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劉汝萍
高中物理中的道德教育
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劉汝萍
我們的教育,現階段,不應是為了培養選拔“好學生”,而放棄“差生”。我們首先是要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心理和生理上都健全的人,然后培養他們好的習慣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學生的道德和心理教育才是教學的重點。
高中 物理 德育 心理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他們具有張揚的個性,敏感的心靈。對大多數新生而言,他們是第一次離開家融入一個全新的集體,他們需要學習的除了生活中的自己照顧自己,還有很多。比如: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愛護集體等等。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是大人,不需要別人教他這些,但往往碰到問題又沒有自己的原則。我們要把這些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融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做人的道理。作為一名物理老師,我想舉幾個物理課堂中的例子。
學生剛入學,物理課中就要講質點的概念,這是第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突出問題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講解中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剛進入一個班級、一個宿舍,大家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各不相同。在宿舍里面有各自的事情做,也就是研究質點內部各部分的運動狀態各不相同;但對其他宿舍的人來說,你們都在同一個宿舍里,你們是一個整體——質點。在休息期間,你們宿舍有人說話,反映在外的是你們整個宿舍——質點在說話,因此,要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校的作息時間可能與某個同學的不一樣(質點內部各部分的運動狀態不相同),我們學校研究的是大多數同學的作息習慣。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問題忽略次要問題以及個體要服從整體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現在的學生迷戀歌星影星,一提及他們的名字,他們可以滔滔不絕說上一天,甚至對明星們的體重、身高、口味都了如指掌。但談及物理“明星”他們卻知之甚少。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反思其中的原因。物理學史太枯燥無味,有些老師只是讓學生記住誰干了什么事。在講解物理學史時我們可以加入有趣的生活故事把發明者的艱辛歷程告訴學生,如愛迪生為找做燈絲的最好材料,先后實驗了1600多種材料;法拉第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電的方法;歐姆為了總結歐姆定律,經歷了無數次失敗,花費了十年心血,把數學和物理結合起來,最終才把電學中的三個量用一個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任何名人包括影視明星都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也可以把歷史上不同學派間的爭論展示給學生,可以打破傳統的邏輯教學給學生留下的科學發展是直線前進的印象,使學生了解到,科學發展史是一部理論與實踐交叉、失敗與成功并存的發展史。回顧歷史,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進一步了解,同時對學生進行探索、開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與學生的談話中經常提到希望得到尊重。結合這一問題我在牛頓第三定律的教學中,特別強調“相互”。牛頓第三定律中提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它們的關系是: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在教學中,指出我們的民族崇尚對稱美、和諧美。牛頓第三定律也是一種對稱美,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這種美。同學之間要互相友愛,朋友之間要互相真誠,家人之間要互相尊重。任何人在是施力物體的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同時讓同學們換位思考,自己與家長、與老師、與同學、與身邊的人(售貨員、門衛等)。通過這節課讓學生學會愛我們的民族,認識到世間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付出才有收獲。你想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愛,你就必須付出更多。
仔細想一想,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我們的教育,首先是要培養成為學生一個個心理和生理上都健全的人,然后培養他們好的習慣和嚴謹的工作態度。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精英只是極少數,撐起整個民族脊梁,決定一個民族整體實力的仍然是大多數的人的素質。作為高中教育者我們的任務不是培養“大學生”,而是培養有用的人才,社會中的一些工作不需要很高的知識水平,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我認為學生的道德和心理教育才是教學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