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芹
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中職“雙師型”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研究
□高亞芹
由于當前社會和教育本身的不斷發展,公眾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中職教師的要求標準也相應提高。中職學校老師專業水平的提升變得日益重要,其不但有助于完善我國中職教育的效果以及學生的發展,并且與教師本身的成長與職業水平的提高有著緊密聯系,同時還與中職學校教師的整體素養和社會影響有著緊密聯系。
校企文化融合;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策略研究
中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社會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須要擁有一支具有高素質的 “雙師型”教師團隊,而校企協作已成為培育 “雙師型”教師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針對基于校企文化結合的中職 “雙師型”教師專業成長的策略展開深入分析,從中職院校 “雙師型”老師構建的現實情況著手,探究其隱藏的部分弊端,并且從校企協作的方面給出構建 “雙師型”老師的方法。
近幾年,隨著我國大力提倡發展中職教育,深入貫徹中職教育革新,中等職業院校中教師隊伍的創建逐漸得到重視。特別是 “雙師型”教師,其作為中等職業教育達成本質發展、質量提高以及效率和特性突出顯露的核心部分,更加得到了空前絕后的關注,中職院校應用了部分方法來促進 “雙師型”教師的自身專業發展,針對當前的狀況來說,主要獲得了以下成果。
中等職業院校與有關的教育單位著重推進中職教育持續且高效的發展,對增強 “雙師型”教師隊伍創建的主要含義取得了充分的認識。所以,中等職業院校 “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創建得到了絕無僅有的重視,并且隨著 “雙師型”教師辨認與證實工作的展開,各個地方中職院校的 “雙師型”教師隊伍快速強盛。而集體規模的出現必然會引發集體效應,使得個人專業的發展得到了更加有利的體制與環境保證。其次,集體效應不但能夠促使個人專業的發展往更深入的方向持續進步,并且也能夠把差異個人的作用持續增大,使得個人得到更為寬泛的支持和協助,促進其專業進步。
1.教師的重視度不足
教師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起著重要的影響,并且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而 “雙師型”教師作為職業教育中對教師的具體需求,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的優質發展。目前,由于受到許多因素影響,“雙師型”教師創建的注重度不足,并且創建過程中缺少充分的了解。具體體現在:一、理念的過時。目前國家大部分中等職業院校是在有關的基礎上創建,并且由于過往思想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注重概念知識的教學,一般都存在著重視概念理解、輕視實際操作能力以及重視知識的掌握、輕視實際能力的鍛煉等情況,致使教師對于專業能力與實際技能提升的主動性不強;二、態度的缺乏。中職教育和經濟社會密切關聯在一起,具有顯著的實際應用性和針對性。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務必要順應時代的腳步,傳授學生崗位中具體的知識、技能與措施等。但是大多數教師僅以教學任務作為核心,將時間緊等作為托詞,在職業教育中缺少持續進步與盡心竭力的教學態度,從而使得教師專業能力無法符合專業的標準,同時障礙了“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創建。
2.中職院校服務企業的基本技能尚待提高
目前,校企協作是推動職業教育內容發展的主要方式,但是多數是中職院校熱情較高,企業這方的主動性卻普遍較低。因此,創立某種能夠穩固校企協作之間的關系時,
就需要中職學校持續提升各個方面的素質,特別是服務企業的基本技能,這樣才可以確保校企協作得到有效的開展。
所謂校企協作,指的是依靠中職學校優勢之處來處理經濟技術方面的問題以及對企業工作人員的培訓。但是中職學校能夠為企業供應對應援助的基本技能較低,主要體現在以下這幾個方面:首先,大部分中職學校試驗與實習的條件低下,教學科學研究的技能較低,在校企協作過程中學校無法帶給企業有效且直接的援助。其次,目前中職學校教師人數較少,但是教學任務卻很重,時間也緊,沒有過多的精力進入到企業中培訓和學習,更無法參加到企業生產和運營當中,不能夠為企業提供有效的幫助與服務。
在目前勞動力供給的數量超越所需的數量,企業在市場環境中具有較高優勢的狀況下,企業聘任所需要的能人易如反掌。而中職學校輸送的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勢必會影響企業參加中職教學的主動性。因為中職教學本身的服務技能低,對于企業的援助較差,致使企業很難在協作中取得利益,從而導致校企協作的主動性不足。
3.利益的取向致使企業職責觀念缺失
