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布魯納的民間心理學——基于布魯納晚年著述的思考

2016-03-02 20:05:33韓雪軍
現(xiàn)代教育科學 2016年7期
關(guān)鍵詞:文化

韓雪軍

(呼倫貝爾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內(nèi)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

論布魯納的民間心理學
——基于布魯納晚年著述的思考

韓雪軍

(呼倫貝爾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內(nèi)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在布魯納看來,民間心理學主要存在于我們賴以生存的文化中。人們通常將其稱為民間社會心理學,甚至更簡單地稱為“普遍意識”。作為一種學說,民間心理學緣起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類學特別是認知人類學的研究,社會學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轉(zhuǎn)向”、科學心理學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反叛”為其發(fā)展提供了內(nèi)在動力。民間心理學的核心思想主要由心靈、自我和知識三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信念構(gòu)成。其中,關(guān)于心靈的信念主要包括四種心靈模型,即:模仿的心靈、白板的心靈、互動的心靈和經(jīng)營知識的心靈;關(guān)于自我的信念主要包括自我的本質(zhì)和自我的建構(gòu);關(guān)于知識的信念主要包括知識的本質(zhì)、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的獲得。

民間心理學布魯納心靈自我知識

隨著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勃興和科學心理學危機的呈現(xiàn),學者們開始對有別于科學心理學的常識心理學(common-sense psychology)、民間心理學(folk psychology)①展開探討。在心理學界,大量的學者對民間心理學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就連被譽為“學術(shù)常青樹”的布魯納(J.Bruner)在晚年時也對民間心理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眾所周知,布魯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富影響力及感染力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之一。在其長達六十余年學術(shù)生涯中,領(lǐng)導了兩次認知革命。在20世紀50年代末,布魯納把皮亞杰等心理學家倡導的認知結(jié)構(gòu)發(fā)展階段理論引入教育實踐中,結(jié)合當時流行的計算主義(computationalism)形成了認知心理學,由此掀開了“第一次認知革命”的序幕。在20世紀80年代末,布魯納在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社會歷史心理學(sociohistorical psychology)理論的影響下,結(jié)合文化主義(culturalism)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并由此發(fā)起了“第二次認知革命”。對于布魯納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轉(zhuǎn)變,敘事學派的先鋒人物哈瑞(R. Harré)曾經(jīng)說:“這是個很令人欣喜的諷刺——布魯納是曾參與第一次認知革命的建筑師,卻也是第二次認知革命中最活躍的份子和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發(fā)言人之一?!盵1]在第二次認知革命中,布魯納對民間心理學給予了特別的關(guān)注,甚至呼吁“我們應該考慮將我所說的‘民間心理學’納入到人類生活的研究中來”[2]。人們不禁要問,能夠引起布魯納關(guān)注的民間心理學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學說,有著怎樣的歷史,又由哪些研究主題構(gòu)成?筆者在系統(tǒng)研讀布魯納晚年著述的基礎(chǔ)上,對民間心理學的意涵、學術(shù)史和研究主題等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民間心理學的意涵

布魯納在其晚年的著述中曾多次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民間心理學這一學說,特別對民間心理學的稱謂、來源以及表現(xiàn)形式進行了詳細地說明。

在民間心理學的稱謂上,布魯納曾經(jīng)指出,人們可能更喜歡將他所倡導的民間心理學稱為民間社會心理學,甚至更簡單地將其稱為“普遍意識”。從這些陌生但通俗的稱謂來看,民間心理學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遙遠,那它究竟來自于哪里?對此,布魯納一針見血地指出,“幾乎所有的文化中都擁有一門民間心理學作為它們最強大的構(gòu)成工具”,民間心理學是“存在于敘述和故事講述過程中的一種實踐,它受到敘述文化龐大結(jié)構(gòu)體系——故事、神話和各種各樣的文學形式——的有力支撐”[3]。從布魯納的論述來看,民間心理學來自于我們每個個體賴以生存的文化。也許會有人質(zhì)疑,既然民間心理學來自文化,那始終泅泳在文化中的我們緣何沒有發(fā)現(xiàn)民間心理學的存在呢?對此,布魯納做出了這樣的解釋。他說,“有一種‘問題顯現(xiàn)’對于我們來說,是永遠跑不掉的,那問題是如此廣泛存在、如此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此和生活交織成一片,以致變成我們的盲點——就像諺語說的:‘魚總是最后才發(fā)現(xiàn)水’”[4]。言外之意,我們對民間心理學過于熟悉以致于忽略了它的存在。

