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遙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1331)
淺析2015年央視一套春運新聞報道
李云遙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重慶401331)
春運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一年一度的春運關乎民生問題,而每年的春運報道具有多重新聞價值。央視一套2015年春運新聞報道在沿襲原有基本報道模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體現了欄目創新多樣、重視數據新聞、強調新聞有用性、關注個體等特點。
春運;央視;民生
春運是中國幾億人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每年的春運因具有多重新聞價值,并切實關系民生問題,一直都是媒體報道的重頭戲。央視一套以其特別的政治角色和重要的話語權,對春運的新聞報道也像“春晚”一樣伴隨我們走過一個個春節。春運新聞報道是一種周期性的常規報道,逐漸形成比較固定的模式,2015年的春運新聞報道在沿襲基本報道模式的基礎上也有所創新。
央視一套除了在傳統的新聞節目系統報道了春運,還在多個節目上開創了新的春運小欄目報道板塊。2014年在《朝聞天下》首先開創的《春運說吧·讓思念先回家》被成功搬上2015的《新聞30分》和《新聞聯播》。它在全國5個火車站(西安、廣州、沈陽、重慶、鄭州)里設立了一個紅亭子,旅客可以有一個封閉的空間訴說自己想說的話。這個新聞板塊播出后受到廣泛好評,人性化報道價值凸顯。2015年,春運報道還有一個創新就是從大年初一開始的《百姓自拍》,此板塊由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自行拍攝,記錄自己的春運。不專業的角度、不專業的設備卻讓這個板塊充滿了人情味和感動。此外,2015年春運報道還有一個催人淚下的板塊是2月22日《新聞聯播》的《只為多看你一眼》,講述了三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條紅絲巾相聚6秒鐘》講述了在蘭州上班的李佳妮為了和在甘肅武威站崗的軍人丈夫見上一面,在經過哨口的火車上用紅絲巾用力揮舞,只為相聚6秒的故事;《6分30秒的團聚》講述了在沈陽客運段K388次列車工作了11年,經過了528次家門口卻始終沒有回家過年,父母奔波80公里只為列車在廣元停靠6分30秒的時候見上女兒一面的事跡;《8天風雪路 跨越千里來看你》則講述了軍嫂王瓊歷經8天7夜從西安到阿勒泰見丈夫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感人至深,體現了主人公的強大家國情懷,也體現了央視一套的政治素養。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央視一套也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2015年春運新聞報道中,不僅偶爾穿插和引用網友們對新聞的評論話語,且充分利用了大數據,使新聞形象生動,更具說服力。例如,2015年春運報道中央視一套在不同新聞節目中推出的《“據”說春運》就充分利用了人口遷徙方向、車站客流量變化等數據,制作并展現了多張示意圖和表格,使新聞形象生動、傳播效果更良好。又如,2015年2月11日的《新聞30分》中,《“據”說春運》就展示了用智能手機的定位系統展現的3億5千多部智能手機的遷徙圖,從圖中密密麻麻的線條可以看出各大城市的客運量、走勢等,非常生動直觀。此外,典型的利用大數據新聞板塊的還有2015年2月12日《朝聞天下》的《云端上的春運:有貨手機找 貨車司機“新法寶”》《大數據讓你看懂春運物流》等板塊。無疑,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新聞行業,以及央視等媒體都帶來了莫大的契機和機會。
人是春運新聞報道永恒的關注點。春運新聞報道中,對購票信息、人流量變化、春運安全等是一直都有持續性關注的,同時對歷年來春運中出現的一票難求、黑出租、打擊黃牛、扒手等現象的關注熱度始終未下降。這不僅是因為這類事件具有極高的新聞價值,并且還因為這類報道體現了新聞工作者以及新聞行業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是“社會的鏟雪工”的價值體現。同時,央視一套春運報道當中,也增加了許多實用性的信息,能夠切實幫助到每一位在外奔波的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人文關懷。例如,2015年2月18日《新聞30分》報道《鄭州站日均退改簽7000余張 可撿漏》;2月9日《朝聞天下》報道《節前防盜搶 河北:春運期間 警方支招車站防盜》。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多提供實用性信息,使新聞變得更平易近人、接近性強,且容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更使央視一套的媒介公信力、責任感等都有所增強。
總的來說,對春運的新聞報道都是一個關注人的報道。無論是對于客流變化、購票信息、春運期間犯罪行為的披露,還是針對每一個個體的報道。在2015年央視一套春運新聞報道中,絕不缺乏對平凡人的個人報道板塊,這也體現了央視“以人為本”的人性化報道風格。例如,上文中提到的2015年2月22日《新聞聯播》的《只為多看你一眼》的“6分30秒的團聚”的故事就充分體現了央視新聞的人性化報道風格。2015年,《新聞聯播》創新的春運期間新聞板塊《百姓自拍》更是通過一個個不專業卻很真實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個平凡人的回家之路。其中,2015年2月20日播出的《百姓自拍》主角吳曉芳,記錄了自己回家參加妹妹婚禮的經過,老家的風俗縫被子、放鞭炮、“抱橋”等習俗都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十分具有親切感,少了作為中央話語媒體的嚴肅性和“高冷范兒”。
春節是所有華人的節日。2015年央視一套的春運新聞報道中,不僅沿襲了春運報道的傳統,信息更新快、提供更多有用信息,并且創新了部分節目內容,充分利用大數據使新聞更生動,更多地關注了每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個體。使新聞報道成為央視一套傳遞人文關懷的過程,更體現了媒介的重要社會責任與擔當。
[1]肖干.受眾感到溫暖才能更好地接受——淺議當下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的誤區和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6 (11):231.
[2]張慧.淺析人文關懷在當代新聞傳播中的體現[J].新聞傳播,2014(06):71+73.
[3]高李鵬,唐克軍,周洋洋.熱熱的春運 暖暖的報道[J].新聞戰線,2013(03):47-48.
G212
A
1674-8883(2016)15-0166-01
李云遙(1993—),女,貴州畢節人,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傳播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