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秦皇島日報社,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網絡傳媒與中國軟實力的提升
李楠
(秦皇島日報社,河北 秦皇島066000)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傳媒作為一種新業(yè)態(tài),給傳統(tǒng)的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很大改變與挑戰(zhàn)。當前,“西強東弱”的網絡傳媒發(fā)展態(tài)勢不利于中國維護與塑造國際形象,阻礙了國家軟實力的提升,為此,我們必須加強認識,積極應對,努力扭轉不利局面。
互聯(lián)網;網絡傳媒;中國;軟實力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日益緊密的整體。在“無國界”的網絡世界中,信息傳播速度呈幾何級的增長態(tài)勢,而且信息發(fā)布源頭更加多元,這給傳統(tǒng)的新聞宣傳工作帶來了不少挑戰(zhàn)。為此,必須要了解與熟悉當前網絡傳媒的新形勢與新特點,探索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聞工作方法,為國家軟實力的提升貢獻出更多的力量。
“軟實力”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著名的國際關系專家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強調“與人合作,而不是強迫人們服從你的意志”,它彰顯的是一種同化與說服的力量,簡言之,軟實力就是國家的一種吸引力。
國家形象是吸引力的關鍵構成因素,國家形象好,吸引力就高,軟實力自然也就強。而國家形象一方面來自本國的政治治理,另一方面來自輿論的精心維護。在網絡傳媒沒有興起之前,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掌握著輿論的大體走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形象的維護與塑造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網絡的興起,使傳媒之間的“國界”被打破,網絡的“放大鏡”與“擴音器”效應的出現(xiàn),使輿情維護變得不再輕松,特別是由于西方勢力對于網絡傳媒的壟斷,他們自然會抬高自己的國家形象,貶低別國的形象,使國家的吸引力對比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國家的軟實力。
從整體上看,當前網絡傳媒的發(fā)展呈現(xiàn)“西強東弱”的態(tài)勢,不平衡性較為突出。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在互聯(lián)網上有80%的網站是英文內容的,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文內容的網站僅占網站總數(shù)的12%。這樣一來,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網絡傳媒的基本力量對比上呈現(xiàn)出失衡狀態(tài)。從這個數(shù)據(jù)中也可以推斷出:世界各國的民眾在網絡中所接觸到的大多為西方的觀點與聲音,而西方國家通過對網絡媒體進行操縱,很容易用自身的價值觀對新聞事件進行宣傳與解讀。如此一來,西方價值觀便相當輕松地在世界范圍內“大行其道”,而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這樣與西方具有明顯意識形態(tài)差異的國家,在網絡世界中的話語權明顯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受到網絡傳媒的影響,中國等國家原有的意識形態(tài)極易受到沖擊,社會也由此滋長了一些不穩(wěn)定的因素。
早在2005年,美國在一份《國防戰(zhàn)略報告》中就明確將網絡空間與陸、海、空、太空定義為同等重要的領域,是需要美國維持其決定性優(yōu)勢的第五大空間。原英國首相布朗也曾經說過:“正如19世紀必須保衛(wèi)海洋,20世紀必須保衛(wèi)天空那樣,21世紀我們必須要保衛(wèi)網絡空間。”為此,這些發(fā)達國家加強對制網權的壟斷。美國監(jiān)管著世界上所有的網絡域名與地址,在一定條件下,它能夠讓一個國家瞬間從網絡空間中消失。一個在互聯(lián)網中失去一席之地的國家,便失去了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新聞的重要載體,失去了把控輿論的優(yōu)勢,這個國家有可能被肆意地報道與解讀,這對于國家形象是極其不利的。
當前,西方勢力不僅壓制我國網絡傳媒的正常發(fā)展空間,而且還利用他們的壟斷地位,借助網絡傳媒破壞中國形象,對我國的國家軟實力造成很大損害。西方的網絡媒體經常對中國進行“妖魔化”的報道,常常對于我們的內政問題指手畫腳,甚至顛倒黑白,這對于中國的國際形象十分不利。而且,西方勢力培植了一批“內容制造團隊”,在中國的網絡傳媒中“興風作浪”,試圖加強自身的輿論影響。他們還借助境外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媒體,吸引中國的網民“翻墻”去瀏覽,而充斥其中的都是邪教反動宣傳內容、矮化丑化中國政府的虛假歷史等負面信息,這對于中國網民原有認知所造成巨大的沖擊。
總之,中國在網絡傳媒發(fā)展方面的“短板”顯而易見,這種現(xiàn)象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與警惕,并要加大力度予以妥善解決。
第一,大力扶持民族網絡傳媒產業(yè)發(fā)展。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國家都將互聯(lián)網產業(yè)作為民族工業(yè)的重點保護對象。網絡雖然無國界,但一國的網絡媒體卻是該國在世界上發(fā)聲的代表。網絡媒體一旦被外國資本所控制,其危害性不亞于軍隊被外國勢力所操控,外國資本會利用這些媒體不斷引導國內的輿論走向,破壞國家形象,打壓國家軟實力,甚至是謀劃群體性事件,造成社會動蕩。因此,“麥克風”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一方面,理直氣壯地做大做強網絡傳媒產業(yè)中的國有企業(yè),發(fā)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大力鼓勵無外國資本參與的民營網絡傳媒企業(yè)發(fā)展,加強政策引導,給予稅收等優(yōu)惠待遇,盡快增強打破西方“網絡霸權主義”的基礎力量。
第二,盡快占領網絡技術制高點。目前,世界上采用的是IPV4網絡,在該網絡推行的時候中國并沒有搶得先機。然而,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普及,IPV4網絡的拓展性不斷遭受挑戰(zhàn),互聯(lián)網在不久的將來,將被新的IPV6網絡所取代。網絡“陣地”的切換,為中國打破西方對網絡媒體的壟斷與壓制提供了可能,中國只有加快技術研發(fā),盡快占領IPV6網絡技術的制高點,才能打破西方的壟斷,從根本上改變“西強東弱”的輿論局面,為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拓展出一個新的空間。
第三,增強網絡媒體的新聞工作能力。一是要加強研究,研究網絡條件下新鮮、靈活的新聞傳播方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盡最大可能維護與提升國家形象。二是要增強應對能力,對于網絡中外國媒體對中國的言論與報道要及時作出分析研判,盡快澄清與回應。
總之,網絡傳媒作為新興的“輿論場”,已然成為各國軟實力較量的重要陣地,中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加強自身網絡媒體建設,增強應對西方壟斷的能力。廣大新聞工作者與網絡工作者在此過程中要發(fā)揮主體性的作用,積極貢獻智慧與汗水,為國家軟實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撐。
G206
A
1674-8883(2016)17-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