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魁
(永登縣第一中學 甘肅蘭州 730300)
高中語文復習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柳生魁
(永登縣第一中學 甘肅蘭州 730300)
詩歌鑒賞是高考總復習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的一個考點。學生對其中的形象、意境、情感、表現方法、思想內容等方面在詩歌鑒賞時都很欠缺,既缺少細節分析的知識,也缺乏整體把握的意識,更不能正確地運用鑒賞術語進行書面表達,致使考試中失分較多。筆者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詩歌鑒賞這個高考重點,又是難點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語文復習 詩歌鑒賞 能力培養
詩歌鑒賞是高考總復習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的一個考點。學生對其中的形象、意境、情感、表現方法、思想內容等方面在詩歌鑒賞時都很欠缺,既缺少細節分析的知識,也缺乏整體把握的意識,更不能正確地運用鑒賞術語進行書面表達,致使考試中失分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鑒賞詩歌憑自己的感覺答題,缺少方法,分析能力低下。筆者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詩歌鑒賞這個高考重點,又是難點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作為老師,不難發現,學生們在詩歌鑒賞時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高考中失分的真正原因所在。因此,在高中語文復習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詩歌鑒賞綜合能力的培養便成了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復習教學時,先對學生不清楚或存在問題的考點(形象,意象、意境、煉字、語言風格、詩眼、詞眼、表達技巧、情感態度等)各個擊破,進行分步教學,然后整體推進,通過針對性的練習“課后強化訓練題”,進行練習,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對詩歌的整體閱讀理解鑒賞,而不是局限于所涉及到的問題,這樣的訓練才是有效的訓練。在分析理解每首詩歌時,具體進行這樣的訓練:
1.參看詩歌注釋,了解作者,理解詩歌。詩歌中的注釋往往有兩類,一類是關于作者的生平事跡的,一類是關于詩歌中的個別難理解的詞語的。這些注釋有助于理解作者的經歷或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便于我們“知人論世”,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的內容。當然,對于我們已經學習過的、熟悉的作者,我們應當想到與之相關的背景材料。
2.理解詩歌題目,把握詩歌體裁和思想內容。從理解詩題入手,進而理解詩歌內容,這是理解詩歌的關鍵。首先,我們能知道詩歌的體裁(敘事詩、寫景抒情詩、說理詩、詠物詩)和題材(送別、相思愛情、山水田園、閨怨、邊塞、詠物、思鄉懷人、憂國憂民、懷古傷今、闡發哲理等)。其次,我們能通過內容的理解,能讀懂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詩人的思想感情,這是顯而易見的。
3.針對于不同體裁的詩歌,分別進行“共性”的訓練和“個性”的訓練。
“共性”訓練指的是“煉字”方面、“詩眼”“詞眼”方面以及“語言特色或語言風格”方面的訓練。對一首詩歌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及疊音詞進行“煉字”方面的訓練;對一首詩中的一些詞語和句子能夠表現詩歌的主旨和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就進行“詩眼”和“詞眼”的訓練。(當然,并不是每首詩歌都帶有明顯的、供我們訓練的特征的,教師一定要在備課時精選一些代表性的詩歌。)結合每首詩歌的內容,我們還可以看出詩歌的語言特點。
“個性”訓練指的是針對于不同體裁的詩歌,我們要根據詩歌的內容進行藝術特色方面的訓練。對于形象,我們先判斷是屬于哪種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再看如果是人物形象,他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意義或寄寓了詩人的怎樣的感情;如果是景物形象,也就是意象,有什么特征,寄寓了詩人的怎樣的感情,或者營造了怎樣的一種意境,渲染了怎樣的一種氣氛;如果是事物形象,它有什么自然屬性,詩中又有怎樣的社會屬性,這兩者之間的契合點是什么,就知道托物言志了。對于表達技巧,在分析時,我們先看表達方式,是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等)還是描寫(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側面描寫有渲染、烘托、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和白描等);再看修辭,古人寫詩很注重修辭。為了使描寫的事物更為形象生動,常采用比喻、比擬等手法;為了突出詩歌主旨,常采用夸張、對比、反問等手法;為了使字句更為精巧,常采用借代、雙關、對偶、反復等手法。三看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高考主要涉及用典、象征、抑揚、托物言志等。
4.結合對詩歌的整體分析,要求學生用規范的詩歌鑒賞術語進行問題的回答。這里特別強調的是,一定要首先注意各個考點的“答題步驟”,然后用詩歌鑒賞術語進行規范的回答。
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詩歌鑒賞這個專題學習完之后,對學生進行了檢測。由于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詩歌鑒賞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的放矢的訓練和指導,檢測效果令人滿意。檢測后發現,學生憑感覺做題的少了,籠統答題的少了,答題能按照各個考點的步驟規范作答,并且能正確地運用詩歌鑒賞的術語,真是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