美國人類學家克虜伯(A.LKroeber)和克拉克洪(C.Klukhohn)在搜集和分析文獻中所有關(guān)于“文化”的定義的基礎(chǔ)上指出,“文化存在于各種內(nèi)隱的和外顯的模式之中,借助符號的運用得以學習和傳播,并構(gòu)成人類群體的特殊成就。這些成就包括他們制造物品的各種具體式樣,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傳統(tǒng)思想觀念和價值,其中尤以價值觀最為重要。”[5]由此看來,文化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其中的哪些內(nèi)容屬于民間心理學的范疇呢?鑒于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變遷性等客觀現(xiàn)實,任何學者包括布魯納在內(nèi)都無法也不可能確定民間心理學的范疇。我們認為,最科學的策略是描述民間心理學的表現(xiàn)形式,以此明確民間心理學在具體經(jīng)濟文化類型中的范疇。對此,布魯納認為,民間心理學“對人類的‘行動’、我們自身和他人的心靈如何、人們怎樣給自己的行動定位、可能的生活模式、人們怎樣選取生活模式等方面有著或多或少相關(guān)、規(guī)范的表述……它是一個系統(tǒng),人們要借助這個系統(tǒng)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體驗、關(guān)于社會生活的知識以及自己與社會生活有關(guān)的事務組織起來”[6]。其中,“系統(tǒng)”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認知系統(tǒng),布魯納在其晚年著述中曾多次闡述過這個問題。

為了進一步認識生活中的民間心理學,布魯納在其著述中用形象的實例對具體文化情境中的民間心理學做出了精彩的敷陳。如在《Culture and Mind:Their Fruitful Incommensurability》中對法庭這種特定文化情境中的民間心理學做了解讀。他指出:“在Anglo-American的法庭上,如果你的律師剛剛做完精彩的結(jié)案陳詞,而此時你向他眨眼,這代表你在對他說‘干的好!’之類的贊許詞。通過這種方式,確認你們之間的伙伴關(guān)系以及對你的同事的認同。但你最好不要朝法官或者一個年輕漂亮的陪審員眨眼,同樣的,也不要向你對手的律師眨眼,因為這意味著挑釁?!盵7]具體到教育領(lǐng)域中,民間心理學“若由教師來說,通常就是:‘我怎樣才能和那個孩子接上線?’或由孩子來說,就是:‘她到底想帶我們?nèi)ツ睦??’[8]”

二、民間心理學的學術(shù)史

從布魯納晚年的論述來看,他所關(guān)注的民間心理學作為一種學說有很長時間的學術(shù)史。在布魯納看來,民間心理學緣起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類學研究特別是認知人類學的研究,社會學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轉(zhuǎn)向”、科學心理學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反叛”為民間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內(nèi)在的發(fā)展動力。

(一)民間心理學研究的緣起

布魯納曾明確地指出,民間心理學“源于人們對‘未開化的心靈’特別是源于固有分類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的興趣的猛烈復蘇”[9]。眾所周知,無論是“未開化的心靈”,還是“固有分類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都是認知人類學的研究主題。結(jié)合布魯納的論述來看,民間心理學與“研究人類社會、文化、實踐與人類思想之間的互動和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10]的認知人類學有著深刻的淵源。

為了進一步確證民間心理學與認知人類學之間淵源關(guān)系,布魯納還在其著述中列舉了米德(M.Mead)在20世紀30年代對薩摩亞人青春期的研究,弗雷克(C.Frake)在棉達淖島(Mindanao)上對蘇班納(Subanun)人皮膚病分類系統(tǒng)的研究②和格萊德溫(T.Gladwin)對長期生活在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上普魯瓦特(Puluwat)人習得“海上導航學”的研究③。

在談及這些研究時,布魯納問道,“人們可以將普魯瓦領(lǐng)航員的體驗用西方人類學家的語言和思想進行描述——或者將人類學家的語言和思想轉(zhuǎn)化尼羅河流域的努爾人(Nuer)的語言和思想嗎?”從本質(zhì)上看,這些問題引導人們?nèi)ニ伎肌煌幕尘爸械娜耍麄冊谡J知系統(tǒng)上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明確這些問題,布魯納向我們呈現(xiàn)了人類學家伊凡·普里查(E.E.Evans-Pritchard)在研究努爾人宗教信仰時發(fā)生的故事④。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在認知系統(tǒng)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可通約性。

(二)民間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

人類學尤其是認知人類學對族群文化及其心理的研究激發(fā)了其他研究領(lǐng)域?qū)γ耖g心理學的關(guān)注。這些關(guān)注從不同角度上推動了民間心理學的發(fā)展。從布魯納晚年的論述來看,社會學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轉(zhuǎn)向”、科學心理學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反叛”都為民間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內(nèi)在的發(fā)展動力。

