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榮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中學 廣西來賓 546119)
論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的策略
陸海榮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中學 廣西來賓 546119)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相關人員在進行中學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于生態教育理念的傳輸,繼而使得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掌握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能促進生態理念的培育,從而促進生態保護事業的發展。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討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的策略。
農村 中學教學 生態教育 策略
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嚴重的破壞。事實上,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使得環境污染、資源匱乏、土地退化等一系列問題成為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生態教育理念的傳輸,從而以此為背景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為了更好的在我國農村中學教學過程中推行生態教育,需要相關人員以及部門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注重對于下述幾個問題的注意,從而促進農村中學生態教育的發展。
1.注意各科教學和生態理念教育的主次關系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相關的生態教育理念的構建,需要教師注重對于各科教學以及生態理念教育主次關系的理清。要在這一過程中,確保學科教學為主,生態教育的滲透為輔。基于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于生態教學內容的把控,防止本末倒置現象的出現[1]。
2.避免滲透生態理念教育的片面性
現階段,之所以在農村中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通過相關理念的培育,從而實現學生對于自然的道德感以及責任感的實現。作為一種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動,生態道德教育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確保全面,防止出現教育片面性狀況的出現。
基于此,就需要中學教師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學科教學的大綱要求,并將生態教學的理念有機的融合到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去,從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樂觀積極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對于生態教育理念的學習。此外,在進行相關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教師對于生態理的內涵以及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在相關知識講解的過程中能夠全面的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
3.開設相關的生態科學知識課
作為生態道德教育內容的基礎,生態科學知識的普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在社會上營造出良好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氛圍。現階段,由于我國的中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于生態教育的相關知識理念過于缺乏,因而難以適應推動社會生態的保護[2]。
基于此,就需要農村中學在進行生態教育理念滲透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生態科學知識課的設立,從而幫助學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到相關的生態知識,并通過系統的學習,推動學生在日常的生活過程中主動的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
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中學生對生態保護意識的形成和鍛煉,需要相關的教育人員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取相關的措施,繼而實現生態教育理念的滲透。關于推動農村中學生態教育理念滲透的措施,筆者進行了相關的總結,具體內容如下。
1.借助教材資源進行生態教育理念的滲透
現階段,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我國中小學的教學模式以及教材的內容編訂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變化。事實上,現階段我國的中學教材在實際的編訂過程中逐漸收錄了注重自然生態科學類范文、生態科技實踐活動等。而這一情況的出現也使得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以此為基礎進行生態教育理念的滲透,從而推動生態教育的發展[3]。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沙漠里的奇怪現象》一課為例。該文章主要講述了在沙漠中出現的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及其成因,由于文章的趣味性較強因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在這一課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現階段,我國的沙漠面積真在日益擴大,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事實上,通過這樣的設問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并推動教師進行相關生態教育理念的滲透,從而讓學生了解到加強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得我國的教學方式出現了較大的變動,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多媒體教學逐漸被相關教育者采用,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多媒體教學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實現教學環節的高效進行。
基于此,就使得相關教師在進行生態教學理念滲透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從而使得相關教學豐富多彩,幫助學生對于相關理念的把握和學習[4]。
以初中的生物教學為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或者圖片,向學生們展示大自然的美麗,繼而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到大自然的親切及美麗,從而有利于在潛移默化間培養學生的生態教育理。
此外,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然風光圖片作為課件的背景,這種做法一方面有助于緩解學生上課的疲勞和緊張,另一方面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去熱愛、保護環境,從而實現生態教學理念的有序開展。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相關教育部門逐漸加強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于生態教育理念的滲透和培養。本文主要以此為基礎,分析探討了在我國農村中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態教學理念應當注意的問題,并就加強在農村中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態教學理念的措施進行相關的闡釋。筆者認為,隨著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相關部門的宗旨,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畢將能夠取得卓越的成效,并最終營造出全社會加強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1]劉振亞,陳海娟.試論在農村中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的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7)18-19.
[2]劉振亞,李興珍.中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理念的策略探究[J].文教資料,2008,(36):89-91.
[3]梁凱芬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4]陳藝紅.生態省建設背景下高中生物滲透生態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