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威臣
(煙臺廣播電視臺,山東 煙臺 264003)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新要求
閻威臣
(煙臺廣播電視臺,山東 煙臺 264003)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影響著新聞的傳播主體,網絡媒體已成為新的傳播者。本文通過研究新媒體時代對新聞主體的影響和新媒體的特點,對新聞主體傳播活動提出了建議,分析了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新要求。
新媒體;新聞記者;新要求
新媒體時代下,媒體傳播技術在不斷地前進和發展,新聞傳播主體也變得更加公民化和大眾化,公民推動著新聞事件的發展。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不再受傳統意義上傳播者和接受者的限制,相反,采用現代化的傳播工具,使得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公民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新聞活動中。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嚴峻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新聞記者帶來了更多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體時代下,大眾擁有主動權,可以借助網絡手段傳播新聞信息。對于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公眾可以借助手機發到微博或朋友圈內,將該事情發布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公眾扮演了新聞記者的角色。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專業記者并沒有遵守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為了謀取和追求經濟效益,制造虛假新聞,無法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有償新聞、買斷新聞等現象層出不窮。這會讓公眾懷疑新聞的專業性和真實性,甚至有些專業傳播機構的新聞也會讓人生疑。面對這些新挑戰,專業新聞記者需要迎接新要求。首先,我們不能因為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而否認新聞記者存在的必要性。我們應該相信專業領域內的新聞記者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新聞記者應該真實地報道重大新聞事件和突發事件,不僅僅停留在新聞事件的表面。而后續報道、深度報道和評論性報道,能夠讓讀者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深入理解新聞事件。新媒體傳播速度快、便捷性高,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了解國內外的大事。但在報道的深度上,新聞記者應繼續努力。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新聞記者不能因為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就退縮或者否定新媒體給新聞事業帶來的發展機遇。新媒體確實對新聞的權威性帶來了威脅,使得公眾不再像之前那樣完全信任新聞,因此新聞記者要牢記自身應遵守的職業道德,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和修養。
(一)新聞事件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活動中,新聞記者的工作任務是將整個新聞事件真實完整地呈現給大眾,并加以淺層次的評論或論述。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參與新聞事件的報道還是比較常見的。當出現某個新聞事件時,公眾會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參與到新聞事件的報道和傳播中,這在某種程度上推動著新聞事件的發展。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不應只是簡單地記錄和報道新聞,而應更多地參與到新聞事件中,新聞記者有責任將新聞事件的深層發生背景和發生原因呈現給公眾。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必須堅持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事件。新聞的客觀性要求記者的立場是中立的,公平公正地報道新聞事件。新聞記者在報道新聞事件時應避免個人主觀意向,將新聞事實與個人觀點分開,真實、客觀地報道新聞事件。
(二)轉變專業能力
新媒體的到來并不意味著傳統新聞媒體的消亡,傳統新聞媒體應該不斷地改進和更新現有的傳播模式,這種改進和更新的力量實質上是融合不同的媒體力量到一起。新媒體時代下,受眾已成為新聞信息的傳播主體,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網絡的形式發布和傳播新聞消息。公眾的人數比較多,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社會輿論的方向。不管專業技能多高的新聞記者,都有犯錯或失誤的時候,如采集新聞信息時信息量不足等。大眾存在于我們社會的各個角落里,即使很小的新聞也可能被傳播到網絡平臺上,讓更多的人知道。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得到很多新聞消息,這些新聞消息需要記者的挖掘和鑒別。因此,新聞記者應轉變自身的專業能力,不斷提高采集、鑒別和評論各類新聞的能力。
(三)調整知識結構
互聯網的出現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網絡媒體的出現和普及讓人們不再能夠絕對地控制新聞消息的傳播。新聞記者應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引導人們正確看待網絡新聞,并確定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即使相關的新聞有很多種,我們也應該有能力分辨。新聞傳播的網絡形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新聞記者應調整自身的思維模式和知識結構,以便適應新的傳播方式。新媒體時代下,新聞消息的來源途徑廣泛,有些來源于傳統媒體和記者的編寫,有些來源于網絡平臺。相當一部分網絡新聞讀者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他們在搜尋自己需要的新聞時,通常是帶著某些專業需求的。針對這部分受眾,新聞記者應不斷地調整和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才能對新聞線索作出正確的跟蹤和選擇。
(四)新媒體的把關人
傳統的新聞媒體在新聞消息的擁有地位上是權威的,媒體組織的意見非常被看重,個人意見很少能夠得到表達。而新媒體時代下,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新媒體時代帶來的傳播模式重重地沖擊著傳統新聞媒體,讓受眾接受新聞消息的渠道更加廣泛,新聞消息的接收者因此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新聞消息的制造、發布和反饋中。新媒體時代下,普通受眾都有機會成為新聞消息的發布者和調查者,但是沒有權利干涉別人對新聞消息的選擇和看待。自發的新聞傳播活動借助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才會得到大量受眾的關注和信任,從而影響現實社會對新聞事件的主流觀點。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都需要提高和改進,要將新聞的專業精神體現在新聞事件的采訪和報道中。新聞記者不斷地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有利于靈活自如地面對突發事件和突發狀況。另外,新聞記者還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加強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與進修,分析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的特點,以便能夠更好地滿足新媒體對新聞記者提出的新要求。
[1]郜育新.新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的新要求[J].記者搖籃,2016(01):26-27.
[2]趙遐.芻議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6(5):165.
G214.2
A
1674-8883(2016)15-0223-01
閻威臣(1981—),男,山東棲霞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