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奇峰
(貴州財經大學 文法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倫理困境與建構原則分析
白奇峰
(貴州財經大學 文法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自從網絡、手機等全新媒體推廣運用之后,其切實地承擔起跨文化傳播全球化和常態化的任務指標。盡管該類新媒體為不同區域文化人員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服務性條件,但同時也滋生出諸多消極文化思想,致使新媒體語境下的信息傳播失衡、文化霸權等倫理困境全面衍生。由此,筆者決定探討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的倫理困境以及日后的規范體系建構原則,希望能夠為倫理規制和多元化倫理實踐指導提供明確的引導方向。
新媒體;跨文化;倫理困境;建構原則
全球信息傳播技術不斷革新拓展,使得全球文化市場急劇擴張,其間涉及國際品牌的形象認同感亦交替呈現,經過彼此相互擴散和滲透之后,共同交織成異彩紛呈且令人困惑的跨文化傳播圖景。為了避免因為倫理問題而導致不同區域間的沖撞,當前必須盡快著手處理的任務,便是明確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倫理體系的規范化構建原則。
(一)數字鴻溝背景下跨文化傳播信息的不均衡現象
所謂數字鴻溝,強調的是因為區域、教育、經濟等差異因素影響,各類群體在掌握和沿用數字化技術,尤其是在信息資源分享模式上產生強烈的沖突現象,其實際便是由于信息落差而導致的知識嚴重分離和貧富過度分化的現象。經過調查發現,該類鴻溝通常在發達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衍生,盡管目前各類數字技術和新媒體得以全方位推廣,并且提供了愈加寬泛且便利的文化傳播渠道,不過不同文化之間的鴻溝并不一定能消除。即在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大眾傳媒時代跨文化傳播的不均衡局勢仍會存在。
(二)跨文化傳播環節中文化霸權的持續強化狀況
和上述跨文化傳播信息不均衡隱患存在縝密關聯的便是文化霸權狀況。文化霸權亦被稱作文化領導權,指的是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文化價值觀的強加和控制行為。在此類背景影響下,其相對更容易被部分經濟發達國家利用并且快速轉變為文化霸權推行的器具,進一步產生更為深刻的影響效應。例如,斯諾登揭露美國棱鏡竊聽事件,便深刻印證美國借助全球網絡終端實施文化霸權的事實。歸結來講,跨文化傳播環節中的文化霸權狀況,遺留網絡傳播倫理顛覆、文化多元性破壞、全球信息傳播秩序公正公平性損害等諸多消極隱患。
(三)跨文化傳播過程中文化認同危機的加劇
文化認同在跨文化傳播中屬于一類核心問題。須知文化認同強調的是各類文化群體針對自身文化和其余文化關系的評判結果,可以被理解為個體進行文化定位、規避文化焦慮和不確定性的具體行為模式。
新媒體語境下,不同區域的民眾都可以憑借較大的平臺進行交流,其間各抒己見、相互討論。不過一旦說該類探討活動缺乏可靠的倫理規制指導、理解就會瞬間轉變為誤解,對話就可能激化為對罵,最終造成嚴峻的跨文化傳播倫理失范困境。想要愈加快速地構建起跨文化傳播倫理規范體系,就必須預先樹立起完善的跨文化傳播一般性倫理原則。
(一)公平公正原則
公平公正是人類追求的理想倫理原則之一,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依據,因此將其作為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必須遵循的倫理規范準則是非常理想的。
首先,跨文化傳播中的平等原則包含兩層含義,分別為公正重合和權利—義務、利益—負擔的合理化分配。其中,前者主張維持傳播主體之間地位和權利的對等性,如此才能確保溝通中的平等結果;而后者則強調分配或是分擔結果和主體付出的適應性,并且需要得到當事人和國家社會的共同認可。
其次,公正是當前全球性基礎性的社會道德準則。尤其是在跨文化傳播活動中,公正保留顯著的主體間性和價值取向寓意,當其作為評判標準在傳播主體之間互動應用時,便會集中凸顯傳播價值取向的正當性,以及文化主體間性關系,即保留主體應有的獨立地位和相互溝通的權力。
(二)自由自律原則
第一,自由作為哲學中的概念,主張主體將不受外界過度約束,完全憑借自由意志而行動,并且需要為自身的一 切行為負責。經過后期憲法控制之后,如今這部分自由細化為言論信息和新聞自由,畢竟自由是現代人的一項基礎性權利,更是跨文化傳播的保障。正是在自由先決條件的作用下,文化信息才能夠在各類異質群體之中傳播,人類才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因素進行合理程度的交流。所以說,自由是世界各類文化革新拓展的原動力。
第二,自律作為和自由限度對應的倫理原則,集中表現出主體對感性沖動和欲望的獨立性。不管是消極或是積極意義層面上,只要個人自由足夠合理和正當,那么其就是足夠自律的。
歸結來講,在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活動中的自由和自律,以及社會監管之間維持著辯證統一關系。即自由為自律創造適應條件,自律和社會監督則為實現這部分自由提供保障條件。正是在該類關系的影響下,全球化新媒體語境下的跨文化傳播活動中,開始衍生出各類文化傳統民族和國家人民可以統一接受的倫理準則。
(三)寬容共存原則
寬容屬于一類保留深遠歷史和文化的倫理理念。寬容之所以被視為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中的普遍倫理,就是其和文化的多源生成、廣泛復雜、語言地域差異等因素存在縝密性關聯。世界文化在不同區域和漫長的歷史發展期間,不同的區域語言和對應的思維、行為習慣、文化積累存在深刻差異,致使人們在跨文化傳播中難以精準判定不同文化的有效適應范疇。而跨文化傳播的寬容倫理原則必須明確兩點,一方面,寬容的道德基礎是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另一方面,寬容存在基礎性處事原則,容忍和寬恕異己言行才具備積極意義。
面對當前新媒體語境下跨文化傳播的倫理困境,我們必須盡快明確規范化倫理體系構建原則,同時加大網絡語境監督管理力度,使得不同區域的人們的跨文化傳播言行變得愈加文明,規避不必要的文化沖突和矛盾。這對于提升我國跨文化傳播的實力和效果有著決定性意義,希望相關工作人員能夠適當加大對該類工作內容的關注力度。
[1] 李淑芳.廣告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倫理辨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1,13(06):155-163.
[2] 劉穎.網絡傳播中的文化霸權[J].對外傳播,2013,28(03):79-88.
G206
A
1674-8883(2016)17-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