前提升。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政府和各級新聞發布機構“怎么說”“對誰說”“說什么”往往會直接影響社會輿論及媒體報道的走向,提高新聞發言人的素養,能夠及時向公眾準確傳達信息,澄清誤解,防止“次生”災害。
(三)政府執政能力的需要
復旦教授童兵認為,執政黨能否遵照新聞傳播規律使用、駕馭大眾媒體,是衡量其執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政府發言人媒介素養的高低,也必然會影響執政黨執政能力的建設。可見,提升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是執政黨執政能力的需要。
關于新聞發言人的文章,以往的研究非常之多。筆者在中國知網數據系統進行檢索發現,以“新聞發言人”為關鍵詞的條目共有191751條,以“媒介素養”為關鍵詞檢索結果共有29000條。
從微觀上看,現有的關于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的文章主要在談新聞發言人媒介素養提升對政府的意義,代表性強的論文有李興亮、王顯睿在重慶大學學報上發表的《政府與媒體的雙重視域:談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媒體素養》,喻國明教授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相關理論問題研究——我們為什么需要新聞發言人》,褚亞玲的《大局大公大度大家大膽大愛——政府新聞發言人職業素養淺析》。
“把關人”理論:
“把關人”理論認為,社會上存在著大量新聞素材,傳媒的報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聞必錄”,傳媒組織形成一道“關口”。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可以把“把關人”理論延伸到發言人的新聞發布活動中。作為政府的信息傳播者,政府新聞發言人實際上是政府部門在對政府信息進行處理和傳播的過程中所設立的“把關人”,新聞發言人在向媒體和公眾提供政府信息時,通過提供信息時機、內容、手段,先于媒介對信息進行把關,達到信息發布之目的。
(一)新聞發言人應具備處理信息的素養
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處理信息的素養,包括在眾多的信息中迅速篩選出有效信息的能力。新聞發言人應具備新聞敏感,能對不同的信息源進行有效甄別,完成對信息的篩選。在某種程度上,發言人對信息的判斷與選擇是獲得高質量信息的基礎,也是新聞發布能夠成功的基礎。同時,新聞發言人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還包括對信息的判斷、辨識、分析、批判能力。新聞發言人在召開新聞發布會的過程中,不能被提問牽著鼻子走。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真假更難辨,新聞發言人在發布信息前要能夠對信息的真偽、權威性作辨識,做好新聞把關,準確發布信息。
(二)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發布信息的素養
新聞發言人發布信息的素養不僅包括負責任地發布信息的素養,負責任地進行信息再傳播的素養,還包括在信息發布過程中所應該具備的“專業化”和“職業感”。在面對眾多媒體時,要增強親和力,變被動為主動,減緩在媒體前的緊張感,使信息發布更有效。同時,新聞發言人在發布信息的過程中應實實在在,直面問題核心,避免空話、套話。新聞發言人發布信息時要按新聞規律、專業要求來好好思考,把其當做一項真正的技術活,還要勇于擔當。新聞發言人在發言的過程中不能因為怕說錯話就不說,怕有爭議就不作為,怕敏感就不碰觸,一方面要有平常心,避免錯誤,另一方面要勇于面對輿情和意見。
(三)新聞發言人應具備語言運用藝術素養
語言運用素養簡而言之就是會說話。會說話包含兩層含義:要把好話說好,把不好的話好好說。在一些新聞發布會場合,一些發言人在面對記者時之所以說出一些“雷人雷語”,除應對媒體的技巧生疏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懂得語言藝術,以至于新聞發布失敗,造成“次生災害”。
研究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有利于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自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以來,尤其經過“非典”事件以后,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發展迅速,但很多新聞發言人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媒介素養儲備不足,影響了新聞發布的質量。隨著我國建設“透明政府”及政府信息披露的要求,政府新聞發言人作為直接和媒體接觸的群體,成為近年來新聞傳播學的研究熱點。本文考察了透明政府視闕下新聞發言人應具備的媒介素養,希望新聞發言人借此提高,適時、適當、準確地發布信息,提高新聞發布的質量,達到預期的目的,完成為政府代言的工作。
[1] 喻國明.我們為什么需要政府新聞發言人?[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7(5):74-76.
[2] 田中初.談政府新聞發言人[J].當代傳播,2003(06):33.
[3] 李興亮,王顯睿.政府與媒體的雙重視域:談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媒體素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8(3):121-125.
[4] 陸高峰.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J] .青年記者,2012(33):103.
G214
A
1674-8883(2016)17-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