我國中職教育實施比較晚。在最初發展階段,有較多的不足之處。而其主要是憑借政府的支持達成本身快速的進步,同時中職教育中企業的影響力依然沒有全面地展現出來。但是,中職教育的進步始終與企業的支持緊密相連,并且其師資隊伍的創建也與企業的參與密切相關。
全面考察我國中職教育,目前教師隊伍創建過程中企業的影響力并不是非常顯著。企業主要以尋求利益為重要目標,但是中職教育的實質目標是培養高素質與高能力人才。在中職院校和企業展開協作時,首要考慮為:這樣的協作可否讓自身取得利益,此利益為直接性或是間接性。而企業參加到中職教育中就必須將資金使用在公共利益中,這樣勢必與企業的本質目標不相符。如果學校與企業間的協作對企業經營和生產造成較大的危害,企業必然會毫不遲疑地中斷協作。企業缺少長遠的目光,只是將目光放在短期的利益上,一些企業甚至將學生或老師的實習當成處理自己用工短缺的一種方式。學校與企業在利益尋求中的矛盾,使得企業參與協作的主動性較低,參與到中職教育中更是變成了一種沒有關聯性的自發行為。
1.教師方面:教師要走向自我發展
“雙師型”教師的構建,是中職院校、企業以及政府所需重視的目標,更加要獲得老師本身的重視。只要老師本身有自我提升的需求以及認知,主動參加 “雙師型”老師構建,就可以較快地成長為優質的 “雙師型”老師,進而促進 “雙師型”老師團隊的構建。
(1)“雙師型”教師的成長是依賴于自身的努力。所有外部的刺激只可以確保老師達到基本的要求,想要 “雙師型”老師穩固、有效地發展,主要要從內部刺激老師,使得其對此類弊端的影響有所認知。所有的外部因素是利用內部因素來實現作用的,所以老師必須從本身專業進步的方面出發,認識到成為優質 “雙師型”老師不但適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需求,并且也是老師自身專業發展的需求,進而給 “雙師型”老師進步注入長久的動力。
(2)積極把握住成為“雙師型”教師的所有機會。通常,取得個體的專業技術需經過以下這幾個階段:第一,個體在工作完成的過程中,僅是無目的性地采納存在限制的規定;第二,對于特殊情景中的規定可以維持相對的靈敏性,同時可以更為靈巧地運用規定;第三,個體可以較好地運用目標與方略,展現具體的能力;第四,個體逐漸累積了充足的經驗,再也不需進行規劃就能夠處理好問題;第五,即專業技術的產生過程。此時個體已經可以自主地解決問題。依據此專業技術產生階段性的認知,教師在本身專業實踐技能較低時,則必須主動把握機會或者制造機遇進入到企業實習,真實的經歷與體會生產技術的操縱與運用,并且向企業中具有充足經驗的工藝技術高明的人討教,或者是進入到企業基層實踐,隨相關的技術人員學習有關的問題。
2.企業方面:積極參加 “雙師型”老師的構建
校企協作是中職院校以及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選擇,為了確保雙方在將來劇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企業與職院的有效協作是必不可少的。就中職院校而言,企業是檢驗職業教育所培育的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機構,同時,企業主要從職業院校挑選適宜自身的勞動力,在較大程度上較少了人力資源的資金投入。可是,現實中企業參加校企協作沒有較高的積極性,甚至有部分企業不愿參加職業教育。所以,為了確保企業所聘用的人才適應企業的需求,企業必須全面參加職業教育以及職業教育 “雙師型”老師的構建,進而確保培育出適宜企業與行業需要的人才。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可是整體還隱藏著較多弊端,并且還不能適應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所以,現今我國職業教育師資團隊構建的主要任務是推進中職老師專業發展,增強 “雙師型”教師的培育,同時提升教師的 “雙師”素質。由于社會的進步給職業教育和老師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因此 “雙師型”老師的構建屬于逐步發展的課題,不管是在概念上還是實際利用上都必須有全新的進步。
[1]姚貴平.解讀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2,(6):30-31.
[2]謝良才,楊金梅.關于中職學校專業課教師專業化標準結構的調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1):20-22.
[3]王立科.我國職教教師專業發展及其專業標準的制定[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5):41-45.
[4]湯軼輝,周躍良.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視野:“學校群”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09,19(6):19-22.
[5]劉香潤,黃明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9):52-53.
[6]熊英,朱曉芳.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15):42-43.
(編輯:王春蘭)
G712
A
1671-0568(2016)32-0127-02
高亞芹,江蘇省江陰市商業中等專業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講師。研究方向:雙師型教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