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琦
(駐馬店廣播電視臺,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電視新聞拍攝過程中鏡頭語言的表達與運用
張雨琦
(駐馬店廣播電視臺,河南 駐馬店463000)
目前大眾的精神世界要求不斷升高,加上各種信息傳播技術的發展,電視新聞設計工作面臨更大的挑戰。怎樣提升電視新聞的質量,及時抓住大眾的注意力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對于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議,供相關人士參考借鑒。
電視;鏡頭;問題;措施
電視新聞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一種傳播載體,新聞內容質量受到大眾的關注。合理地應用鏡頭語言幫助提升節目的氣氛,烘托主題,發揮新聞的各種固有特性,對于節目的整體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鏡頭語言高效應用帶動電視新聞行業的不斷進步,促進電視新聞的突破性發展。
電視新聞和其余類型的媒體形式具有本質性差異,電視新聞具有一定的特點,其將畫面作為基本,實現收和聽一體化,利用電視傳播方式對于各種事件及時報道。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中的應用對于節目的主題起到深化的作用。由于技術的進步,視覺文化轉變成為社會整體的主導,該種趨勢在平面媒體的體現在于讀圖趨勢。從源頭上看電視新聞敘事是對于視覺藝術的一種研究,新的技術方式和理念逐漸打破傳統的模式,提供更多的轉變動力。電視新聞本質利用敘事作為核心,借助生動的鏡頭對于事件進行描述,表達一定的觀點。新聞鏡頭語言的使用,提升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審美體驗,提升了新聞的綜合感染力,讓內容變得更加立體化和形象化,結合不同的技術,綜合使用后,讓作品具有更多的審美感受和特點。
鏡頭語言應用收聽一體化的電視畫面、附載的同期聲、現場環境音響等,其作為造型語言中的基本構成環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優質的電視新聞內容是畫面聲音良好結合的統一體。目前,很多的專業工作人員過分重視單一的方面,造成電視新聞載體的優勢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傳播效果較低。
(一)鏡頭夸張
部分電視新聞拍攝過程中想要構建出更加真實的畫面效果,使用的鏡頭畫面過多,后期處理工作中鏡頭語言和造型語言之間出現矛盾,過分地應用鏡頭畫面塑造真實感,卻導致新聞解說和實際內容不符合。
(二)忽略鏡頭語言
部分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完全不重視鏡頭語言的應用,畫面的綜合感染力較低,最終導致新聞的傳播效果不良。部分記者在資源收集環節中沒有積極應用鏡頭語言,在后期的制作環節中使用文字或聲音來補充,一旦出現后期素材不足的狀況,就用類似的畫面或內容敷衍應對,造成新聞整體綜合美感差、效果次。
(一)主線性
電視新聞拍攝環節中,要準確科學且適當地應用鏡頭語言,為豐富內容提供幫助,推進整個節目更好地表達情感。鏡頭語言本質有嚴格的邏輯性,遵守基本的邏輯性,在符合應用規則的條件下才能夠保證整個鏡頭語言和新聞表達的內容合理聯系,適當地襯托出新聞的背景,讓整個新聞事件更加的真實、具體、豐富,提升觀眾對于節目內容的接受程度。
(二)主題原則
電視新聞內容傳遞的是資源信息,發揮了傳播載體的作用,使用鏡頭語言能讓信息的傳遞過程和新聞的主體實踐表達更加直接準確。觀眾通過觀看鏡頭語言可以快速地發掘新聞線索內容,更加明確地了解信息資源包含的主旨。
(三)真實性
電視新聞必須把握時效性、真實性、客觀性,節目拍攝環節中需謹記這一基本原則。在節目創作過程中要把握社會道德底線,維護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使用鏡頭語言的同時真切還原事件本身,提升新聞的公信程度,盡可能維護電視臺的權威性。
(一)攝影技巧
在制作電視新聞節目的過程中,鏡頭語言起到非常關鍵的效果。鏡頭語言應用不足會導致大眾對于新聞內容接受程度低,對核心內容的關注程度不夠,節目吸引效果差。反之,新聞鏡頭應用過于豐富,超出正常的范圍,會造成節目內容本體和聲音畫面的分離,給觀眾帶去浮夸的體驗,不符合新聞節目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特征。所以,要提升電視節目的表達效果需要適度靈活地應用鏡頭語言,發揮鏡頭的技巧。在電視新聞的拍攝環節中,要保證新聞事件和新聞事實靠近,利用鏡頭資源帶給觀眾心理上的引導。在保證畫面豐富的基本前提下,提升新聞內容的公信力。攝像記者適當地描述現場情景,可以帶給觀眾更加真實的體驗和感受。
(二)無技巧策略
電視新聞制作環節中,無技巧意味著整個拍攝環節中要使用直觀平和的視角,整體節奏平緩,最大化地追求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對拍攝的真實場景進行反饋。通常來說,應用比較廣泛的電視新聞拍攝鏡頭為長鏡頭方式,長鏡頭即連續停留拍攝30秒以上的畫面,敘事節目中經常會使用長鏡頭。連續性表達客觀場景,即直接描述某件事情的發生全程,該種方式和人類自身的感受方式接近,應用在新聞節目中能夠帶給觀眾較好的體驗。另外一種常用的鏡頭表達形式為抓拍,抓拍方式對攝像人員自身的能力具有較高要求,攝像人員要具有敏捷的觀察力和對于新聞的敏感性。抓拍環節能以最快的時間還原新聞的目標場景,尋找最為吸引大眾眼球的場景,提升和觀眾的共鳴程度。攝影人員在具備較多的實踐經驗以及捕捉能力較高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該種方式。
(三)互相配合
新聞事件中鏡頭語言是關鍵的處理和表達形式,但是各種表達形式和鏡頭語言共存。主持人、字幕、音效等形式的造型語言在電視新聞表達敘事環節中同樣起到關鍵的作用。工作人員在進行節目創作時,無法完全脫離鏡頭語言單獨地進行思考,同時需要配合造型語言和其余的形式,借助多種形式的有效融合,促進造型語言和鏡頭語言的協調統一,提升整個節目的表達效果,讓電視新聞節目更加具體、真實、客觀地體現事件本身,為大眾提供更加真實的服務。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技術不斷深化完善,未來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不能脫離鏡頭語言的應用。電視新聞編導人員要正確認識鏡頭語言的應用特點,根據基本的應用原則,結合以往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制作效果,聽取觀眾意見,根據反饋積極調整拍攝手法,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帶動電視新聞欄目的長遠發展。
[1] 楊寧.電視新聞拍攝中鏡頭語言的表達與運用[J].新聞與寫作,2014(18):25-31.
[2] 吳子亮.淺析鏡頭語言在電視新聞攝像中的運用[J].新聞研究導刊,2013(12):14-15.
G222
A
1674-8883(2016)17-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