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
(江蘇省邗江中學)
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探究
韓麗
(江蘇省邗江中學)
分析和研究了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有效性,從學習選材的度量、學習的選材以及學習主體等方面進行考慮,并且結合教育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模式。
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有效性
史料教學是一種探究歷史的教學模式,主要指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有效地分析和闡釋相關歷史資料,學生從材料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得歷史信息。在史料教學中很有必要正確地運用史料。如何把最有效的史料從堆積如山的歷史資料中選取出來,怎樣使史料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呢?
1.應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貼近
現實生活是一種現在進行時狀態,是歷史生活的延續。今日是昨日歷史的重現,也是明日歷史的翻版。自古以來就是后之視今,今之視昔。史料越與學生的現實及實際生活相貼近,學生的好奇心就越能被激發起來,這種新鮮感和好奇心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也能促進他們進行探究和思考。
2.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貼近
在史料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年齡段不同,認識水平也各不相同,老師應當因生施教,因材施教。例如,學生在高一階段時,正處在一個過渡時期,他們的歷史觀以及直觀形象與主導抽象思維正在形成中,對一些非文字的史料,如實物、文物圖片和歷史圖表等的興趣更強,更愿意去了解。在“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課中,作者向學生展示了很多圖片,這些圖片包括美國繁榮階段汽車長龍圖、華爾街黑色星期四圖片,以及美國大眾在排隊領取救濟金的圖片等,這些圖片給學生帶來一種非常直觀的理解。作者接下來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對危機大爆發產生的影響、特點及原因進行了解。學生積極投入到討論當中。
1.應當有針對性地選材
對材料進行選擇時,教師應當圍繞教材的重點及難點進行集中說明和論述,參考課程標準的內容,選擇的史料素材應當具有啟發性和典型性。例如,在“羅斯福新政”一課的學習中,重點和難點是新政的實質內容。我們針對此問題對下述相關史料進行設計,第一部分的材料內容:很多資本家起初就對羅斯福新政產生非議,在《社會保障法》的聽證會上,有人大聲喊著:《共產黨宣言》第18頁的內容和這個法案一模一樣。第二部分材料內容:有些無產階級人士覺得羅斯福新政是對資本家利益的維護,是利用所謂的救濟對工人的斗志進行麻痹。第三部分材料內容:羅斯福本人曾講過,在美國我是最堅信私人利潤、私有財產和私有企業制度的人。在美國歷史上,本政府是為此制度效力最多的。我們用激烈而迅速的行動來挽救它。學生通過這三部分材料的學習,加深了對以資本主義制度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的認識。
2.多種多樣的選擇方式
史料本身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我們在選材過程中,最好選擇不同種類的,使實物、圖片、圖表和文字相互密切聯系,并且可以相互印證。我們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和課堂內容。例如,在“中國古代農業”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相互結合文學作品及史家名著,以及考古發現內容,對相同歷史人物及事物進行評價,我們也能夠對歷史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進行認識和理解。例如,在“中國古代藝術”一課的學習中,可以對某書法家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了解藝術的名詞解釋。在對京劇進行講解時,可以插入音樂和視頻,對京劇中各種角色的服裝和臉譜進行展示,使學生對我國的國粹有深刻的體會和理解。這種方式還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學生不會產生審美疲勞的問題。
1.目前史料教學的主體是教材中現有的史料
為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教師可以盡量少用教材中的史料內容。新出教材的特點比較明顯,歷史原始材料大量增加,很多豐富的歷史信息都蘊含在這些材料當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在讀通讀懂的基礎之上,對史料進行分析,與史料中有效的信息相互結合,通過思考題進行簡明扼要的回答。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主要作用是突出它的重點和難點。
2.教學目標要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對史料進行適當的補充
高中階段的歷史教材受到篇幅的約束,只靠教材的文字無法說清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們應當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內容要求對史料進行適當的補充。
梁啟超曾指出,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我們通過選擇適合的史料,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李稚勇.論英國中學歷史課的史料教學[J].教育科學研究,2010(1).
[2]賈金香.歷史教學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J].今日科苑,2010(4).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