布魯納指出,“一群年輕的社會學家在加芬克爾(H.Garfinkel)的領(lǐng)導下,留心于出現(xiàn)的各種認知論問題,并采取激進的方式,提出在經(jīng)典社會學中……可能要按照‘民族方法學’的原則前進”。 在加芬克爾看來,民族方法學就是要“把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當作問題來看待,從而理解常識中的日?;顒印盵11]。如果經(jīng)典社會學研究按照民族方法學的原則前進,就意味著社會學需要實現(xiàn)轉(zhuǎn)向,即關(guān)注常人社會和民間生活。

與此同時,傳統(tǒng)心理學領(lǐng)域也掀起了反實證主義的改革。對此,布魯納援引了心理學家海德(F.Heider)的主張——“既然人類是根據(jù)自己的心理學(而非心理學家的心理學)進行彼此互動的,所以我們最好去研究‘原生’心理學的本質(zhì)和根源,正是這種心理學賦予他們體驗以意義”。在科學心理學的陣營中,與海德持相同見解的學者不在少數(shù),他們在科學心理學堡壘內(nèi)部的“反叛”無疑為民間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對此,布魯納指出:“受文化論影響的認知心理學不會只把庶民心理學⑤看成可以輕易排除的迷信;也不會認為這只是人類學鑒賞家們所欲搜尋的民俗奇珍?!盵12]由此可見,科學心理學陣營中的學者們也逐漸地正視和關(guān)注民間心理學的存在。

三、民間心理學的核心思想

民間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我們在敘述由民間心理學組成的人文狀況時使用的基本信念”[13]。在布魯納看來,民間心理學的組織原則“在本質(zhì)上是敘述性的而不是邏輯的或分類的”[14]。為此,“民間心理學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系列邏輯主張”[15],其各構(gòu)成部分之間也不具備嚴密的邏輯關(guān)系。那么,在敘述性組織原則的指導下,民間心理學由哪些核心思想構(gòu)成的呢?

(一)關(guān)于個體“心靈”的信念

無論是古典哲學,還是科學心理學,都曾對“心靈”做過系統(tǒng)地探討和分析。對于這個主題,民間心理學也有所涉獵。布魯納曾指出,民間心理學“所反映的是某些‘直接輸入’的人類傾向(譬如把人的運作看成由自己所控制),但也反映了一些關(guān)于‘心靈’之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16]。那么,這些關(guān)于心靈的信念都包括哪些具體的內(nèi)容呢?

布魯納認為,民間心理學“不只對于心靈在現(xiàn)場如何運作有成見,它同時也對于兒童心靈如何學習,以及怎樣讓它成長等等,都備有現(xiàn)成的觀念”[17]。由此看來,民間心理學在個體“心靈”的信念上主要包括“心靈如何在具體的文化場景中運作”,“心靈如何學習”,“如何促進心靈的成長”等內(nèi)容。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內(nèi)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有機體。

作為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對學校中學習者的心靈信念作出了系統(tǒng)的分析。他明確地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關(guān)于學習者心靈之為物,有四種最主要的模型?!盵18]這些模型涉及了學習者心靈的運作、學習者如何學習以及我們?nèi)绾未龠M學習者心靈的成長等信念上的假定,布魯納一一地向我們介紹了他提出的“心靈模型”。

1.模仿的心靈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經(jīng)常通過示范來引導兒童模仿進而使其習得某些技能。布魯納認為,無論是成人的示范,還是兒童在成人引導下的模仿,都以成人對兒童心靈的假定為基礎(chǔ)。從布魯納的論述來看,這些假定包括(a)兒童不會做某事,但是(b)兒童想學會去做某事,同時(c)兒童“能辨認成人所追求的目標、成人用以達成該目標的手段、以及成人向他展示的動作能夠成功地使他達到該目標”[19],而且兒童通過觀察成人的示范能夠?qū)W會做某事,最主要的是(d)兒童在觀察的基礎(chǔ)上會嘗試練習做某事。成人正是在這些假定的引導下向兒童展演自己的行為,并力爭使自己的行為鮮活地呈現(xiàn)出來,以利于兒童模仿,從而促進兒童心靈的發(fā)展。

2.白板的心靈

在兒童心靈上,許多人都贊同洛克的觀點,認為“學習者的心靈如白板”。對此,布魯納進一步指出,該信念假定“兒童的心靈是被動的,像個漏斗一樣不斷等著接收傾倒進來的東西”[20]。那么,“知識填注于心靈之中自然會有積累之效,而后來的知識就建立在先前知識的基礎(chǔ)上”[21]。在這種假定的引導下,人們通常采用直接教訓法促進心靈的成長。所謂直接教訓法,就是當學生不了解或不熟知某些事實、規(guī)則或原理時,我們直接地告知他們,使這些知識直接涂畫在白板式的心靈上。這些知識在“教師的‘心里’,或在書里、地圖里、藝術(shù)作品里、計算機數(shù)據(jù)庫里等等”[22]。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既不需要模仿,也不需要發(fā)現(xiàn),而只需要“查閱或收聽”即可。

