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盛鑫(福州財政金融職業中專)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楊盛鑫
(福州財政金融職業中專)
計算機課程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宗旨主要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現階段各項技術開展都離不開對計算機的應用,所以在中職教育中應重視計算機課程的有效開展,并且結合計算機課程的特點,通過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計算機學習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應用,更要讓學生學會創新,并且在創新中不斷發掘計算機的應用潛力。現對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重要意義;培養途徑
創新能力是現階段學生發展必須的一項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應該通過轉換課堂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計算機教學,并且應用多元化的計算機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計算機課堂,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階段社會的經濟和科技都在飛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于新技術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成不變的應用正面臨著被淘汰的處境,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職院校的主要教學宗旨是培養技術型人才,這些學生將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學生只有掌握了創新能力,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各種科技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提高,從而促進各項技術的發展,進而不斷滿足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并且擁有了良好的創新能力也會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現階段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面臨著很多問題,影響著學生計算機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創新能力,就要將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現階段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比較傳統,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很難被激發出來。除此以外,學生的學習態度對于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很多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不重視對計算機的學習,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比較被動,只是機械性地記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重視理解和應用。在這一單調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空間減小,并抑制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計算機教學
現階段的中職計算機教學課堂還是延續著傳統模式,對于計算機的教學,主要是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比較少,學生的學習也比較被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轉換傳統的課堂模式,樹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增加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和思考。要在計算機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在計算機課堂建設方面,也要更多地聽取學生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于課堂的意義,并不斷發揮課堂主體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的發展及趨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優勢。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計算機之初,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搜集與計算機發展歷程有關的資料,并在課上讓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歷程進行講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地掌握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對于日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強化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同樣是影響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基礎知識作為鋪墊,才能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提高。然而很多學生卻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中忽視了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雖然大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機了解的比較早,但是在具體問題進行細化的過程中不能準確地對基礎知識進行應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先認識到計算機基礎知識對于學生計算機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且要通過耐心地講解,讓學生也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地提高。
例如,在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應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進行基礎知識提問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現階段社會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對網絡的應用,在網上有大量信息和資源。學生也在很早就接觸到網絡,但是對于網絡的正確使用,卻不是每個學生都非常了解。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基礎知識進行整理,并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對重點內容進行細化。
3.應用多元化的計算機教學手段
只有在創新型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有效地激發。傳統的計算機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單調的教學模式中,留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空間比較少,
所以,教師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應該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應用新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的教學環境,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幻燈片的設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的課堂環境來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有創意的幻燈片內容,用這些幻燈片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在觀看之后,參考播放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份最特別的幻燈片。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還可以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4.定期開展計算機創新能力競賽
要達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在理論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更要在實際中對學生進行促進和提高。階段性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檢驗,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教師在每一階段的教學之后,應該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整理,整理出重點的可創新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并且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的考查內容。
