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山東省濟南錦屏學校 山東濟南 250102)
英語人文性的光輝
——論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人文性特點
李愛華
(山東省濟南錦屏學校 山東濟南 25010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1]中提出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標準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新版教材的內容設置在體現工具性的同時,突顯了課程的人文性質,包含了更為豐富的人文資源,既有西方價值觀的滲透,又明顯地增加了對中國文化的介紹[2],新版教材令人耳目一新。
人教版英語八年級Unit 1 中2b 是介紹美國著名登山者阿倫.羅爾斯頓在面臨生死抉擇時揮刀斷臂的驚人之舉。其中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當時的場景:But when his water ran out,he knew that he would have to do something to save his life.So he used his knife to cut off half his right arm.Then,with his left arm,he bandaged himself so that he would not lose too much blood….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阿倫揮刀斷臂的大無畏精神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勇氣和決心。讀到這里,老師不必刻意去挖掘,只要順其自然的讓學生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學生就能感悟到堅韌、頑強、不服輸等積極向上的品質,由此自然達成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目標。另外課文的最后一段。Do we have the same spirit as Arson? Let’s think about it before we find ourselves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and before we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that could mean life or death.短短一句話引發學生對生死抉擇這一話題的思索,可謂意味深長。
一直以來初中英語的教材內容緊緊圍繞日常生活交際,而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就是日復一日的對相對單一的教材內容進行重復加工以及大量做習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幾乎是一個空白地帶[3]。從而導致孩子的思維狹窄,尤其是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學習英語的興趣大打折扣。新教材八年級下Unit 8 在SA 部分一開始就以生動的圖片引入了Alice in Wonderland;Little Women;Olive Twist等六部國外優秀作品,老師在授課之前可以讓學生們搜集和閱讀這些作品,也可以在課堂上深入細致的品讀某些章節。課本3a引入小說Robinson Crusoe中兩段文字介紹魯濱孫初到小島和結識Friday的場景,細致的描寫將學生們帶入原汁原味的英文作品中,對學習能力較強、業余時間充足的學生而言,可謂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通過這樣的閱讀,讓孩子們接觸鮮活生動的語言,了解和體驗不同的民族文化,讓學生形成對異域文化的客觀認識,為以后進一步的學習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教材在九年級Unit 2介紹中西方不同的節日,先是在 A部分介紹了中國傳統節日,如The Water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The Lantern Festival。在3a中又著重介紹了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弘揚了中秋月圓人團圓的中國傳統文化。在課本的后半部分,又分別介紹了父親節、母親節、萬圣節和復活節等傳統西方節日,更是在2b閱讀中講解圣誕節的來歷,以及這個節日所傳承的博愛精神。
總之在這個單元中,大量中西方節日的分別引入,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不僅讓學生豐富自身文化儲備,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還可以讓學生學會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識,為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九年級Unit 9 2b文章介紹中國名曲“二泉映月”產生的時代背景及阿炳的悲慘命運。文中第三段對這個曲子進行賞析并闡述此曲在中國傳統曲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一邊欣賞樂曲本身的魅力,一邊學會用英語表達對音樂的鑒賞,讓學生具備了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名曲的能力。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一方面了解祖國燦爛的藝術瑰寶并為此感到驕傲,另一方面也會為能用所學的語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
九年級Unit 5 Section B 2b 分別來介紹中國古代的孔明燈,剪紙和陶藝三種傳統工藝。These usually try to show the things that are important in life,such as love,beautiful and family.對中國傳統文化及古代文明的頌揚,在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操,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榮譽感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八年級下冊Uni6再次集中出現了大量中國神話傳說和故事,圍繞這幾部典型的中國小說為話題,學生在體會語言差異的同時,深切感受到中國民族文化中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精髓所在。而在3a 閱讀材料中摘取了《西游記》的部分章節,文章最后提出Western children became interested in reading this story because the clever Monkey King keeps fighting to help the weak and never gives up.美猴王的故事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更是深受國外讀者的贊揚。這個形象所賦予的除暴安良,永不言棄的精神是成千上萬中國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讀到此處,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總之,新教材的改動加強了對課程人文性的挖掘和提煉,包含了更豐富的思想和文化內涵,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為此,充分利用新教材的這一特點和優勢,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踐行課程的人文性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是新時代英語老師們又一次挑戰和歷練。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
[2]鄭素梅.《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滬),2015.9.51~53
[3]葛文山.“原點教學:培養學生英語學習力”,《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