3.互動的心靈

互動的心靈模型假定“所有的人類心靈原都持有一些信念和觀點,但透過討論和互動之后,就能夠移向更能與人共享的指涉架構(gòu)”[23]。具體來說,“兒童和成人都一樣會有各自的觀點,而各方都得到鼓勵去認識另一方的觀點,雖然兩方不一定會完全一致。只是他們都得認識到:不同的觀點所立基的理由是可以認識的,而這些理由就可以為相互扦格的信念提供重新裁奪的基礎(chǔ)”[24]。從布魯納的這段論述來看,每個個體的心靈都持有一些不盡一致的信念和觀點。那么,如何在個體心靈已有信念和觀點的基礎(chǔ)上,促進心靈的成長呢?布魯納認為可以“經(jīng)由交互論述、合作和協(xié)商而達成”心靈的成長。為了使我們理解互動心靈模型中個體心靈成長的“玄機”,布魯納還為我們展示了具體的案例:“你也可以讓孩子們試試表演小紅帽:首先是全班合演此劇,讓每個人都有個角色;然后選出幾位表演其中主要人物,而其他人就擔任觀眾;最后采用說故事的方式,讓每位學生講或讀給其他擔任聽眾的同學們聽。這些方式有什么差別呢?有些孩子會告訴你說:在第一例里,只有演員沒有觀眾;但在第二例里兩者都有。就在此時,這個班級就會開始討論‘戲劇’的意思,好玩的簡直可以和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的劇場理論相比。”[25]

4.“經(jīng)營”知識的心靈

“兒童在很早的時候就能夠區(qū)分什么是‘我們’(朋友、父母、老師等等)所知道的,以及什么只是普通的‘知識’”。在此,“我們”所知道的知識指的是波普爾(K.Popper)所說的“第二世界”里個人秉持的信念、直覺和意見,普通的知識指的是波普爾所說的“第三世界”里經(jīng)過證實的知識。其中后者“能經(jīng)得起嚴密的檢查和至今可得的證據(jù)之最大考驗”。當兒童的心靈能夠區(qū)分“第二世界”的知識和“第三世界”的知識時,我們應該如何促進兒童心靈的成長呢?對此,布魯納指出:“教學必須協(xié)助兒童抓住一種區(qū)分,就是一方面有個人知識,而另方面則有文化上‘認定為已知的知識’。但是,除了應知道兩者的區(qū)分之外,還應該理解其基礎(chǔ),也就是它們在知識的歷史中曾經(jīng)是什么?!币簿褪钦f,當兒童將“第二世界”的知識和“第三世界”的知識置于其歷史過程中時,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進而將二者融為一體。

(二)關(guān)于“自我”的信念

布魯納指出,所有的民間心理學都包括一個“核心的、能動的自我概念”。布魯納所提到的自我是極其復雜的,這主要是因為“個體受文化的制約……或者抽象地說,實現(xiàn)完全的自我需要將激情和認知適應結(jié)合起來”[26]。具體來說,“像‘自我’或‘影響’等概念‘并非來自相對獨立于社會范疇的內(nèi)在要素,而是來自于充滿意義、形象和社會關(guān)系世界中的體驗,所有人都離不開這個世界’”[27]。換言之,自我是與情境互動的產(chǎn)物,可以將其形象地看做是“交易的自我”(the transactional self)。在布魯納晚年的著述中,他對自我的本質(zhì)、自我的建構(gòu)等主題做出具體的闡釋。

1.自我的本質(zhì)

“自我這個概念詭詐得令人驚訝——在直覺中,它顯然是一種常識,而那些過分嚴謹?shù)恼軐W家們給出的定義則常常因難以捉摸而受人詬病”[28]。那么,布魯納在民間心理學中探討的自我具有怎樣的本質(zhì)呢?對此,布魯納在其晚年的著述中曾指出:“自我的本質(zhì)和塑造實際上既是個人的,也同樣是文化的?;蛘撸瑩Q言之,自我既包含要‘對自己真實’,也同樣包含對他人的承諾和義務。”[29]

在布魯納看來,“對自己真實”其實就是“個體認為自己可能要變成什么樣子,想要變成什么樣子,害怕自己變成什么樣子”[30]。亦言之,在個體意識中,他們不僅明確地知曉自己的渴望和需要,而且也知道滿足渴望和需要過程中的障礙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恰恰就是這種意識驅(qū)動著個體朝著期望的方向行進,完成了從“現(xiàn)實的自我”向“可能的自我”的過渡。

