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勇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田家炳中學)
小議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問題引導”教學法
黃益勇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田家炳中學)
“問題引導”教學法是由“問題情境”和“啟發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的基本模式是由教師提供學習材料,引導和激發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最后獲取知識。該教學法有四個基本步驟。同時,“問題引導”教學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問題引導;教師;數學教學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下,數學教學知識及其體系調整正處于變革時期。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之一。
通過“問題情境”來進行教學是國際數學教育界公認的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各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啟發式教學”則是我國傳統數學教學中的經典教學理念。“問題引導”則是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重新構建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提供教學材料,如導學案等,并把教學目標以“問題”的形式由淺入深地一個個呈現出來,把前人和自己對知識結論的認知過程分解為若干步,并一一鋪設階梯,層層設問,通過啟發來引導學生沿著教學目標前進,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簡單地說,“問題引導”教學模式的一般操作過程是教師提供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或者由教師提出問題以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然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用猜想法或其他方法初步得到結論;教師繼續提問,啟發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本質,擴充學生自己的問題空間,然后再由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最后,教師還要通過問題的變式訓練,以加強學生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解,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和誘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研究問題的本質,從而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這種模式以“問題”為中心主線,以“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問題的提出、問題的思考、問題的討論、問題的解決、問題的應用、問題的引申、問題的反思來展開和推進整個教學過程。因此,這種“問題誘導”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教學雙方的進行,既推動了教師的導,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在“問題引導”的教學模式中,由于“問題”是教學的中心主線,這對提什么問題,什么時候提出,如何提問題有了較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較為深刻的認識,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合適的問題。其次,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握提問的難度和時機,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具體的步驟為:
第一步:弄清題意,也就是引導學生說出題意。教師應引導性地提問學生題目中所給的信息,分析一下題目所給出的條件,它們有什么聯系,結論要求求什么等問題。
第二步:擬定計劃,即先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思路。此時,教師則應引導學生對問題產生一定的聯想,如,每一個條件你能得到什么結論?你認為能用得上的公式、定理有哪些?哪些條件是可以利用的?從這些問題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來調整接下來的提問,從而引導學生的解題思路,并讓學生說出思路。
第三步:實施計劃,引導學生說出詳細過程。教師的提問應當圍繞:“你為什么這樣思考?”“有什么依據?”等問題進行。這些問題應該是能讓學生進入更深層次思考的問題。
第四步:總結及延伸,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歸納用法。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下問題:“這道題(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東西?”“有別的解法嗎?”“能歸納解法嗎”。這類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更進一步思考,從而舉一反三,解決同類型的問題。
目前,問題引導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了教師和專家的重視和認可,那對于中學數學教師來說,如何才能更好地設計出合適的課堂問題呢?
1.教師應留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提出預設問題時,應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距,問題應有一定的層次性。換句話說,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即預設的問題間的關系要由表到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并具有一定的連續性。
2.教師應把握好引導的策略。不管是什么問題,引導的度要把握好,太過于淺顯,引導不能達到課堂要求的效果,也不能太深入,不然學生不動腦筋。
總之,高中數學課堂中,“問題引導”教學法更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增強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是一種值得研究、學習和推廣的教學方法。
[1]李士鑄.數學教育心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光生.問題設計與數學教學[J].數學教育學報,2011.
[3]錢存平.數學課堂怎樣提問有效[J].教學與管理,2012.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