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華(福建南安國光中學)
高中英語報刊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
徐陽華
(福建南安國光中學)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方法和策略,探究閱讀教學模式,然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體現為學生閱讀理解成績很低,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3500個單詞,400~500個短語,這樣一來,學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對單詞和短語的死記硬背上,機械式的記憶效果往往很差。
2.閱讀課的實施主要以課文和教材為依托,教師視教材為“圣經”,不敢越雷池半步,導致學生閱讀面極其狹窄,閱讀量往往不能達標,即大綱要求的閱讀累計達30萬詞以上。
3.不少學生缺乏閱讀興趣,缺乏對閱讀方法的研究和深層細致的理解和思考。學生的閱讀目的停留在完成種種人為編制的閱讀理解題上,因而缺乏激發閱讀興趣的內驅力。
針對這些問題,很多人采取了不同的閱讀教學模式來解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英語課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報紙、雜志、廣播或電視等多種渠道、資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
英語報刊作為開發價值很高的資源之一,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課堂。其優點主要體現為:信息量大,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實用性強;語言鮮活,難易適中。實踐證明,《21世紀中學生英語報》《英語周報》《學英語報》等都是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以下就是我在引導學生使用這些閱讀材料中的一些體會:
這些英文報紙開設的欄目內容貼近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針對性較強,各方面知識都有涉及,因此,報紙閱讀不同于課文閱讀,因為課文閱讀中教師往往注重精講,一篇文章往往用上兩課時,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而報紙內容緊貼時代,很容易激發他們強烈的參與欲望,而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報紙閱讀也不同于閱讀理解題中文章的閱讀,閱讀這類文章時需要高度緊張,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題目,要求閱讀技巧性很高,而在閱讀報紙文章時比較放松,還可以進行小組活動。
1.課下泛讀,課堂反饋
我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把報紙上的文章分為泛讀和精讀。一般來說,難度較大的文章以及文學性作品我會選擇作為精讀文章,在閱讀課上完成。而中等難度的文章,如科普類、時事類文章布置給學生課外泛讀,要求學生根據大綱要求的速度進行閱讀,并且要求學生在閱讀后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單詞、短語及句型摘錄下來,整理到筆記本上,在第二天的課堂上,任選一位學生復述文章大意,并要求其在小黑板上向全班同學展示整理的筆記,通過這種日積月累的方式,學生可以輕松地擴大詞匯量。
2.課內精讀,情感教育
我在課堂上實施的報紙閱讀教學基本模式為:個人閱讀→集體討論→全班展示→教師總結。在精讀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是訓練學生劃分文章結構、總結段落大意、猜測詞義的能力。針對這些目的,我會事先設置一些題目,一般為簡答、判斷正誤或多項選擇的形式。
首先,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自完成閱讀任務,完成我所設置的相關題目。之后,分小組討論本篇文章中重要的詞組句型。由于我選擇的這類文章多是情感類的文章,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在完成基本的知識學習之后,我一般會設置一些深層理解的題目。例如,討論代溝問題,怎樣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問題提出后,先是小組討論,再找各組代表向其他同學展示本組對文章的理解。最后,我會對各組的表述進行總結,要求學生課后把自己的理解整理下來。總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互交流、自由發揮,從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也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加強素質教育有重要作用。
1.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做好讀書筆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閱讀每一期報紙時,讓學生摘錄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并及時整理、歸納和背誦,并找準機會隨時恰當運用,對于課堂上發表的個人看法、閱讀感想以及文章的情節概要,課后要及時整理下來,這樣以讀促寫,實現雙收。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在自身的實踐中逐步養成的,而不是教師灌輸的,所以,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大膽實踐,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3.加強閱讀策略的指導
教會學生抓住英文報紙的要點,尤其學會概括能力;教會學生正確處理英文報刊中的生詞。在碰到生詞時不要急于查閱詞典,學會通過上下文猜詞的能力,實在影響文章閱讀或是認為重要的詞組,在閱讀完成后再翻閱詞典,并整理到筆記上。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報紙閱讀訓練,我發現學生的閱讀興趣濃了,閱讀方法技能改進了,閱讀速度也提高了,尤其是詞匯量明顯增加了,寫作水平也進步了不少。總之,英語報紙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張靜.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點滴體會[J].陜西教育:行政版,2009(Z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