為了使人們理解自我如何展現(xiàn)“對自己真實”,布魯納分析了麥坎德利斯(Ch. McCandless)的自我觀。麥坎德利斯的理想是“獨立地處理事務”,按照梭羅(H. Thorean)的訓誡“簡單化、簡單化”去生活。在23歲那年,他死在阿拉斯加荒漠里一輛廢棄公共汽車中。在他為數(shù)不多的遺物中,人們找到了一些自傳片段。這些片段講述了一個“自我‘對自己真實’”的故事。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他遠走阿拉斯加,只吃那些可吃的植物,3個月之后死于饑餓。他死前不久特意進行了自拍,后來人們在他的相機中發(fā)現(xiàn)了這些膠卷。在照片里,麥坎德利斯坐著,一只手舉起,另一只手舉著字板,在上面他寫著:“我度過了幸福的一生,感謝主。再見,上帝保佑大家!”人們還發(fā)現(xiàn),他在窗戶夾板上刻下了這樣的字句:“他行走于地球上兩年……終極自由。一位極端主義者。一位審美的旅行者,他的家就在路上……不再被他所逃離的文明毒害,在土地上獨自行走,逐漸在野性中迷失?!睆柠溈驳吕怪谎云Z的自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他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知道自己會變成什么樣子,也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什么樣子,更知道自己在完成過程中的遭遇。但是在意識的支配下,他義無反顧地從現(xiàn)實的自我走向可能的自我,做到了“對自己真實”。

布魯納最后在分析這個案例時總結(jié)道:“自我既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事物,也不是一種物質(zhì),而是將一系列個人事件進行配置組合,使之成為一個歷史的整體,這個整體不僅包括一個人的過去,還包括他對未來的預期?!盵31]

對他人的承諾和義務是指“自我不是鎖定在頭腦中的意識核,而是‘分布’在人際之間。自我的出現(xiàn)也不僅僅是目前狀況毫無根據(jù)的反應,他們還從歷史背景中獲取意義,這種背景對文化有制約作用,而它們又是文化的體現(xiàn)”[32]。

為了使人們理解自我如何展現(xiàn)“對他人的承諾和義務”,布魯納分析了古德赫茲(G.Goodhertz)一家人的自我觀。古德赫茲一家有六人,他們分別是六十多歲的媽媽和爸爸,兩個成年的兒子和兩個成年的女兒。

布魯納等人就他們的生活分別單獨地與他們進行面談,然后對他們的個人自傳進行研究,最后將整個家庭帶到一起舉行一場主題為“怎樣在古德赫茲家成長”的討論會。布魯納在對個人自傳和討論會記錄進行分析時發(fā)現(xiàn),古德赫茲一家人在環(huán)境中不斷地調(diào)整對自我的認識,既彰顯出自身獨特的個性,還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信守承諾和履行義務,實現(xiàn)了自主與承諾的平衡。對古德赫茲一家人來說,“家”是親情、信任、諒解存在的現(xiàn)實世界,充滿了對承諾的要求和對義務的踐行。

布魯納在總結(jié)這個案例時指出:“自我制造的敘事是某種平衡活動。一方面,它必須創(chuàng)建對自主的信念——人有他自己的意志,有某種選擇的自由,一定程度的可能性。但是它還必須將自我聯(lián)系到他人的世界中去,這個世界包括朋友和家庭、制度、過去、參照群體。不過,對他人的承諾義務聯(lián)系著個人與他人,它當然會潛在地限制著我們的自主性。我們實際上似乎不可能離開自主和義務這兩者而生活,我們的生活奮力實現(xiàn)它們之間的平衡。自我的存在既是是私人活動結(jié)果,同樣也是公共行為的產(chǎn)物?!盵33]

2.自我的建構(gòu)

在布魯納看來,既不存在“現(xiàn)成”的自我,也不會有一成不變的自我。因為“自我必須被當做一個所謂的建構(gòu)過程來對待,這個過程既可以從外到內(nèi)又可以從內(nèi)到外,既可以從文化到心靈又可以從心靈到文化”[34]。布魯納所說的“建構(gòu)和再建構(gòu)”是通過個體的自我敘事來完成的,或者說個體通過對自己的不斷的敘說推動著自我建構(gòu)。

從布魯納晚年的著述來看,自我敘事往往是在一定文化模式的支配下完成的。這是因為在文化模式中往往會存在“自我應當是、可以是以及不應是什么”之類的觀念,往往“提供了有關(guān)自我的預想和視角,而不是向自己或他人講述自己的構(gòu)思總結(jié)或說教”[35]。從布魯納的闡述來看,文化模式對自我敘事具有導向性的引領(lǐng)作用。

除了特定文化模式的引領(lǐng),自我敘事還會受內(nèi)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其中的內(nèi)力主要包括記憶、感覺、信條、主觀性。這些內(nèi)力多是天生的,“是我們這個生物物種所特有的,如我們不可抗拒的時間和空間的連續(xù)感,我們關(guān)于自我的連續(xù)感”。外力主要是“基于他人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尊重,基于我們很早甚至是盲目地從我們所浸潤著的文化中所獲得的無數(shù)期待”。