例如,在學習過“超鏈接”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些材料,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應用所學的超鏈接內容,對教師所給的材料內容進行創新完善。最后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新穎程度對學生進行打分,并且要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以鼓勵所有學生不斷進行創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對競賽的總結,教師應該選出一部分做得比較好的學生作品作為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生的長處,并在今后應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對學生計算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以來都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同樣也是中職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應用科學的教學法,優化教學設計,為學生營造多元化的教學環境,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發展為創新型人才,適應社會的需求。
[1]楊柏楠.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內江科技,2012(7).
[2]盧正芝,洪松舟.淺析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4(4).
[3]仲兆秀.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J].考試用刊,2010(21).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術2014年度研究課題《信息技術在探究式教學、差異化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編號FZDJ2014A08)研究主要成果。
·編輯 溫雪蓮
湘東地區農村中學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趙 娟 姜智純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在藝術課程實施過程中,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極其重要,它對于課程目標的完成和課程改革的深化具有深遠意義。以湘東地區部分農村中學為研究對象,在正確認識藝術課程資源的前提下,詳細分析湘東地區藝術課程資源的特點,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湘東地區藝術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策略,力求為農村地區藝術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建議。
湘東農村;藝術課程資源;地域特色;功能特色
很多教師認為,農村地區藝術教育起步晚、基礎薄弱、師資匱乏且缺乏物質條件的保障,要開發藝術課程資源簡直是天方夜譚。有這種想法說明大家對藝術課程資源認知不足,不明白農村地區有哪些藝術資源可供挖掘和開發。的確,由于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農村地區藝術課程資源是沒辦法和城市相比,但這并不意味著農村地區就沒有藝術資源可以開發。相反,農村地區有很多特色化的藝術課程資源,我們可結合當地實際,積極、主動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藝術資源,提高藝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要開發農村中學藝術課程資源,我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藝術課程資源,藝術課程資源包括哪些類型,這樣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開發藝術課程資源。
1.藝術課程資源的定義
藝術課程資源是指藝術課程活動中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各種顯性的、隱性的因素和條件,這些因素和條件進入課程活動過程,并且與教學活動發生聯系,是藝術課程實施的必要條件,也是保證藝術課程順利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藝術課程資源的分類
藝術課程資源種類繁多、內容復雜,筆者依據不同的標準將藝術課程資源劃分為以下幾類:依據空間分布和支配權限,可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根據功能特征,可分為條件性課程資源和素材性課程資源;依據課程性質,可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根據課程存在方式,可分為顯性課程資源與隱性課程資源等。
湘東地區人杰地靈,不僅自然風光秀美,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湘東農村地區的藝術資源嵌著時代和歷史的烙印,彰顯著獨特的風采。
1.地域特色
由于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其文化傳統和民族風情也大不相同,藝術課程資源因而有著不同的特征,株洲的醴陵地區以陶瓷藝術著名,湘潭地區以花鼓戲、韶山山歌為特色,而長沙農村地區有湘繡、舞龍燈等傳統藝術資源,不同地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開發和利用藝術課程資源的類別自然不同。學校的藝術課程設置應根據本地區的特色,利用現有的藝術資源,開發出具有地區特色的、豐富多彩的藝術課程,為教師提供盡情施展的平臺,為學生創建廣闊的發展空間。
2.功能特色
湘東地區藝術課程資源不僅廣泛多樣,而且每種課程資源的功能與作用也豐富多彩。對于戲曲、山歌,教師既可以讓學生通過跟唱的方式,體驗民族文化,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鑒賞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能力。一幅剪紙不僅可以展現出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還能通過臨摹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藝術資源進行研究,通過對某一幅著名湘繡作品的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深藏的藝術價值與民族風情,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和研究能力。一件陶瓷作品,湘繡或是剪紙,能成為學生的繪畫素料,一首山歌或一部戲曲,亦能成為學生的靈感來源。因此,對于這些山歌、花鼓戲、剪紙、龍燈等藝術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多方面挖掘藝術課程資源的功能。
開發和利用農村藝術課程資源,是藝術教育在農村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如何有效地結合本地特色,合理地開發湘東農村地區豐富的藝術課程資源,對于促進學生發展、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地區整體藝術教育水平有著重大意義。
1.創造性地使用藝術課程教材
藝術課程內容的載體是藝術課程教材,也是藝術課程活動中最基本的課程資源。藝術課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并不能忠實地按藝術教材進行教學,而是應該根據需要,靈活機動、創造性地使用藝術課程教材,并相應地補充一些具地域特色的鄉土教材。例如,把韶山民歌、湖南花鼓戲、火龍燈、巫家拳,湖湘地區民間工藝,如剪紙、皮影、陶藝等大膽引進藝術課堂。同時,將現行使用的藝術教材與本地藝術課程資源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對藝術教材予以二次加工,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2.充分利用校內藝術課程資源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地區藝術教育發展水平不高,與校內藝術課程資源利用不佳不無關系。校內藝術課程資源包括學校內部各種可以用于藝術教育的人員、物質、活動和信息等方面。在物質資源方面,應充分利用藝術教育專用教室,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如各種影像資料和書籍等,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因特網查閱相關資料,開闊視野,培養藝術學習興趣。再者,校園的藝術墻、藝術角都可以用來展示學生的藝術作品,校園的一草一木也可以成為學生的寫生素材。除此之外,學校還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藝術相關的興趣小組和文藝活動,豐富本校的藝術課程資源。
3.大力挖掘校外藝術課程資源
藝術教育是一個開放的審美體系,除了校內的課程資源,在課堂外也有著豐富的可供利用的藝術課程資源,這些資源也是藝術教育得以廣泛、高效實施的重要條件。在農村地區,有很多潛在的藝術教育人力資源,如退休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文藝團體的人員、專業藝術工作者等,物質資源類有村鎮的公共文藝演出場所、文化藝術場館、歌舞活動和戲曲表演等。另外,校外文化資源的開發潛力也非常巨大,湘東地區湘繡巧奪天工、精致絢麗;剪紙作品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湖南花鼓戲的豐富多彩、古樸自然;還有民間喜愛的賽龍舟、舞獅子等活動,這些豐富的藝術資源中都蘊含著重要的課程要素,有待我們一起去發掘和利用。
4.注重藝術資源的共享
無論是何種資源,在任何時代情況下,只要能實現資源的共享,那么就能實現自身水平的不斷強化與壯大,藝術課程資源也不例外。由于農村經濟水平低,農村學校進行藝術課程資源開發的經濟和時間受到很大的限制,一個人或是一個學校開發出來的資源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村鎮與村鎮、地區與地區之間建立資源共享中心便十分有必要了,將每個學校和每個地區所開發出來的資源集中在一起,學校和學校之間,地區和地區之間能形成藝術資源共享,這樣農村學校的藝術課程資源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就可能更加多樣化,藝術課程的實施成效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1]王育紅.閩東農村中小學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2).
[2]劉曉.論農村小學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以湖南省沅陵縣農村小學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3]楊寶山.新課程實施中課程資源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4(11).
[4]李莉.農村中小學如何面對現實開展藝術教育[J].美與時代,2007(1).
注:湖南科技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S140061)。
·編輯 溫雪蓮
趙娟(1987—),女,湖南湘潭人,碩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