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翰
(蘭山區新聞中心,山東 臨沂 276000)
探究深化黨報改革之路
李明翰
(蘭山區新聞中心,山東 臨沂276000)
伴隨著社會的全面發展,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實踐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實現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報紙作為大眾傳媒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深化落實改革,肩負宣揚主旋律的使命。黨報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必須針對當前媒體發展的實際情況,整合人民群眾的價值訴求,保證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期能夠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本文從黨報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出發,對黨報改革路徑作出思考,旨在促進黨報的發展與壯大。
黨報改革;新時期;路徑
黨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以及各地方黨委主管、主辦的機關報刊。在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黨報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黨報與中國共產黨相生相伴,同氣連枝,伴隨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征程。在計劃經濟體制中,黨報的發展一直受到高度重視。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新時期黨報在實踐中受到了新媒體的挑戰,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黨報改革是黨報發展實踐中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針對“探究深化黨報改革之路”一題的探討具有現實意義。
(一)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會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新聞媒體行業必須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黨報在發展過程中,若想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同提升,必須保證其有效的發行。雖然在發展中,黨報發行擁有國家行政手段的扶持,但是單純依靠強制性的行政手段是難以保證其穩健發展的,所以黨報必須實現自身的改革,以吸引更多的讀者,才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進而在傳統產業發展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因此,黨報改革是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1]
(二)順應新媒體時期新聞媒體競爭的需要
新形勢、新科技、新發展,萬象更新的歷史時期,黨報的發展將面臨更多的挑戰。一方面受到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的挑戰,同時也受到網絡媒體的挑戰,在競爭過程中,黨報既沒有廣播、電視的動態性表現方式,也不具有網絡媒體的新穎性。在這種情況下,若想實現黨報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根據時代的需求深化落實改革。深化黨報改革是保證黨報競爭力提升的需要。
(三)提高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需要
黨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刊,在實踐中具有自身獨特的地位和功能,同時也具有自身的特征,權威性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黨報在發展中具有自身的政治優勢、人才優勢等,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決定的。黨報在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是黨和政府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代言人,黨的大政方針、政府的重要決策都會通過黨報呈現給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黨的事業、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思想意識形態。所以,新時期實現黨報深化改革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是萬眾一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2]
(一)全面轉變報道理念
馬克思在《新萊茵報》中曾指出:報紙是社會公平與社會正義的捍衛者,是針對執政黨和行政部門最為有利的揭露者,是時刻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文字。由此可見,黨報在實踐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必須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確保人民群眾的價值訴求是新聞報道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然而,現階段黨報在報道新聞的過程中往往偏離廣大讀者的價值訴求,更強調充當政府的喉舌。因此,若想實現黨報的深化改革,就必須全面轉變報道理念,在實踐中樹立以人為本的報道理念,想人民所想,為人民服務,保證報道內容、報道形式、報道手段滿足當代讀者的價值訴求,滿足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求,滿足唱響主旋律的需求。
(二)實現新聞報道的方式創新
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明確提出:“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現階段,雖然改革開放已有三十多年,但黨報在報道過程中依然存在套話、空話的現象,給人以“官腔味”極濃的感覺。在新媒體時代,黨報若想實現長足發展,就必須改變以往的報道方式,改變傳統生澀的、華麗的溢美之詞,在報道過程中力求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利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對新聞進行有效的報道,與此同時,在報道的過程中應該用事實說話,用百姓的眼光看待問題,實現黨報從標題到內容的整體性與協調性。簡而言之,就是要用人民群眾容易接受的報道方式呈現黨報。
(三)推進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全面到來,除了廣播、電視等大眾傳媒,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給黨報帶來的沖擊更加猛烈。那么,面對全新的挑戰,黨報該何去何從呢?是與互聯網為敵還是與其協調發展?答案很顯然,是后者。這就需要在深化落實黨報改革的過程中,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搭乘高科技的東風,將黨報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實現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例如,人民日報社在1997年創辦的人民網正著力打造Web2.0多媒體原創互動體系,人民電視、人民播客、手機人民網、手機電視、手機報、手機短信等新媒體服務豐富多彩,受到了傳媒業內的一致肯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由此可見,在深化改革的路上,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而是需要整合先進的生產力,與時俱進,全面推進黨報的多元化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在現代化建設取得卓著成就的新時期,進一步深化落實黨報改革是發揮黨報宣揚社會正能量、唱響發展主旋律進而提升人民群眾思想覺悟的需要,是保證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實現社會主義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是保證黨報在萬象更新的歷史時期在新聞媒體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需要。在黨報深化改革之路上,必須全面轉變新聞報道理念,整合優秀人才實現黨報新聞報道方式的創新,同時利用先進技術推進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推動黨報的健康發展,充分其職能發揮得,推動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1] 賀小巍.從全媒體發展困境看陜西報業的新聞改革——以陜西主要黨報和都市報為例[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04):133-136.
[2] 從傳統報業走向現代傳媒——寫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成立十周年之際[J].新聞實踐,2010,11(07):4-7.
G216.3
A
1674-8883(2016)17-0217-01