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航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盧河九年制學校 甘肅隴南 742500)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法的應用
孫 航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盧河九年制學校 甘肅隴南 742500)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深入,在初中數學課堂引入情景教學法教學已經越來越普遍。初中生通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引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數學知識的掌握。
初中數學 情境教學法 應用
前言:現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使用情境教學法來學習數學知識已經很普遍了,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創設一系列生動的情境,變的形象和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法是很必要的。[1]
數學知識很多都是由實際生活中延伸出來的,因此,如果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更好,就可以對和生活有關的數學知識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將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聯系到書本中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感覺學好數學知識是很必要的,而且能夠幫助解決生活問題,進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2]
比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如果父母問你在教室坐在什么位置呀,你該怎么描述?在學生自己的表述中,教師引出有序實數以及坐標的概念,讓學生自己將教室想象成為一個大的直角坐標系,每個人就是坐標中的實數。通過這樣聯系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更為直觀的了解到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同樣,在學習“展開和折疊”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許多小盒子帶入數學課堂中,分別分給學生,先讓學生記住盒子是什么形狀,再讓學生沿著盒子的棱將其剪開,最后平面展開,就能夠直觀清晰的看到不同形狀的平面結構圖。從教師將盒子帶入教室的時候,學生注意力就會被吸引,并且思考這些盒子是干嘛的,再通過讓學生自己操作,將立體的圖形變為平面圖形,能夠讓學生對展開和折疊一課印象加深,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合理的使用生活中常見的情形或者物體,來創設數學情境,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經常講溫故而知新,數學知識也應如此,通過不斷地對學習過的舊知識進行復習,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知識,因為所有的數學知識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系,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石,新知識是對舊知識的延伸。
例如在學習合并同類項時,可以先出一些習題如:(1)100t-252t=( )t;(2)3x2+2x2=( )x2;(3)4ab-3ab=( )ab; 問學生在這些習題中能發現什么規律、這些題有什么特點。因為合并同類項的上節內容為提取公因式,教師引導學生聯想舊知識,然后通過學生的觀察和發現,進而引導出合并同類項的新知識。通過在將新舊知識合并來創設情境,能給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聯系,不僅可以對舊知識進行復習,還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這樣學生學習的時候也就更加簡單,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課標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多結合科技手段,實現信息化的教學。因此,初中數學課程中,多媒體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 教師應該多利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講述“圖案的設計”一課時,要讓教師將圖案全部通過板書畫出來,是不現實的,而且容易存在偏差,但是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幾何圖案動態的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展示完畢之后,再問學生展示的幾何圖形都有哪些?如果要學生自己用圓規繪制一個圖形,學生能夠做到嗎?在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圖形的繪制,同時在學生繪制的途中,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對繪制完成的圖形讓同學之間相互展示和互評,在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知識的掌握,以及對線路圓規使用技能的掌握,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如何將圓六等分和三等分。
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能夠將數學知識變得更為具體與形象,更為符合初中生的年齡階段理解。
因為初中生普遍都有著較重的好奇心,處于對未知不斷探索的年齡,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多設置懸念,來吸引學生注意,激起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知識,從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作為切入點,通過設置問題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問題進行探索并尋找答案,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數學知識。
設置疑問也可以從實際的問題出發,比如在學習不等式時,就可以出這樣的題目來讓學生自己思考:在A、B兩個商店中,對同樣一雙鞋的出售價格是相同的,剛好逢國慶假期,A、B兩家商店都推出了優惠活動,A店的優惠活動是購物滿100元后,再購物則按照所購物品價格的90%計費,B店的優惠是消費滿50元,再購物按所購物品的95%進行計費,問消費者如何選擇才能獲得最大優惠?因為購物是學生經常會進行的活動,因此容易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先讓同學自己回答,然后再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分析剛才自己回答的答案是否正確,哪里出了問題,最后完成一堂高效率的數學課。設置疑問的情境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望,可以讓學生們對學習數學越來越有積極性。
讓學生自己親手操作有利于幫助學生記憶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應只通過灌輸式的方法,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多提供動手機會給學生。
如在學習“角的知識”時,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一個15°的角,然后再借助三角尺畫15°角,讓學生對兩個角進行對比,教師再教給學生如何借助三角尺來畫角。另外可以再問學生還可以畫出多少度的角,讓學生自己上講臺在黑板上展示自己所畫的角,并且講出這是多少度的。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相信學生對“角”的概念肯定會有深刻的記憶,創設操作情境的目的就達到了。
總結:數學是一門抽象且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理解能力,通過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抽象變為具體,加深學生理解,而且使用情景教學法來教授數學知識,不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還能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
[1]陳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例談[J].讀與寫雜志.2013.03
[2]唐志梅.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