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臣
(新華社 攝影部,北京 100000)
淺析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挑戰和機遇
張善臣
(新華社 攝影部,北京 100000)
隨著移動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面臨市場、產品、模式、職能等方面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技術的成熟也給傳統媒體轉型和突破帶來難得的機遇。筆者從挑戰和機遇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傳統媒體轉型融合的可行之策。
新媒體;傳統媒體;挑戰;機遇
隨著智能手機和4G移動網絡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業態的快速發展,人人隨手拍攝高清圖片成為可能,微信等移動應用也使隨時發布圖片到互聯網變得輕松,越來越多的普通公民借助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和傳播信息。他們既是讀者,同時又是發布者和傳播者,從而成為當今新媒體生態中的重要角色。傳統媒體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筆者將從挑戰和機遇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可行之策。
(一)時效的挑戰
在新聞信息傳播時效上,傳統媒體具備人員專業、布局覆蓋面廣的優勢,而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大眾新媒體傳播則占據絕對空間優勢。不過,在搶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時效時,人員優勢無法與空間優勢抗衡。在平臺網絡方面,即便傳統媒體已經有多年的采編實力和運營經驗,但仍然無法與以微信、twitter、facebook為代表的有信號就可以發消息的手機APP平臺在同一層面上比較時效。
(二)模式的挑戰
第一,代理模式的挑戰。當公民個體劃時代地成為可以發布和傳播信息的主體時,從公民手中通聯現場圖片的媒體機構某種意義上淪為個人主體發布者的代理機構。新媒體的發展為公民記者提供了繞過媒體機構而自己發聲的舞臺,代理機構的運作模式受到挑戰。
第二,管理模式的挑戰。新聞信息業態的變革迫使新聞機構對人才、內容、平臺的管理模式進行調整。除專職記者、深度報道等公民記者無法替代的元素外,傳統的較為嚴格的先簽約后供稿、先審核后發布的管理模式受到新媒體大數據監控、后臺自動審核模式的挑戰。
(三)市場的挑戰
傳統媒體的競爭對手是專業媒體機構,而在新媒體時代,無論是通訊社還是其他媒體機構,都需要面對微信、twitter、facebook等擁有海量用戶的新媒體平臺的挑戰。
(四)產品的挑戰
社交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放大了新聞信息的“日消品”市場,進而壓縮了傳統報道的空間。同時,移動端閱讀習慣和碎片式的閱讀方式也對媒體產品提出新的要求,傳統媒體面臨重新規劃和設計產品的挑戰。
(五)輿論引導的挑戰
新媒體在滿足大眾獲取新聞信息需求的同時,還成為網民提出訴求、發表觀點的綜合輿論場,其實時性、交互性都對傳統的輿論引導方式提出挑戰。
(一)市場機遇
新媒體業態的發展使用戶群體從傳統紙媒、門戶網站向移動終端APP和社交媒體轉移。伴隨著人氣和流量的變化,傳媒產業出現重新洗牌和市場份額重新劃分的現象。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期并轉型成功者,將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二)業務架構優化改革的機遇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型媒體機構的業務架構、工作流程和體制機制無法滿足新媒體快捷、靈活的需求。新媒體業務的開展,將倒逼采編、管理打開調整窗口,形成整體業務架構,重新科學布局,如對部門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專職記者、簽約攝影師、“公民記者”等不同報道力量調度的統籌規劃等。
(三)技術創新的機遇
新媒體時代越來越依賴技術創新和傳播平臺的人性化設計。在各種新平臺相互較勁的過程中,從記者、編輯、用戶的使用實際出發,開發出時尚、便捷、穩定、安全的新媒體采編反饋平臺,能夠大大增強在新媒體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一)創新形式,發展“公民記者”
應該區別于專職記者管理模式,采用平臺模式發展“公民記者”。以媒體客戶端為平臺,以“提供線索,展示現場”的形式開辟“線索·現場”欄目,先從媒體記者、公務人員、醫療教育體育農業等領域的專業人員試行,采取前臺匿名后臺實名的政策及人工評級和讀者評級兩種評分考核機制,優先開放突發事件、大型活動、風光景色三個領域,配合作者自然發布與后臺人工、自動兩種監控,循序漸進探索“公民記者”資源的發展和管理。
(二)專職記者與“公民記者”聯動,優勢互補
以突發事件報道組織指揮為例,“公民記者”作為第一梯隊,提供線索及第一現場的素材,著力搶抓時效;專職記者作為第二梯隊,進行新聞調查、深度報道和權威發布。兩個梯隊覆蓋了新聞事件的時效、內容和背景,全面滿足用戶不同層面的需求。
(三)發揮傳統優勢,做好深度報道和監督報道
新媒體時代,互聯網上不乏各類粗淺、“快消”式的消息,有的消息甚至沒有經過客觀、公正的調查和采訪。魚龍混雜的海量信息讓新媒體讀者心生反感和不信任感。傳統媒體應及時捕捉網民密切關注而又疑點重重的熱點信息,必要時組織專職記者進行調查報道,以權威發布的形式澄清事實真相,正面引導輿論,致力于創建公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輿論環境,基于專業、獨立、深入的調查和思考,創作和播發獨家新聞和精品力作。
(四)融合文字、圖片、視頻等不同的內容形式,適應新媒體時代傳播需求
隨著新技術的成熟和移動網絡帶寬流量的普遍增容,富媒體形式的報道已掃清了技術障礙。新媒體時代的報道更多地以話題來驅動,圖文并茂、帶有現場動圖和視頻以及以H5輕應用形式呈現的新媒體作品更加受到讀者的歡迎。因此,新媒體產品應大膽摒棄以往文、圖、視頻分家的內容組織形式,以話題為驅動,系統化組織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報道形式,告別文字欄目與圖片欄目雷同、瑣碎的現狀,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用戶個性化設置來決定話題興趣,以及圖片、視頻、輕應用等富媒體內容的播放展示。
綜上,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尋求轉型和突破,需要新媒體的眼光視角和技術手段,也需要傳統媒體對現有的資源科學合理地布局融合。從新媒體報道的大局出發,創新和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傳統媒體才能在新媒體報道的探索中取得成效,在新媒體的激烈競爭中領先一籌。
G206.2
A
1674-8883(2016)15-0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