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柯
(河南省南陽市二十九中學校)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趙柯
(河南省南陽市二十九中學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豐富語文課程內容,改變教學的呈現方式,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服務。
信息技術;課堂導入;寫作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特別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然而高中語文教師現在關注的不僅是如何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而是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讓信息技術服務于語文教學,從而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優化和改進高中語文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這就是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需要。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對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探索知識積極性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學習動機。然而在創設情境中,多媒體又是學生最喜歡的方式,它能以自身獨特的技術優勢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直觀性、趣味性的教學材料,然后將這些材料整合在一起形成形象的教學材料,從而為創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
如在教學《西廂記·長亭送別》一課時,筆者先給學生播放了京劇《長亭送別》的片段,開始是凄美的畫面:火紅的楓林,低垂的楊柳,澄碧的高空,低徊的浮云,飄零的花朵,孤單的飛雁。離別的愁苦通過環境的描述充分表現了出來,讓學生通過視覺的感受來體會送別時作者的離愁別緒。這樣一來,學生在多媒體構建的教學情境中自覺地形成了探究新知識的動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教學得到了不錯的效果。
課堂導入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中,學生可以在教師設置的環節中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使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向新的教學內容靠攏,從而使新課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出現,讓課堂導入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使用多媒體來設計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下快速進入教師設定的教學環節,從而使學生在導入環節中激發出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進而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教授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教學讀本內容《伊豆的舞女》一課時,筆者將課文的大致情節制作成視頻課件,在課前展示給學生作為課堂導入環節,視頻大致內容是:高中生伊豆在旅途中遇到了巡回演出的藝人并與之結伴同行,在此時他結識了一個十四歲左右的美貌舞女,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視頻到此處戛然而止,然后學生紛紛提出好奇:“故事如何發展?舞女是否喜歡伊豆?高中生的父母是不是反對?”一系列的問題表現出學生對故事的興趣,然后筆者借機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故事的發展。這樣不僅有效地引導學生快速進入了學習狀態,還激發了學生探究新內容的興趣,使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最大限度地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課堂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有限,是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最大區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出現,完美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最短的時間給學生展示足夠的教學輔助材料,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以便開展拓展式教學。
如在教學杜甫的詩歌時,筆者將杜甫的個人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前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理解詩人的經歷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結合詩歌的內容來學習,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當學生在寫作時遇到瓶頸時就會感覺無所適從,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來幫助學生找到創作靈感。如在進行人物描寫的指導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給出一些未抓住人物特征的“敗筆描寫”;然后給學生呈現了楊麗萍跳孔雀舞的定格照片,讓學生對著照片展開人物寫作訓練,讓本來比較抽象的作文課變得生動有趣。
總之,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讓語文教學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語文教學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得到不斷的發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陳容.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的思考[J].教師,2011.
[2]劉忠華.信息技術如何服務于高中語文教學[J].現代閱讀,2012.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