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天津體育學院 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天津 301901)
我國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創新研究
張晶晶
(天津體育學院 運動與文化藝術學院,天津301901)
真人秀節目具有鮮明的文化背景,若想在中國成功落地,需要結合中國國情,了解中國民眾需求,進行本土化創新。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中國真人秀節目本土化創新的方向,以期為中國其他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創新提供借鑒。
真人秀;本土化;《中國新聲音》;《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
縱觀真人秀節目在中國的發展,數量和類型都呈現日漸增多的趨勢,但真正獲得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節目卻為數不多。許多節目在引進過程中急功近利,盲目引進后隨即遭遇失敗。有些節目雖然在原版節目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改造,但由于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觀眾了解甚少,改造并不合理,也沒能夠在中國真人秀節目市場分得一杯羹。
本文通過分析《中國新聲音》(原名《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幾檔觀眾評價較高的真人秀節目,不難發現,這些節目都不同程度地結合中國人民的價值判斷和收視習慣,進行了本土化改造。由此,我們不難總結出我國真人秀節目本土化創新的方向和措施。
我國目前的真人秀節目以選秀類、戶外競技類、婚戀類、職場招聘類為主。其中,選秀類節目尤其注重選手之間技能的比拼,通過節目組設置的比賽規則,通過相互之間能力的比較,決出排名先后。
然而,相對于國外節目對技藝的關注,選秀類節目在中國的呈現則加入了不少“以情動人”的成分。以浙江衛視大型音樂選秀類節目《中國新歌聲》為例,除了選手精湛的表演,許多觀眾一定也記住了一些選手的個人故事,或是對音樂夢想從一而終的堅持,或是貧寒家庭選擇音樂的不易,或是父母親人的不幸遭遇等。一些選手在節目中真情流露,人性善意的展示打動了導師,同時也贏得了觀眾的好感。“以情動人”成為節目的亮點所在,讓觀眾在殘酷的競賽中感覺到了人文關懷。
中國人向來主張“以和為貴”“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除了表演技能,我們希望從情感的角度多方位判斷每一位選手。對于個人故事的展示本無可厚非,但是近些年,一些選手借此虛報信息,以提高關注度、博取同情,這樣的行為使一些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所謂真人秀,就是在真實記錄基礎之上的藝術加工。真實是真人秀節目的一大賣點。尤其是戶外競技類節目,參與者多為已經具備知名度的明星,看慣了明星塑造的各類角色,廣大電視觀眾似乎對明星的真實面孔更為感興趣。因此,當明星在真人秀節目中奮力完成任務、與隊友嬉鬧、被孩子們整蠱,甚至因為表現不佳而沮喪哭泣時,我們覺得他們不再只是劇情中的一個個角色,而是同樣擁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
相對真實是真人秀節目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但對真實的暴露程度卻要結合中國民眾的價值觀念和接受程度。一些節目在引進過程中不符合中國國情,對人性的陰暗面暴露無度,終究無法在中國真人秀市場站穩腳跟。例如,深圳衛視于2010年結合美國《The Moment of Truth》的模式,打造出《別對我說謊》節目,參賽者在親友團和電視觀眾的見證下如實回答主持人所提問題,經測謊儀顯示為真實則可獲得大額獎金。節目所提問題往往大膽、犀利、涉及隱私,對于參賽者和電視觀眾來說,都是對接受底線的沖擊。對個人隱私的過度披露,使《別對我說謊》節目很快遭遇停播。
展現本真人格,倡導“正向”精神是許多真人秀節目保證收視率的關鍵所在。是否凸顯“正能量”也成為觀眾是否選擇一檔真人秀節目的重要因素。例如,2015年,廣東衛視推出《你會怎么做》,通過隱藏攝像頭的方式來還原普通人對于身邊發生事件的真實反應。在節目中,許多陌生人對于弱勢群體的保護和對于不公正事件的主動發聲讓我們感動,不少網友在看過節目之后,紛紛發出“好人無處不在”的感慨。節目以“觸摸最真實的感動,見證人性的光芒”為主旨,通過對普通人善舉的倡導來展示人性的光芒。
展現真善美、符合中國民眾道德判斷的節目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一些國外電視節目也只能在經過本土化改造后才能在中國立足。例如,法國電視節目《閣樓故事》,由10名青年男女同處一室,數十臺攝像機拍攝下他們日常的生活,參與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勾心斗角都通過攝像機作了展示,制作方為了制造噱頭,甚至會將帶有裸體或性愛等的色情鏡頭播出。這類節目完全不符合中國人的道德判斷和接受底線,如若在中國照搬,只能面臨停播。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擁有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傳統文化。中國真人秀節目在本土化創新的過程中,有意識加入中國元素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民眾的呼聲。
湖南衛視大型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2013年一經播出就迅速成為國內電視節目的收視黑馬。節目不僅有北國雪鄉、西域沙地等獨特地域景觀的展示,還加入了對云南西雙版納、福建漳州土樓等獨特生活習俗和民俗風情的展示。獨一無二的風景和無法復制的傳統,使中國版《爸爸去哪》具備了更多的魅力。
東方衛視至今已熱播兩季的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中也多次出現中國元素。例如,《極限挑戰》第二季第二期節目結合我國三國時期的歷史,將“桃園結義”“三分天下”等情節加入到節目中,甚至出現了“大喬小喬”等歷史人物,在提升節目效果的同時,也加深了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縱觀中國真人秀節目的收視率排行榜,在中國市場長久擁有關注度和美譽度的節目無一不進行了成功的本土化創新。《中國新歌聲》在發掘選手音樂夢想的同時,加入了人文關懷;《爸爸去哪兒》融入了中國獨特的風土人情;《奔跑吧兄弟》在節目中有意識加入中國歷史和地域因素;《極限挑戰》則直接將歷史故事貫穿其中……本土化創新成為引進節目在中國落地的關鍵因素。
[1] 馬瑤.國外電視娛樂節目的本土化發展探究[J].試聽,2015(9):57.
[2] 胡曦.真人秀節目制作的本土化策略[J].文產研究,2015,6(17):156-157.
G222.3
A
1674-8883(2016)17-0144-01
張晶晶(1988—),女,河南洛陽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新聞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