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
內蒙古地區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安達
引導和加強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文章分析了內蒙古地區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觀的意義,評述了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內蒙古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一直以來民族問題都是關系到國家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的大事。高校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中堅力量。因此,加大引導和加強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 “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也是提高大學生分辨是非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已成為擺在黨和政府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發展對實現中國夢至關重要,我國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但近年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而處在這個區域的大學生容易受到負面影響,不僅影響學業,還可能會對他們世界觀的確立以及社會的穩定造成影響。因此,民族觀教育應作為新時期內蒙古地區高校大學生抓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有助于筑牢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根基,引導內蒙古地區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世界觀,有助于國家的和諧穩定。
自蒙古自治區已成立六十多年,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著。目前,在內蒙古地區的各大院校,均將民族理論課程作為必修課程,是大學生接受系統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教育的主要途徑。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民族理論課程教材已經過多次修訂,逐步成熟;內蒙古地區高校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教師隊伍也日益壯大,教師專業、政策水平不斷提高,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與此同時,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仍有少數大學生對開設的民族理論課持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學習民族理論的相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大學生進行民族觀教育仍有待完善。
1.部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不重視
內蒙古地區高校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政治素質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對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歷來非常重視對大學生開展民族
教育。目前,內蒙古地區高校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并未將其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雖是必修課程,但是課時較少,甚至一些高職院校取消了該門課程。
2.大學生民族觀教育的教師專業素質還有待提高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過硬的政治素質,對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重要內容和重要論述必須做到系統掌握,能夠以此指導來觀察處理實際問題。此外,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教師還應該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和特點,了解國內外的形勢,增強理論課程的政治性、例證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讓他們牢記正確的民族觀,了解實施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政策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內蒙古地區高校多以公共課的形式開設,教師并未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大多數教師并不是專業出身,學校也沒有成立相應的教研室,對學生的民族觀教育研究工作也就無從談起。
3.對開展民族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因民族差異而引起的不同民族學生間的問題及矛盾無法正確處理,漢族學生由于語言、風俗習慣等差異,與少數民族學生交流和溝通較少,而少數民族學生由于語言障礙等與教師的交流困難,逐漸產生自卑心理,且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民族意識較強,對一些事情過于敏感,可能導致惡性事件。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影響逐漸擴大,這些學生很容易受到蠱惑和蒙蔽,做出一些過激的甚至是不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事情,因此必須重視加強民族觀教育。
1.培養高水平、專業強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決定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時效性的關鍵因素,如果教師的立場不堅定,專業水平低下,理論水平不高,那么馬克思主義民族教育就是空中樓閣,無法取得實效。因此,應打造一支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議采取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程教師準入制度,對教師的專業政治水平提出明確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教師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民族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提高他們的愛國熱情。二是教師要有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勇于探索,學以致用。
2.開展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教育
我們黨和國家始終堅持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就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這也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保證。民族無論大小、經濟強弱、人口多少,社會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各民族應緊緊地團結在一起,用巨大的民族凝聚力維護祖國的和平。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了解國家制度、政策、特點,加強交流。漢族學生要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成立互幫互助小組,克服語言障礙,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習慣、宗教信仰等。而少數民族的學生也要積極融入大環境中,加強與漢族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不要存有自卑心理,在交流和溝通中提高自身的同時,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傳播出去。無論是漢族學生還是少數民族學生,都要自覺抵制錯誤的民族觀,將學到的民族理論內化到思想里,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并貫徹始終。
3.提高教學質量,編寫完善教育教材
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教材要順應歷史發展,課程教學體系中要加入適應新形勢的內容,如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最新動向、學術界相對理論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等。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他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來解釋、分析新事物的能力。此外,還可將一些能讓大學生勵志圖強的材料補充到教材中,提高學生的政治鑒別力,讓他們能在復雜的意識形態斗爭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要立足校園的基礎上,走入社會。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校、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教育合力。民族地區高校教學必須立足于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民族觀教育,切實提高民族地區大學生民族觀教育的實效性。
[1]張澤星.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3(5):24-26.
[2]韋成功.試論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觀的培養[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1,(11):56.
[3]李國安,熊潔.淺談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察教育的意義、內容及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12.
[4]齊林超.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在當代的內涵拓展[J].經濟研究導刊,2010,(21):205-206.
[5]鄒日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的思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34-38.
(編輯:秦俊嫄)
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項目“大學生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創新研究——以內蒙古為例”(編號:NJSZ1414)的研究成果。
G641
A
1671-0568(2016)32-0028-02
安達,內蒙古農業大學黨政辦公室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