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蕾
(煙臺廣播電視臺 海陽轉播臺,山東 海陽 265100)
廣電系統在三網融合進程中的發展
隋蕾
(煙臺廣播電視臺 海陽轉播臺,山東 海陽265100)
本文以廣電的三網融合之路為契機,重視用戶的公共利益,剖析廣電如何消除自身的劣勢,以及廣電系統應該采取的措施。
公共性;受眾需求;人才培養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服務。三網融合應用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領域。以后的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三者之間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三網融合中廣電業的發展面臨空前的機遇和挑戰,它不僅要實現自身利益,而且它還承擔著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及服務的使命。在三網融合的三大融合網絡中,廣電無論是在技術、管理、資金,還是體制、服務、理念上,都和互聯網等行業存在一定的差距。作為發展機會最大的一方,當地政府的大力投入也許是廣電發展的最大機遇,而自身管理概念的完善和人才的培養,也應當是廣電發展的基本目標。如何化解實體與其服務對象之間的矛盾,以公共性促進產業發展,實現當前的發展和提高,是廣電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本文以廣電的三網融合之路如何以公共性為契機,以廣大廣電的公共利益和當前服務對象的矛盾為切入點,突出廣電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勢,以及如何在三網競爭中揚長避短。
三網融合中的廣電公共性主要體現在:
第一,媒體文化需求的多樣性。
第二,強調公民需求,構建和諧社會。
第三,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提供真實和全面的信息。
第四,從技術上來說,媒介必須達到一定的覆蓋面,具備公民的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一)體制劣勢
我國廣播電視一直實行壟斷經營,其所有權歸國家所有,因此決定了我國廣播電視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廣播電視一直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和輿論宣傳工具。長期以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形成自然壟斷;條塊分割、事權不清,層級矛盾突出;資源浪費、網絡散亂、整體效能低下;各自為政、有系無統,行政管理無力。所以,我們要改變以行政區劃設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的方式,加強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視節目的覆蓋。現有廣播電視是按行政區設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的,打破這個播出機構的模式,確立新的管理原則,我們要著力深化電臺工資績效制度改革,穩妥推進制作單位和播出實體單位的分離改革制度,繼續扎實推進頻道、頻率制改革,提高競爭力。目前形式下要建立多快好省、靈活機動的管理機制,產業化、公司化已成為三網融合歷史上不可阻擋的趨勢。
(二)內容匱乏
目前,廣電的內容質量不高、互動性差,導致內容互動性缺陷、內容創新嚴重缺乏以及出品媒體單一。三網融合進程中,廣大受眾團體對原有的媒體單一性和質量嗤之以鼻,同時在電腦網絡和手機媒體的強力沖擊下,傳統廣電網的民眾參與性相形見絀。如何改善以上問題也是橫在廣電改革路上的一道障礙。
(三)人才缺失
目前廣電屬于事業編制,人才短缺、職位飽和,三網融合環境下廣電業面臨缺失新型媒體人才的困境。目前,“復合型人才”極其缺乏。這里說的復合型是指能夠勝任各種媒體形式的采訪報道,不光會使用采訪設備,同時能夠及時寫出高質量的采訪報告,也就是要有很好的決策能力,能夠處理各種媒介,能夠支配各種資源,確保采制過程的環環相扣,省時省力。
(一)加大自有版權內容生產
內容是當前和未來信息行業競爭的主戰場。近年,湖南衛視和愛奇藝等自制電視劇的熱播算是典范,如《花千骨》《盜墓筆記》《十宗罪》等劇。但是廣電在自產媒體上總體不樂觀,主要表現在:自創能力低、低層次拷貝外來劇種如熱播美劇,導致每到放假老片輪番播出潮,難以在質量層次更上一層樓。廣電內容生產原創與創新能力不高,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受眾需求
20世紀末,廣電媒體節目較多使用受眾參與作為資源,受眾互動已經成為節目表中許多節目的固定形式。選秀類節目中,人們既是受眾又是傳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這是近幾年選秀類節目風行海內外的重要因素。某網站上組織的調查顯示,三網融合后山東人最喜歡的方式是電視上網,占到23.08%,其次是使用IPTV占到22.12%,再次分別是手機電視、手機上網等。三網融合背景下,廣電應該以推薦、關聯等方式加強互動性。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是青島廣電,共推出的交互電視系統,借助互動電視機頂盒,通過cable回傳,可提供廣播交互及多媒體等增值業務,為用戶實現自主互動點播及獲取多元化信息提供服務。徹底改變了傳統電視你播我看的被動接收方式,是集公眾傳播信息服務與文化娛樂為一體的家庭互動信息平臺。廣電媒介進入了內容的互動時代,在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規劃中,用戶還能夠在戶外、在移動狀態下觀看電視節目。廣電媒介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互動內容,以自由便捷的方式來滿足用戶消費的新需求。
廣播電視業屬于知識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產業,雖然已經建立了相關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但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這些問題成為制約廣電系統發展的瓶頸。
(一)廣播電視管理人才缺陷
廣播電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是黨和國家整體人才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視人才的素質直接影響和制約我國廣播電視的未來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任務,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貫徹落實中央的一系列重(二)電視媒體怎樣培養合格的人才應對三網融合
大戰略部署。而這其中人才是個關鍵,但出現了以下問題,如人才的引進機制不健全、人才的流動不暢通、人才引進和政策方面存在一定缺失、對外招聘政策不通暢。現行辦法是從基層調撥或實習留臺,同工不同酬現象依然存在。廣播電視系統人才缺失最大的原因,是政策與機制設置的隔離導致了專業人才的匱乏。
第一,要完善激勵機制,收入與貢獻掛鉤。政策以項目為依托建立人才培養新機制,為高層次人才搭建事業發展平臺。
第二,改變現行的事業編制體制,改用聘任制。加大對經營管理人才的知識更新和培養力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選拔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對經營管理人才實行聘任制和合同化管理。同時完善績效改革制度,用成就來量化相應的報酬及社會評價;能者多勞也多得,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做到優進、能上、庸下、劣出。
第三,突出人才支持重點。對重大工程項目重點發展業務和崗位亟需專業等人才,在招聘高校畢業生接收指標分配上予以傾斜;對新媒體新業務人才、高層次科研人才、外語經營管理等緊缺亟需且本地無法解決的,在調配指標上予以重點保證。
第四,加強政策引導。首先,管理應該使政策落到實處;其次,在政策實施的手段上,要轉變直接控制、硬性干預的方式,更多的著力于創造機遇和環境,給予方向性、戰略性的指導,盡量解決矛盾。
第五,建立加強跟蹤聯絡,使決策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掌握入選者動態,聽取意見建議,及時為他們排除影響科研的障礙,做好宣傳工作,樹立先進典型,增強入選者的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同時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政策評價體系,建立一個自下而上的反饋通道,把廣大從業者對政策制定、實施的意見傳達上去。
總之,廣電事業公益性發展應以社會屬性為主,重視人才培養和加大自由版權生產,制播分離,為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昌盛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1] 劉穎悟.三網融合與政府規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49.
[2] 吳玉玲.地方廣電媒體跨區域發展模式與問題分析[J].新聞戰線,2013(12):81-83.
G220
A
1674-8883(2016)17-0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