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娟
(西南大學 新聞傳媒學院,重慶 400715)
淺析當下國內網絡字幕組的新發展
崔娟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重慶400715)
新世紀以來,互聯網在中國飛速發展,美劇韓劇、日本動漫等外國影視作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國,吸引了大批觀眾,但語言不通不可避免地成為觀眾自由欣賞作品的最大障礙。在此背景下,一批具有較高翻譯水平的影視愛好者承擔起“免費搬運工”的角色,他們依托互聯網,對外國影視作品進行轉制、翻譯,供網友免費觀看,字幕組由此而生。
國內;網絡字幕組;新發展
字幕組指翻譯海外影視作品并配以本土字幕的粉絲群體,他們由愛好者志愿組成,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形態,堅持“免費、共享、交流、合作”的理念。
字幕組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然而在政府“劍網行動”的持續發力下,2014年諸多字幕組紛紛關閉、轉型,“字幕組時代終結”的聲音傳遍網絡。與此相對應的是各大視頻網站加大引進海外影視劇版權的力度。新環境下,處于“灰色地帶”的字幕組愈發尷尬和危險,其生存狀態和發展狀況勢必會發生改變。
字幕組原本多為義務組織,通過字幕組成員的無償勞動為大家翻譯,其運作基本依賴成員自費和網友捐款。但隨著字幕組的發展壯大,也迎來了繁雜網絡環境下的種種危機和考驗。一部分字幕組按照傳統的粉絲義務勞動形式堅持下去,另一部分字幕組則積極醞釀轉型。
(一)商業化
第一,與廣告商合作。許多字幕組走上了嵌入廣告的模式,主要包括貼片廣告和彈窗廣告。但這種商業經營模式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未經影視劇版權方授權而以此盈利,不僅有違法律法規,也有違字幕組無償分享的原則。發展初期或者影響力比較弱的字幕組網站多屬于非正規網站廣告,而較為成熟的中大型字幕組一般有較穩定的網頁合作廣告商。
第二,進行正版商業翻譯業務。隨著正版化進程,國家嚴厲打擊互聯網盜版侵權,一方面以優酷、搜狐等為代表的眾多視頻網站逐漸開始正版化引進海外媒介產品;另一方面視頻網站根據國家法規政策禁止字幕組在其平臺發布無版權的影視作品,這使得字幕組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不得不尋求正規化、合法化的出路。
而視頻網站從國外引進的影視劇、綜藝節目等也都需要翻譯,目前主要的翻譯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交給專業的翻譯公司去做,但報價一般比較高;另一種是找字幕組完成,這也是目前各大視頻網站使用更多的翻譯模式,因為字幕組報價更低,速度更快,質量更有保障。
因此,與視頻網站合作成為了字幕組或者字幕組成員個人可以選擇的一條發展路徑。但是授權的取得意味著字幕組要付出更多成本、承擔更多責任,這并非適合于大多數字幕組。
(二)翻譯公開課
從2010年起,以“人人影視”為代表的字幕組開始對大量世界名校開放課程視頻漢譯,獲得了廣泛支持,這讓字幕組在翻譯內容上出現了重大突破。
網絡公開課指世界各大名校的“開放課程”,即課堂授課視頻錄影。耶魯、牛津等名校課程也曾散落在一些小型網站和論壇上,但因語言問題乏人問津。
2010年5月,人人影視字幕組首先發布《耶魯大學開放課程之哲學:死亡》(Open Yale course一Philosophy:Death)的視頻以及中文字幕,標志著國內字幕組正式進軍國外名校公開課程漢譯。而更多字幕組的加入,使這場翻譯工程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和受眾。號稱中國最老牌的TLF字幕組也宣布加入漢化名校公開課的行列,與人人影視并肩翻譯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公開課視頻。比起之前翻譯電影電視劇作品,這些教學課程視頻的版權問題更讓人放心,字幕組可以合法合理地促進知識分享和資源利用。
新浪公開課和網易公開課等公開課頻道開設初期選擇了與各大字幕組合作發布的形式,但也在逐漸招募自己的公開課字幕組成員。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開課字幕組聯盟除了臺灣MYOOPS字幕組,其余三個字幕組均在2013年至2014年停止了公開課翻譯的發布。
(三)走原創作品路線
過去幾年里,包括人人影視、鳳凰天使在內的一些字幕組已經在原創作品方面做出了嘗試,開始籌劃推出原創短劇、廣播劇,或走專業影評、劇評、影視信息發布等道路。
2009年年底,人人影視字幕組推出原創短劇,與國內原創劇團隊—新物種工作室合作,創作了一部網絡原創劇《天剩我才》。這部原創劇的網絡推廣和發布以及策劃,全權由人人影視負責。
鳳凰天使韓劇社于2013年10月推出了自編自導自演的首部長篇廣播劇《燈火闌珊·美人謀》,參與此廣播劇配音的演員均來自字幕組內部招募。目前來看,廣播劇的傳播范圍比較局限,僅在論壇內部以網盤下載的方式以及其附屬的YY語音頻道進行傳播,受眾群主要是論壇內部成員,論壇以外的人對這部廣播劇知之甚少。
(四)提供有限分享
對于國內的字幕組而言,一個最難以徹底擺脫的問題就是字幕組與版權之間的復雜關系。每當字幕組陷入困境、舉步維艱的時候,其主要原因也往往是涉嫌版權侵權問題。
而在歐美國家,許多已經發展比較成熟的字幕組采用的方法就是只提供翻譯好的外掛字幕供網民下載,不進行一切和視頻壓縮、上傳、提供下載鏈接,需要觀眾自行去別的網站下載無字幕的原始視頻文件。這種翻譯方法徹底斷絕了字幕組本身與網絡視頻傳播等一切相關行為的直接聯系,自然不存在“侵權”一說,避免了許多問題和麻煩。
但是一個基本事實是,許多冷門劇目或許并未在中國大陸上映播出的外國影視劇集都因字幕組的傳播而廣為人知,擁有了一批忠實粉絲。這不僅沒有使著作權人因為字幕組的行為遭受實質財產損失,反之還帶來了更大的財產利益。這甚至讓一些版權方放棄著作權,默許字幕組為其開拓市場。
字幕組的出現是互聯網發展下全球化無法避免的一個附屬產品,只要市場需求在,影視劇作品還在,字幕組就不會消失。但是互聯網時代,興趣與資源的共享會越來越多地被規范在秩序之內,網絡秩序的建立和維護可使眾人受益。隨著網絡信息傳播法規的規范健全,字幕組的行為方式將會更加規范,也會逐漸被主流文化收編。
[1]雷蔚真,邵立.跨國傳播中的國內因素分析——以中國網絡字幕組翻譯作品為例[A].數字未來與媒介社會1[C].2010:112-133.
[2]孫黎.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的網絡字幕組文化[J].編輯之友,2012(4):58-60.
[3]陳薇.人人字幕組:網絡時代的知識布道者[J].中國新聞周刊,2010(48):80-81.
G206
A
1674-8883(2016)15-02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