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君
(長安大學,陜西 西安 700018)
全民記者語境下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根基與視閾
王若君
(長安大學,陜西西安700018)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傳媒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邁進了新的發展階段。各類網絡媒體、即時溝通軟件等的應用,使其迎來了全民記者化的形勢。而這不僅對新聞傳播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對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全民記者語境下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根基與視閾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
全民記者語境;新聞傳播人才;根基;視閾
現階段,網絡和信息技術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媒體也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隨著網絡媒體的進一步深入開發,新聞傳播速度和范圍日益擴大,并出現了記者全民化的情況。為了使新聞傳播人才迅速適應當前的社會情況,還應加強對新聞傳播人才根基與視閾的培養,找到全民記者語境下,更加有效的人才培養方式。
(一)培養目標與實際脫節
當前,我國很多新聞傳播專業主要是建立在傳統文科專業基礎上。[1]在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上,也偏向于傳統媒體知識技能。而在全民記者語境下,這種培養目標已經明顯與實際脫節,難以符合當前時代要求。全民記者語境下,新媒體逐漸普及,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運用。通過對新聞傳播行業的調查發現,當前從事新聞傳播工作的人員多為理工科,僅工程技術專業員工便占據了40%,真正畢業于新聞傳播專業的人員較少,很多新聞專業學生畢業以后無法進入新聞單位。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培養目標與實際情況脫節所致。
(二)全民記者化現象沖擊
全民記者語境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受到了嚴重沖擊。首先,在專業教學方面。全民記者化現象下,新媒體的運用愈發便捷、新聞編輯更加簡單,很多新聞內容不超過200字,一句話新聞也十分普遍。很多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是新聞傳播相關專業畢業的人員也能夠運用新媒體編輯、傳播新聞信息。這便使專業教學產生了一些困惑,手機設備并不是本專業的課程內容,而新媒體傳播新聞內容又如此簡單,要想符合當前時代的要求,學生還必須強化新媒體相關知識,課程教學內容該如何設置,教學方式該如何選擇?這些問題便成了新聞傳播專業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其次,在新聞傳播人才未來培養方向方面。全民記者化現象使原本的專業工作成了日常活動,所有人都可以作為新聞的傳播者,這使新聞專業學生的未來愈發迷茫。而在全民記者語境下,雖然新媒體得到了廣泛運用,但是其中包含著大量的虛假信息和冗余信息,使社會上出現了眾多批評之聲,認為新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應得到控制。這也使新聞傳播人才未來的培養方向搖擺不定,無法得以明確。
(一)全民記者語境下新聞傳播人才根基的鞏固
全民記者語境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素養的鞏固更為重要。[2]雖然當前正處于全民記者化形勢之下,但是社會上對于具備專業素養的新聞傳播人才仍有較高需求。全民記者語境下,雖然大眾能夠在新媒體上發布最新的信息,但是受眾更加期待傳統媒體能夠發布權威信息,這便需要具備專業素養的新聞傳播人才確認信息的真實性、深入挖掘新聞內容。因此,應加強對新聞傳播人才根基的鞏固,注重其專業知識的補充和文化素養的提升。
在堅守根基的同時,也應注重創新,培養新聞傳播人才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以適應當前社會對新聞傳播人才的要求。各院校新聞傳播專業應加強與其他專業的互動。例如,在新聞傳播專業課程中融入動畫設計課程、數字媒體技術課程、公共關系管理課程等,補充新聞傳播人才新媒體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應注重實驗教學,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建立專門的實驗教學基地,或是直接與電視臺、傳媒集團合作,成為其人才培養基地,并將電視臺、傳媒集團作為學生的實踐場所,使學生了解實際的工作環境,根據工作實情,找到自身不足,并鞏固根基,補充相應的知識內容。另外,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崗前培養機制、終身學習機制等,調動新聞傳播人才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增強學生就業及再就業能力。
(二)全民記者語境下新聞傳播人才視閾的拓展
在全民記者語境下,新媒體的運用日益普遍,也推動了新技術的不斷開發運用。而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若是被新技術牽著鼻子走,就會使其新聞墮落成無學之學。[3]李希光教授曾經表示,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需要擔憂的并不是學生不會使用新媒體,而是應擔憂學生不會對新聞信息進行挖掘和創新。因而,全民記者化形勢下,也應加強對新聞傳播人才視閾的拓展。
首先,新聞傳播專業應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適當壓縮一些專業課程,增加文化知識培養,并向學生推薦一些其他方面知識書籍,鼓勵學生自行學習。從而使新聞專業課程更加符合全民記者語境下的新聞傳播人才要求。其次,靈活運用新媒體。例如,為本專業申請、認證微博,安排專門人員對微博上的熱門信息進行關注、轉發,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新聞信息。并要求學生加強對微博上所發布新聞進行關注,并發現身邊的趣事,運用微博發布新聞信息,實現學生新聞傳播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視野的開闊。最后,應將對新聞傳播人才實踐操作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等的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戰略,實現對人才全方位的培養,使其成為能夠良好應對當前全民記者化形勢的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
新聞傳播媒介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隨著全民記者化現象的出現,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地位日益提升,對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民記者語境下,要想培養出合格的新聞傳播人才,還應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對其根基的鞏固和視閾的進一步拓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并讓學生補充多方面的文化知識,提升其專業素養,培養其新聞敏感度和知識運用能力,從而培養出符合當前社會要求、新聞傳播行業急迫需求的專業新聞傳播人才。
[1]樊飛.全民記者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J].中國地市報人,2013(9):107-108.
[2]李彬.新時期:社會變遷與新聞變革札記[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2-45.
[3]彭廣林.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定位探析——基于對媒介融合內涵的理解[J].科教文匯(下),2015 (9):38-39.
G642.4
A
1674-8883(2016)15-03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