不難看出,自我敘事是在特定文化模式的引領(lǐng)下,通過內(nèi)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實現(xiàn)。但這并不意味著自我敘事是一種剛性控制的活動。這主要是因為,自我敘事是“我們通過比較我們關(guān)于自己的記述和他人告訴我們的關(guān)于他們自己的記述,將我們自己與他人區(qū)分開來”[36]。在不同個體的記述中轉(zhuǎn)換,逐漸地將自我與他者區(qū)別開來,構(gòu)建出自我的輪廓。這種自我并不是在思考成熟之后才開始向我們自己或者他人講述的,而是在我們思考別人以為我們是怎樣的時候就開始對自我進行敘事了。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的敘事無法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這更多是個體內(nèi)部的思維活動。

(三)關(guān)于知識的信念

布魯納在探討民間心理學構(gòu)成部分時,也談到了一些關(guān)于“知識”的信念,即“知識是什么?它來自何處?以及我們?nèi)绾潍@得它?”[37]我們可以將上述信念進一步歸結(jié)為知識的本質(zhì)、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的獲得。

1.知識的本質(zhì)

知識究竟是什么,恐怕沒有人能給出恰切的回答。這是“因為整套知識的本質(zhì)在這個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根本的改變?!盵38]布魯納結(jié)合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梳理了不同情境中知識的本質(zhì)。

(1)知識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

布魯納認為,“在某些脈絡(luò)中,把知識看成‘客觀’和給定的”[39],是“固定不變而且可獨立于知者以外的”,是“一套顯然可知的典律或集成”[40]。從布魯納的論述來看,某些情境中的知識是既定的,不會改變的,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真實的反映。不難看出,這種知識大多存在于波普爾所倡導的第一世界中,它主要包括諸如歷史事實、物質(zhì)客體等方面的知識。

(2)知識是可以改寫的認識

布魯納指出,在某些情況下,“‘知識’并不是老天給的真理,也不是寫在自然之書里不由分說的東西。知識在這種安排之下,總是被推定為可以改寫的”[41]。從布魯納的論述來看,知識在某種程度上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更而不斷地被改寫。“但改寫的意思可不能和任人涂抹的相對論混為一談”[42],需要“經(jīng)得起嚴密的檢查和至今可得的證據(jù)之最大考驗”[43]。這類知識大多存在于波普爾所倡導的第三世界中,是人類心靈對客觀世界認識之后所產(chǎn)生的,語言、傳說、科學猜想、歌曲、雕塑都可以歸屬此列。

(3)知識是共同體內(nèi)共享的信念

布魯納指出,知識是“在論述之內(nèi)所共享的東西,也是在一個‘文本’的社群之內(nèi)共享” ,“是可辯護的信念”。所謂辯護,“即是訴求于理性,而用邏輯的嚴格意義來說,就是能抵擋得住反證和不信。像這樣的理性顯然是要包含能贏過否證的證據(jù)”[44]。從布魯納的論述來看,知識可能來自于某個“有知識者”,經(jīng)過證據(jù)的支持和理性的辯護為某個共同體所接受,進而成為該共同體共享的信念。這類知識大多存在于波普爾所倡導的第三世界中,真理、宗教信仰都當歸屬于這類知識。

2.知識的來源

從前文對心靈信念的闡釋來看,個體心靈的成長需要借助知識的不斷累積。因此,在闡釋布魯納對知識來源的看法之前,有必要對知識的貯存做一引介。布魯納認為:“一個人的知識不僅存在于他的頭腦中,歸他個人所有,還可能存在于他在筆記本上做的記錄中,存在于書架上擺放的書內(nèi)畫線的段落中,存在于他已學會使用的參考手冊中,存在于他隨手可及的電腦信息資源中,存在于他可以拜訪求助或討教‘建議’的朋友中,總之是不一而足?!盵45]在布魯納看來,知識既可以貯存在個體自己的頭腦中,又可以貯存在他者的頭腦中,還可以貯存在某些客觀實在物中。

在知識的來源上,布魯納指出:“有些事情是人人都知道的(雖然不是人人都曉得他自己知道);另有些知識則是由團體所擁有,可由團體討論而找出來;另外還有更多是貯存在別的地方——在‘文化’里,譬如在更有知識者的腦袋里,或在紀錄指南、書籍、地圖上等等”[46]。

綜合布魯納的論述我們發(fā)現(xiàn),知識有三個不同的來源,即每個個體的頭腦中、團體的某些個體的頭腦中、文化倉庫或文化工具中。具體來說,當知識貯存在自己和他者的頭腦中時,知識來源于個體的頭腦;當知識貯存某些客觀實在物中時,布魯納所說的文化倉庫或文化工具就成了知識的來源。

