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葫蘆島市第六高級中學 周 宇
高中各學科之間交叉問題的研究
遼寧省葫蘆島市第六高級中學 周 宇
高中學科 交叉 跨學科
第一個提到“跨學科”的是美國學者伍德沃斯,他將“跨學科”理解為超過一個學科范圍的研究活動。后來,SSRC正式使用“跨學科的活動”一詞。之后,權威英語詞典也收入了“跨學科”這樣一個詞匯。20世紀50年代以后,這一詞逐漸被承認,普適性提高。60年代中,研究這一詞匯的學者不斷增多,并且增加了這一詞匯的外延,使得這一術語走進自然科學以及教育學當中,產生了很多分支學科的研究領域。
上世紀中期以后,國際上變得更加熱衷于交叉學科的研究,各類相關機構和團體應運而生。70年代初,法國以大學學科交叉問題為主題召開會議并發表文集討論大學教育中的跨學科問題。70年代后期,英國出現了國際性的研究雜志。80年代初,跨國家進行交叉學科研究的正式研究協會成立,將跨學科科研與跨學科的知識管理系統作為研究對象。到目前為止,這些機構和雜志為跨學科貢獻了很大力量,產生了不少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很多會議結論。在這當中,范岱年先生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他認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有著天生的壁壘。
但是,美國學者卻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這種壁壘可以通過跨學科的方式被打破,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能力、興趣都可以被提高,教師工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可成倍增長。德國也很重視跨學科的理念,他們認為跨學科可以改變教學方式,使學科間的隔膜進一步被打破,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用相同時間收獲更好的效果。丹麥學者認為,高中階段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跨學科教學。這些都不同程度證明了國際范圍中學者對跨學科、交叉教學的認可。
在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國家方針中就首次提到不要對交叉學科進行批判;80年代中期,中科院和中社科院研究生院就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專門研究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與融合問題,錢學森等學者也倡導了交叉科學學術討論會,這是中國首屆以此為主題的研討會。會議認為,交叉科學的新時代已經到來,我們應該為此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這之后,天津創立雜志對這一精神予以支持,光明日報也出版專門的文集,這是一大批有關專論問世的先兆。
當前,關于學科交叉的相關研究文獻數量已經比較多,表現出了研究者對學科交叉的滲透研究的成熟性。但在這浩如煙海的資料當中,有關高中化學和生物學科的學科交叉的文獻卻很少。綜觀目前所見到的此方面文獻,研究者的目光集中在知識內容、思維方式和實驗方法幾個方面,針對高中化學課程的實際實施的可行性以及化學學科交叉教學的模式兩個方面涉及得很少,這個研究領域可拓展的空間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