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婷
(湛江日報社,廣東 湛江 524049)
全媒體時代,地方媒體如何做好突發事件的報道
張雅婷
(湛江日報社,廣東湛江524049)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的表現手段日趨豐富,各種媒介深度融合,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多角度的體驗。面對各類突發事件頻發的態勢,傳統地市報雖然在傳播速度和范圍上無法與新媒體相比,但只要整合優勢資源,依靠傳統地市報的公信力及影響力,輔以記者的專業視角,一樣能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拔得頭籌。在當今媒體大環境下,湛江日報社進行了全新的嘗試,于2015年1月1日成立全媒體中心,承擔起傳統報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職責。2016年1 月1日,“湛江云媒”APP正式上線。它可以即發即報,滾動播報,在突發事件新聞報道中發揮著強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突發事件;湛江云媒;滾動播報
當下,在“全民上網”“人人擁有麥克風”的時代突發事件頻發,常常呈現出即時快速、互動性強、容易引發網絡謠言與群體性事件等特征,這對于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提出了更大的考驗。面對這樣的態勢,湛江日報社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與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因此,“湛江云媒”APP應運而生。
“湛江云媒”在新聞資訊方面,包含11個頻道,報社100多名采編人員持續采訪更新,24小時滾動播報,快速將信息送達讀者手中,使讀者足不出戶即可隨時掌握湛江本土及國內外重要資訊。
面對各類突發的公共事件,湛江日報社啟動全媒體聯動機制。通過全媒體中心主任的協調指揮,編輯記者的分工配合,實現從新聞線索的獲取—新聞內容的采集—記者提供不同形態的“初級新聞產品”—編輯各取所需進行“深加工”—重新“排列組合”生產出各種終端新聞產品—網站、移動客戶端、報紙等多終端發布。從而實現新聞資源的一次開發、多次生成,全天候、全方位、立體化實時傳播,搶占媒體發展新高地,掌握輿論主導權。
(一)啟動全媒體聯動播報機制
2015年10月4日,強臺風“彩虹”正面襲擊湛江。當日,報社主要領導召集全媒體中心、湛江日報、湛江晚報、湛江新聞網的主要負責人,就如何做好此次強臺風的直播報道進行總體部署。接著,報社啟動全媒體聯動播報機制,報社40余名一線記者迅速出發,深入湛江各縣(市、區),用手機將現場的文字和圖片實時傳回全媒體中心,后方編輯馬上編發。
受強臺風“彩虹”影響,4日中午,全市區突然停電停水,網絡信號不穩定。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全媒體中心的編輯克服困難,繼續進行微直播。一線“追風”記者傳回的海量圖文信息中,內容既包括了臺風路徑的實時播報,一線“追風”記者的所見所聞,也包括臺風登陸時驚心動魄的場面、臺風登陸后的災情以及湛江干群抗風救災的動態新聞資訊。實時的臺風資訊猶如放電影一般在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上映,讓湛江乃至全國的網友感受到了報社全媒體中心的“神速度”。同時,實時、權威的臺風信息也有效地阻止了社會謠言的散播,穩定民心。
據統計,10月4日,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出16838字,圖片69張,視頻3個,在全城受災當日,將湛江的聲音傳了出去,得到了讀者網友的一致好評。10月5日,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上榜“新媒體排行榜”,在全國資訊類時事日榜上排第19名,是湛江市唯一上榜的公眾號(包括所有自媒體公眾號)!這次的強臺風“彩虹”災害性報道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也為湛江日報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報道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反應迅速,搶占報道先機
在全媒體時代,面對各種突發的新聞事件,廣大網友都喜歡用手機拍下視頻、照片,記錄事件發生的經過。作為地市報而言,突發事件發生后,在新聞資訊碎片中快速地發出權威的聲音,搶占報道先機,成為新聞媒體在激烈競爭中制勝的關鍵。
7月4日17時許,雷州市英利鎮某醫院附近發生斗毆事件。全媒體記者獲悉報料后,立即進行采訪,并向公安部門核實情況,同時收集了大量現場斗毆事件的視頻。當天19:26,記者第一時間將稿件及視頻傳回全媒體中心,后方編輯立即對素材進行編輯。19:55“湛江云媒”獨家發布《今天下午雷州英利街頭一青年遭割頸身亡》,報道一出,立即被廣大讀者轉發。20:20全媒體編輯將稿件轉發在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稿件的閱讀量和轉發量猛增。當天晚上,雷州英利鎮兇殺案的消息刷爆整個微信朋友圈。
兇殺案發生不到兩個小時,“湛江云媒”立即進行獨家報道。報道一出,兩小時內的閱讀量破10萬,次日上午9:00,該報道的閱讀量破20萬,評論過千條。發自“湛江云媒”平臺的信息被多個省級媒體大量引用,搶占了“第一落點”、發出了“第一聲音”,從突發事件一開始就牢牢把握了話語權,搶占報道先機。
(三)及時辟謠,掌握輿論主導權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微信群里經常有網友轉發孩子丟失、自然災害、病毒等信息,虛假和不實信息一度混雜其中,經過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等發酵后,進一步混淆了網友視聽。各種被傳播得沸沸揚揚的謠言,本地主流媒體的全媒體記者應第一時間核實信息的真偽,及時辟謠,彰顯媒體責任,樹立媒體權威性,掌握輿論主導權。
6月12日,有網友在微博、微信上傳播一段文字及視頻信息,稱“昨晚發生在湛江市徐聞縣榮華賓館處,直播殺人視頻,槍爆頭”。該信息一出,立即引起廣大網友的關注,頓時議論紛紛。全媒體記者第一時間與公安部門核實信息,得知該消息為虛假信息。經警方核實,近日徐聞縣榮華賓館處沒有發生殺人惡性事件,網友造謠徐聞縣榮華賓館處“槍爆頭”直播殺人視頻來源于境外社交平臺《推特》上廣泛流傳的舊視頻。“湛江云媒”第一時間發布《徐聞縣榮華賓館處直播殺人視頻?謠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避免了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群眾恐慌。
這僅僅是“湛江云媒”辟謠的其中一幕。面對互聯網上參差不齊的信息,“湛江云媒”整合社會各類資源,與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聯動,在重大社會熱點問題上不斷發出權威的聲音,形成“發現—求證—辟謠”一套完善的謠言處置機制,做到“主動發聲、及時發聲、準確發聲”,有力地遏制了網絡謠言的傳播,使辟謠觀念深入人心。
G212
A
1674-8883(2016)15-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