3.知識的獲得

布魯納根據(jù)知識的貯存和知識的來源梳理了人們獲得知識的方式。

(1)還原推導

布魯納認為,如果知識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大腦里,我們就可以通過還原推導的方式獲取知識。對此,他指出:“能夠獲取抽象的知識,就表示人可以開始理解到,那些看來很復雜的知識,常都可以用還原法推導到你早已熟知的簡單形式?!盵47]為了使我們更清楚地理解還原推導,他還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好比說,有些人剛學會具體物在計算上的事實。那么,要理解乘法的‘事實’,那又是什么意思?乘法的意思只是重復的加法——如果你早已會用加法。那么你就可以從已知之中把未知的知識推導出來,那就是乘法的意思?!盵48]

(2)分享和建構(gòu)

當知識存在于團體的某些人的頭腦中時,團體中的其他人就可以通過分享和建構(gòu)來獲得知識。

布魯納指出,“兒童……通常是假定只有老師有知識,然后他會傳遞給全班”。“在一個合宜的條件下,他們很快會發(fā)現(xiàn):班上的其他同學或許也有些知識,大家就可以分享這些知識。”也就是說,當團體中的某些人有某方面的知識時,他們就可以就會把自己擁有的知識拿出來分享,從而使無知識的人獲得了這方面的知識。

此處所說的建構(gòu)其實是將某些潛在的知識顯性化。布魯納認為“知識是存在于團體里——但只是消極不動地存在著。那么,用團體討論來創(chuàng)造知識,而不只是發(fā)現(xiàn)誰有什么知識”。具體來說,當知識存在于團體的某些人甚至每個人的頭腦中而沒有被意識到時,可以通過討論來激活那些本已存在的知識,從而建構(gòu)出他們尚未意識到的知識。

(3)查找

眾所周知,每個個體頭腦中貯存的知識必定是有限的,而且“如果團體里沒有一個人‘知道’答案,那你又能從何而‘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對此,布魯納指出,“更多知識是貯存在別的地方——在“文化”里”,“這就使得我們必得躍一步而跳進‘文化倉庫’,或‘文化工具’等概念中”,“在更有知識者的腦袋里,或在紀錄指南、書籍、地圖上等等”里查找”[49]。

四、民間心理學對教育的啟示

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科,心理學能科學地揭示存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規(guī)律,進而為學校教育提供指導。民間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分支,主要存在于我們賴以生存的文化中,勢必會對教育實踐活動產(chǎn)生指導意義。

(一)因應兒童的心靈模型,實施因材施教

在布魯納看來,民間心理學中主要存在四種心靈模型,即模仿的心靈、白板的心靈、互動的心靈和經(jīng)營知識的心靈。這四種心靈模型有著不同的學習機制,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判斷兒童心靈模型的基礎(chǔ)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促進兒童心靈的成長。以模仿的心靈為例,教育工作者在模仿的心靈應該采取直觀性的手段,為其呈現(xiàn)實物、模型或仿真,預留模仿時間,并給予具體的指導。

(二)提供自我敘事的機會,形成正確的自我觀

在布魯納看來,自我是與情境互動的產(chǎn)物。人們可以通過“建構(gòu)和再建構(gòu)”即自我敘事來完成從“現(xiàn)實的自我”向“可能的自我”的過渡。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能夠為學生的自我敘事提供機會,使學生能夠清晰地審視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促進個體自然地、自由地成長。

(三)根據(jù)知識的表現(xiàn)形式和來源,確定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在布魯納看來,知識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即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映、可以改寫的認識、共同體內(nèi)共享的信念,同時還有不同的來源,如來源于每個個體的頭腦、來源于團體中的某些個體的頭腦、來源于文化倉庫或文化工具箱。對教師來說,他們應該首先分析知識的表現(xiàn)形式,然后據(jù)此來判斷知識的來源,最后再決定采取何種教學方式。

五、結(jié)語

布魯納晚年所探討的民間心理學通常被稱為民間社會心理學,甚至被簡單地看做是“普遍意識”。它主要存在于我們賴以生存的文化中,以至于人們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作為一種學說,民間心理學緣起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類學特別是認知人類學的研究,社會學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轉(zhuǎn)向”、科學心理學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反叛”為其深入發(fā)展提供了內(nèi)在動力。從布魯納晚年的著述來看,民間心理學的核心思想主要由心靈、自我和知識三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信念構(gòu)成,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不同的啟示。具體來說,關(guān)于心靈的信念主要包括四種心靈模型,即模仿的心靈、白板的心靈、互動的心靈和經(jīng)營知識的心靈。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jù)兒童的心靈模型,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教學。關(guān)于自我的信念主要包括自我的本質(zhì)是什么和自我是如何建構(gòu)起來的,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自我敘事的機會,指導其形成正確的自我觀。關(guān)于知識的信念主要包括知識的本質(zhì)、知識的來源和知識的獲得。對此,教師可以根據(jù)知識的表現(xiàn)形式和來源來確定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注釋:

