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苑縣王盤中學 段云卿
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
河北省清苑縣王盤中學 段云卿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語文素養
漢語作為我們國家的母語,重要地位日益凸顯,因此,加強語文教學,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而且考試中語文學科所占的分數比值逐漸增大,這就加強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尤其是占據了語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難度會更大。所以,我們就要去探究作文教學的方法。下面是我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亦是如此。如果學生自身沒有一定的詞匯和素材的積累,那么寫作文時就如“無米之巧婦”難成佳肴美食。我經常在作文課上看到學生眉頭緊皺、坐立不安、抓耳撓腮,搜腸刮肚卻難成作品。導致學生作文時有如此現狀的原因之一是閱讀量少,積累的詞匯更少,腹中空空,所以寫作文時才會黔驢技窮。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沉迷于網絡游戲而忽略了文學閱讀,而閱讀量的逐年下降,就直接導致學生作文水平的下降。“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要把閱讀帶入課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品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并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以提高閱讀的效果。還要教會學生有選擇性的讀書,多讀一些優秀作文、古典詩詞、精美散文、古今中外的名著等,少讀一些庸俗之作。這樣,學生有了“源頭活水”就能達到“曲徑通幽”之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虛幻的網絡和書本的理論知識,成了網絡和考取高分的機器。因此他們缺乏參加生活實踐、感悟生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當他們寫作文時,即使好的素材就在他們身邊,他們也感受不到。只能苦思冥想、東拼西湊、無病而呻,但結果卻是徒勞。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教育他們多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多感悟小事中蘊含的大主題。讓他們懂得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皆有靈性,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片白云、一粒微土皆有大智慧。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作文的素材。讓學生明白其實生活就是我們的素材庫。寫真事方能抒真情,抒真情實感更顯事件的真實。教育學生在寫作時摒棄那些浮華的無病呻吟的文字。
隨筆既是學生提高寫作功底和文學素養的基礎,也是學生自身寫作素材積累的途徑。教會學生學會借用冰心的《繁星、春水》的寫作手法,用短小輕靈的文字去隨時隨地書寫對生活中人、事、景的片段情思。同時,寫隨筆也是對學生耐性的一種考驗。作文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潤物無聲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可實現。如果學生能長期堅持則會受益匪淺。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寫隨筆的習慣,并能持之以恒。教育學生切勿“一曝十寒”、有頭無尾。
我們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教師自身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的培養。由于教師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不高,導致在作文指導與講評時捉襟見肘。因此學生的寫作水平也無從提高。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楷模,教師的文學素養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如果教師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并善于給學生寫出優秀的范文,學生會因此為榮,主動去模仿,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在無形中得以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文寫作貴在得法。有豐富的材料,有生動優美的語言,再加上好的寫作方法,學生的作文會錦上添花。如打造精彩的開頭、結尾,象征、聯想、借景抒情、設懸等寫作手法的運用,和恰當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以及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這些方法都會增添學生作文的魅力。
以上是我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小見解,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仍需進一步去探索、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