①國內(nèi)學者對folk psychology一詞有不同的翻譯,如常識心理學、民眾心理學、民俗心理學、常民心理學、民間心理學、庶民心理學等等。學者們在引介布魯納述及的folk psychology時,也持有不同的翻譯。臺灣“清華大學”宋文里教授在翻譯《教育的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中將folk psychology譯作“庶民心理學”,南京師范大學班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石中英教授和康永久教授等人在引介布魯納的思想時,將folk psychology譯作“民間心理學”,而魏志敏在翻譯布魯納的《有意義的行為》(Acts of Meaning)時將folk psychology譯作“通俗心理學”。在此,為凸顯folk psychology的生活性及其與科學心理學之間的關(guān)系,筆者將folk psychology譯為“民間心理學”。

②參見C.O.Frake.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among the subanun of Mindanao. The Art of Medical Anthropology: Readings. Sjaak van der Geest, Adri (ed.) Rienks. Het Spinhuis, 1998:41-56.

③參見T.Gladwin. East is a Big Bird: Navigation and Logic on Puluwat Atoll.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④伊凡-普里查在對努爾人宗教信仰進行調(diào)查時,他禮貌地問受訪者:“是否想問一些關(guān)于我的宗教信仰的問題?”這時其中的一個受訪者靦腆地問伊凡-普里查:“你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圣物,你在做重大決策時是否先要向它咨詢?”伊凡-普里查解釋道:“我手腕上的并不是圣物,是用來看時間的?!睂τ诖朔N解釋,努爾人表示不能理解,盡管伊凡-普里查更詳細地解釋這塊手表,但努爾人似乎仍然無法理解。

⑤庶民心理學即本文的民間心理學。

[1]R. Harré. The Second Cognitive Revolution[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92,36(1).

[2] [13][14][15][26][27][30]J. Bruner. Acts of Meaning[M].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137,41,38,137,41,37,38.

[3] [6][9]布魯納.有意義的行為[M].魏志敏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26,32,33.

[4] [8][12][16][17][18][19][20][21][22][23][24][25][31][32][33][34][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布魯納.教育的文化[M].宋文里譯.臺北:臺灣遠流出版公司,2000:91,91,94,90-91,91.,99,99,101,101,101,102,103,97,109,126,103,103,96,106,100,101,107,107,107,105,102,98,96,96,96.

[5] A.L.Kroeber,C.Klukhohn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7] J. Bruner.Culture and Mind:Their Fruitful Incommensurability[J].Ethos, 2008(1):29.

[10] 納日碧力戈.人類學理論的新格局[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324.

[11] RuthWalleea.加芬克爾及其民族方法學[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4(3).

[28][29][35][36]布魯納.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學、生活[M].孫玫璐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51,56,53,54.

(責任編輯:平和光)

On the Bruner’s Folk Psychology——Based on the Consideration of Later Bruner’s Writings

HAN Xuejun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HulunbuirCollege,Hulunbuir,InnerMongolia021008,China)

Bruner believes folk psychology mainly exists in our culture. It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folk social psychology, even more simply referred to as the “universal consciousness”. As a theory, folk psychology originated in the studies of anthropology, especially cognitive anthropology in the 1930s and 1940s. The “diversion” of sociology in the 1960s and 1970s and the “rebellion” of scientific psychology in the 1970s and 1980s provided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psychology. The core idea of folk psychology is composed of three interrelated belief that mind, self and knowledge. Among them, the belief in mind mainly includes four kinds mind model that imitation of mind, tabula rasa of mind, interactive of mind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mind; the belief in self mainly includes essence of self and construction of self; the belief in mind mainly includes the essence of knowledge,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and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Folk Psychology; Bruner; mind; self; knowledge

2016-03-28

中央民族大學“985”三期項目 “文化心理學視野下的民族地區(qū)教師學習研究”(項目編號:MUC98505-013005)。

韓雪軍(1981-),男,蒙古族,博士,呼倫貝爾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研究方向:教師教育和文化心理學。

G446

A

1005-5843(2016)07-0028-08

10.13980/j.cnki.xdjykx.2016.07.006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gòu)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清纯|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30p| 亚洲不卡影院|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欧美成人二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狠狠操夜夜爽|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色网站|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色135综合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99热|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黄在线观看|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色综合五月婷婷| 久久精品丝袜|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嫩草国产在线| 69av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网站|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影院|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天堂成人| 中文字幕在线观|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网久久综合|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自在线拍|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一本视频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制服丝袜 91视频|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